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福的笑容。刚察县委宣传部供图

“巴扎嘿!巴扎嘿!”6月14日下午,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腾志广场上,响起欢快的音乐,身着民族服饰的村里人,纷纷走出家门,手拉手边跳锅庄边欢呼起来。

看着眼前这一幕,果洛藏贡麻村驻村干部东智才让,也忍不住挥动手臂加入到锅庄队伍中。“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这种氛围真好!”东智才让面色微红,眼里满是笑容,笑称他给身心“充”了满满的“电”。

“以前在草原,住得远来往不便,只有重要的节日,才能像现在这样聚在一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索南才夫旦不由感慨:“安置到新村,修了广场,村里人每天都能来这里跳锅庄,联系的多了,相互间的感情也增进了不少。”

“当初我们将广场取名为腾志,在藏语里就是团结的意思。走,我带你去村里转转!”热烈的锅庄舞结束,索南才夫旦带着记者,来到广场中间,映入眼帘的是广场标志——一本打开的巨书,书页上一双手托举着一个鲜艳的石榴,寓意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洛藏贡麻村腾志广场标志。沙柳河镇供图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索南才夫旦说,民族团结搞得越好,村子发展进步的基石就越牢固。如今,在果洛藏贡麻村,民族团结已融入全村人的日常当中。

通过索南才夫旦的介绍,记者了解到,从2021年开始,村里每年举办“民族团结”主题的民族团结杯运动会、赛马会、篮球赛等系列活动,全村人参与其中,共话幸福时代、共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幸福成果。

这不,前两天刚结束的果洛藏贡麻村第三届“民族团结杯”农牧民运动会上,村民有的一展歌喉,献上动听的歌曲,有的身姿矫健,在赛马等项目上拔得头筹,通过舞蹈和各类运动,加深村民之间的感情。

今年3月,村里正式组建舞蹈队,多才多艺的开巴选为队长。舞蹈队和村里的理论宣讲队一起利用各类文化阵地,宣讲政策理论,开展文体活动,挖掘文化遗产,传承弘扬民歌、谚语、藏戏等具有本土符号的文化。

跟随索南才夫旦的脚步,漫步在充满藏式建筑风格的村寨。用浮雕加彩绘的形式,将挤牛奶、打酥油等村民生活生动地刻画在墙上,不时有游客驻足观看。

每户村民的家门口,都有一个摊位。“每天,来村里观摩的人不少,还有全国各地的游客,有了这个摊位,可以卖些自家做的手艺品以及酸奶等农畜产品。”索南才夫旦指着摊位解释。

站在村道的李毛措,热情地邀请大家去她家转转。28岁的李毛措,自学了毛毡、绘画,一直在做些手工艺品。今年6月6日,在村“两委”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在村里开了间卖手工艺品的铺子。

“开张那天,铺子的收益达到了3000多元,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能日入千元,多亏了政府!”谈及自己越来越好的生意,尤其是开张那日的情形,李毛措依然十分激动。

“这几年,咱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面对新的开始,整理柜台的李毛措感慨不已,她还记得小时候,住的是土坯房,一年四季吃的最多的是青稞炒面,现在四季都能吃上蔬菜,跟以前比,现在的生活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这两年村民增收的渠道也多了。李毛措告诉记者,她的父母在合作社上班,每月有2500多元的工资,每五年还能领取合作社的分红,如今自己也能靠手艺挣钱,家里的光景是越来越好了。

“好政策让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也让大家拧成了一股绳,齐心协力谋发展。”听着李毛措的讲述,索南才夫旦说,这些年来,果洛藏贡麻村将发展特色产业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带领群众增产增收,推进特色产业与民族团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断夯实民族地区发展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近三年来,果洛藏贡麻村按照“产业促进工作队+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农牧民合作社+家庭牧场+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多个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精心打造以果洛藏贡麻村民族村寨等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文旅产业,形成集红色研学、啤酒深酿加工、文创设计开发等多项领域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有效将美丽乡村的“颜值”转化为绿色经济的“价值”。

在果洛藏贡麻村,党建让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开得更加鲜艳。“阿吾,身体好点了没?家里有没有啥困难?”上次村里的运动会一结束,驻村第一书记张明和索南才夫旦代表全村人来到才华多杰家,探望生病的才华多杰。

“好多了,感谢大家,是大家救了我的命!”握着张明的手,才华多杰不断说着感谢的话。2022年,他骑摩托车出了严重的车祸,治疗费用花光了一家人的积蓄不说,还借了亲戚朋友不少钱。

就在才华多杰后续治疗费用没有着落时,村党支部召开村民大会,在党员带头下,全村人捐钱捐牛羊,为才华多杰筹集了2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

“村里帮我们申请了低保,后续的康复治疗医保能报销,每个月还有补助,谢谢大家!”才华多杰的妻子卓革吉说,自从才华多杰生病后,她不仅要照顾病人,还得照顾家里的老人,没法出去打工补贴家用,不过有了低保,一家人的日子虽说过得紧,但也没有之前那样艰难。

村民索南才让,是带头捐款的党员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热心的索南才让在村里人需要帮助时,总会毫不犹豫带头上前。他总说:“身为党员,我们更是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做村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好榜样,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结出幸福果!”

记者离开时,村道旁的路灯已全部亮起,腾志广场也亮了起来,书页上捧在手心的石榴更红了……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丁玉梅

编辑:赵婕 责编:鲁东 监制:马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