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嘉定一中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物理学家、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褚君浩。他不仅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智能时代与科学精神培养》的精彩讲座,还受聘为嘉定一中荣誉科技校长,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褚君浩院士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曾有十年高中任教经历,可谓是“教育家中的科学家,科学家中的教育家”。现场,褚院士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结合自身的求学和科研经历,向同学们展示智慧地球如何影响未来生活,以及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点燃了大家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是我第一次在线下见到褚院士,感觉他特别平易近人,像是和一位朋友在交流。”高一(3)班学生李萌表示,原来院士的研究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遥远,而是很贴近生活,“他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让我深受启发,今后我会更加关注生活,培养探究精神。”

提问环节,大家围绕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未来产业的方向以及科学家精神等话题与褚院士展开探讨。此外,褚院士还分享了培育飞翔潜能的秘诀,鼓励同学们练就健康体魄,汲取外界养料,凝聚驱动力量,修炼内在素质,融入时代潮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物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听了褚院士的课,在场的同学们感触很深。高一(3)班学生王懿安感慨道:“我一直对物理很感兴趣,褚院士的讲座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学的前沿发展。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去中国科学院的专业实验室看看,探索更多前沿领域的课题。”

对于受聘为嘉定一中荣誉科技校长,褚君浩表示,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科创教育贡献力量,“我曾经是一名老师,擅长将复杂问题简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比如,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特点,讲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3年前,一名16岁高中生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慨,为没有一条以中国人命名的定律而遗憾,并决心发奋读书、为国争光。若干年后,这个少年成了那个写定律的人——在红外物理领域,褚君浩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CXT公式和吸收系数公式成为碲镉汞材料器件设计的重要依据,至今仍是国际上判断红外探测器新材料、新结构的通用公式。褚院士勉励同学们,培养勤奋、好奇、渐进、远志的个人素质,坚定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苦练本领,勇挑历史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做化学实验

据了解,“院士大讲堂”是嘉定一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每学期邀请3至5位院士、科学家进校园,在学生心中埋下科学报国的种子。

“我们通过‘院士大讲堂’这一举措,邀请院士、科学家进校园,包括带来科普报告、参与科学论坛、担任学生的科学导师等,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同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科研院所、科技教育场馆等地参观学习,更直观地了解院士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与挑战。”嘉定一中校长李元表示,希望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办一所安静、丰富而卓越的学校打下坚实基础。

撰稿:杨育杰

摄像:张育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