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唯一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人世,失独老人的人生被分成上下半场。上半场,家庭中充满欢声笑语。下半场,很多失独老人陷入悲伤中反复纠结。

13年前,一位60岁的失独老人通过试管婴儿再生孩子的方式熄灭绝望,为爱重生。

然而十多年过去,老人却又坦言,如有来生我不会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痛失家中独女

年轻时,盛海琳当过女兵,退伍后以军医的身份被安排在安徽合肥医院工作。

27岁那年,她与一名国家机关高职人员结为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令人钦羡。

不过,为响应国家晚婚晚育的号召,三年后,他们才迎来唯一的女儿婷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迟来的独女,夫妻俩从小把她捧在手心,不遗余力地悉心照料。为培养女儿的艺术细胞,盛海琳甚至不惜拿出多年积蓄买下一架钢琴。

在父母的宠爱中,婷婷长大成人。出色的她在学业上一路飙升到硕士,毕业后,也有了份光鲜亮丽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婷婷与一位军人自由恋爱,很快风光出嫁。

婚姻大事落地,58岁的盛海琳与丈夫这才过上了清闲享乐的生活。这时的二人,唯一期待着的就是女儿给自己生个小孙子,共享天伦之乐。

2009年的春节悄然临近,婷婷想回娘家过年,由于丈夫也是独生子,两人为此各执一词还吵了一架,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初四初五去婆家,初六再回娘家。

正月初四,丈夫带着婷婷回农村老家,还给老人带了好些衣服跟过年吃的腊肉。

新春的爆竹仍在噼啪作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个团圆饭。

饭后,考虑到儿子儿媳妇只来住两晚,老人特地在十平米的次卧给他们搭了张小床。次卧窗户的插销生锈卡住导致常年紧闭,好在冬天天寒地冻的,关着窗也算暖和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第二天噩耗传来。

由于煤气泄漏灌进次卧,空气不流通,当天夜里夫妻双双中毒窒息而亡。

盛海琳匆忙去医院找女儿,见到女儿已冷冰冰地躺在抢救室,接受过心脏复苏的电击治疗,胸前的衣服和皮肤破开。

她心中来不及悲痛,升腾起的仇恨让她和亲家大吵一架。亲家公抹泪道:我也只有一个孩子,我的儿子也死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海琳终于掩面痛哭,她不敢相信陪伴自己二十多年的女儿连招呼不打就走了。

关在屋里好几天,终日抱着女儿照片,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就连睡梦中都是女儿小时候奔跑的身影。

最绝望的时候,盛海琳想过死,她甚至去墓园买下紧挨着女儿的坟墓。最初墓园考虑到她还年轻,不愿卖,后来盛海琳求他们,才用10万块钱买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证明,这是盛海琳失去理智后的冲动行为。冷静后,她尝试用其他方法走出困境。

想过代孕,但代孕违法,盛海琳便去领养,给安徽、北京、四川当地的孤儿院打过好多电话,可惜都没有合适的。

这时,有朋友提起试管婴儿,碰了一鼻子灰后的盛海琳听见试管婴儿时,眼睛都亮了起来。

身为医生,她比谁都明白高龄生育的危险,但盛海琳铁下了心:“我不能没有孩子。孩子就是我女儿的重生,让我有活下去的力量,豁上老命我都愿意去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0岁产下双胞胎

然而,盛海琳丈夫反应强烈、坚决拒绝。跪求无果后,她使出离婚的杀手锏,丈夫这才无奈同意。

2009年上半年,两人去北上广深四处寻找医院,但处处碰壁,里面的医生听到盛海琳的年龄以及做试管婴儿的要求,统统一口回绝,都觉得这对夫妻是“疯了”。

“你60岁,本身就是老龄化群体,无法明确你的血管、心脏等器官是否能够承受妊娠,严重的话会搭上命的!”很多医生好心相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盛海琳义无反顾,2009年7月,在遭到几十家医院的拒绝后,终于在南方的某解放军医院得到了令人振奋的回复。

妇产中心被盛海琳的经历打动,在盛海琳向医院承诺自己会承担所有的风险后,院方决定为她做试管婴儿手术。

从这时起,盛海琳每日按照医生的要求吃药、打针恢复生理机能。

在三个月的药物反应后,盛海琳绝经五年后又来了月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9年10月13号,刚好是女儿去世满九个月的日子,盛海琳进行了试管婴儿手术,三个受孕成功的胚胎被移植到子宫内。

不过,当时就连医生都毫不客气地对她说,三个里面可能一个都活不了。但盛海琳感受到的不是打击,而是被点燃的勇气。

12天后,她买了一打试孕棒,一测,竟出来两道红杠,也就是说,她怀上了双胞胎!

盛海琳欣喜若狂,赶紧往医院打电话,可医生竟突然沉默,盛海琳喂喂了好几声,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五个字:“爆炸性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盛海琳去往医院检查,受孕状况良好,但对她来说往后的考验还很多,也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往后,她开始不敢咳嗽,就连大便都不敢使劲,甚至用上开塞露。

随着胚胎的发育,盛海琳逐渐感受到胎盘内的两个小生命正在跟她抢氧气,呼吸变得日渐困难。

后来,盛海琳的血压达到170,而尿酸已经升到了1700,还有全身高度浮肿、食欲减退、恶心、头昏、骨头疼、抽筋……所有孕期可能出现的状况,她几乎都经历了一遍。

这些对于年轻孕妇来说都非常危险,高龄的她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怀孕期间,盛海琳几乎已经走不动,在医院做检查时,都靠轮椅推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盛海琳幸运地渡过了鬼门关。

胎儿6个月的时候,医生考虑到她的情况建议早产。虽然医学技术对早产儿的存活有一套方案,但费用太高,每天一针进口药,一针7000元,再加上其他的费用一天得3万元。

盛海琳一听便傻眼了,她在内心给了自己一剂强心针:哪有那么多钱,能坚持就坚持,我多忍一天,孩子就多长一天,就会少花一天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天没有辜负她。

2010年5月25号九点五分,盛海琳通过剖腹产手术非常顺利地产下了一对双胞胎,大的3.7斤,小的2.9斤。

盛海琳也因此打破了生育极限,成为中国首例60岁高龄试管婴儿胚胎植入的成功案例。一时间,真的成为爆炸性新闻。

两个女儿的啼哭,抹去了她怀胎十月中所有的痛苦,此刻的盛海琳完全沉浸在释放中。

她还与丈夫商量起给女儿的名字,两人希望两个女儿能独立地用智慧克服任何困难,最终起名为“智智”和“慧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问题显露

月嫂一个月6000元,再请个阿姨要1500元。给孩子喝进口奶粉,300多块钱一桶两个孩子没几天就喝光了;尿不湿50多块钱一包两天半就没了。每天还要吃饭,还房贷。

夫妻俩才高兴没多久,就被养孩子的开销打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前生育时,由于盛海琳没有保险,费用都是自费,放在温箱时两个孩子一天要花一万二,持续了一个多月。在亲朋好友的接济下方才度过难关。

现在生活的压力陡然而至,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经济问题成为幸福中的绊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刚满100天时,盛海琳已经外出赚钱(丈夫身体垮掉,所以她独自外出赚钱)。

凭借当医生时的知识储备,她开始在全国各地做保健讲座。上午在路上,下午赶到目的地,晚上再飞回往下一个地方,一个月要讲二十多堂课,几乎20天都在外面奔波。

时间换来了高薪,但繁忙的工作让盛海琳很少有时间能和女儿丈夫团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盛海琳讲课回来,两个小家伙都要去车站接妈妈。而一出站就看到女儿扑上来,一起大声喊“妈妈”的那一刻,也是盛海琳最幸福的时刻。

但幸福只是虚晃了几枪。

“每月月嫂会有两天休息,这两天我恰好回家。大的哭小的叫,折磨的我没得休息,很多时候精神恍惚。”

但盛海琳一要出门,小女儿哭着喊着:“妈妈,不要走嘛。”大的则会劝妹妹:“妹妹别哭,妈妈要挣钱养宝宝。”这时,盛海琳感到更多的却又是愧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有来生不会再要

在盛海琳的奔忙中,经济问题迎刃而解。而她也减少了课时,将重心转移回家庭。

但按下葫芦又浮起瓢,两个孩子的抚养让她更加心累。

丈夫罹患中风,彻底瘫痪在床,动弹不得,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她身上。

春节时,保姆放假回家,盛海琳要照顾三个人,孤立无援、分身乏术时,她总是忍不住偷偷抹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女儿总算上了幼儿园,可同龄人会朝自己喊奶奶,两个女儿却围着自己不停地喊妈妈,尴尬又成为常态。

而前后两次当母亲,已时隔30年。

大女儿曾经采用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严厉教育。

现在,盛海琳意识到时代不同了,教育智智、慧慧不能用以前的老办法,基本是胡萝卜加大棒。遇到问题,她会开始“装嫩”,用年轻妈妈的语气跟她们聊天。

盛海琳说:“要学习新事物,向年轻妈妈学习,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妈什么都不如别人的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接触新事物、新理念,对于盛海琳来说还不算难事,但在体力上,她完全吃不消了。

有一次,盛海琳和两个女儿躺在床上,其中一个掉到地上了,她赶紧起身去抱,可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

这时,另一个孩子又趴在她身上,想让妈妈背。

她只能背着一个,一点点地爬,去抱另一个。等把孩子抱起来,就累瘫在床上了。

为了孩子我几乎拼了,60多岁的盛海琳苦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10年盛海琳成为全国最高龄产妇后,很多家庭上门求助,希望借鉴经验。

盛海琳却称:“全部都吓跑了,没有一个去做试管婴儿。生活被两个孩子闹腾得乱七八糟,他们看到我这么能干的一个人忙得焦头烂额,就吓得打退堂鼓了。”

而记者来采访时,盛海琳心酸到带着哭腔,用坚决肯定的语气说道:“如果有来生,我不会再要了。养孩子远比生孩子要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龄产子后,盛海琳对试管婴儿的态度更为谨慎。她希望那些还想要生孩子的人,首先要考虑好有没有能力对小孩的教育、生活环境负责。

其次,要看大人自己的身体行不行,如果不行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否则既养不了小也养不了老。

盛海琳甚至直言,“我身体健康、有医疗知识、家庭不错,像我这样经历的人并不多,所以不可效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活到104岁

2015年5月,智智和慧慧已有五岁。

盛海琳穿着优雅的礼服,坐在钢琴旁弹唱《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叫智智,一只叫慧慧……”

这时,两女儿马上打断妈妈的演唱:“唱错了妈妈,是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

盛海琳以大笑回应。

弹完琴,女儿们去画画。盛海琳微笑着看女儿消失在卧室拐角,这才慢慢擦了擦额头的虚汗,露出了倦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海琳将多年讲课积攒的存款全部买了保险,作为孩子未来教育创业储备金和自己的养老基金。

她开始请家教,教孩子英语,一堂课四百。兴趣班也要上,送智智学绘画,慧慧学舞蹈。

“为了教好她们,我要学很多,把钢琴学得更棒,还要学画画……”盛海琳说虽然请了老师,但自己也要融入到女儿的成长中。

不过,两个女儿都比较聪明,弹琴、画画都进步特别快,这也让盛海琳很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女儿的长大与懂事,日子又趋向于稳定与祥和,时隔多年,她再一次感受到久违的幸福。

出生在特殊家庭,两个女儿的思想相对早熟。

她们说,以后想早点结婚,二十岁就结了,这样爸爸妈妈能早点看到。

盛海琳听了心酸又满足。她觉得,姐妹俩如她所希望的,机灵,情商高,会察言观色。而她们的性格更像内敛沉静的父亲,和人相处起来懂退避,摩擦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疫情爆发后,盛海琳有了和女儿3 个多月的朝夕相处。

期间,没有出过一次差。这段时间她更加细心地照顾孩子的生活,做好每一顿饭,两个孩子的身体也明显比之前好了很多。

除了饮食外,盛海琳也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因为疫情在家线上学习,盛海琳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一个平板电脑。在学校还没有统一线上教学之前,盛海琳和丈夫两个人提前在家教孩子学习。

“我负责语文,孩子爸爸负责数学。”盛海琳说,她会带着孩子将课文先读一遍,让孩子先预习一下课本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到了2023年,智智和慧慧已满13岁,个头已有一米五几。

小学快要毕业,在盛海琳的培养下,姐妹俩不仅多才多艺,文化课成绩也极其优异。而72岁的盛海琳会每日接送,学校要是举办什么活动,盛海琳都会尽量参加,她要让两个女儿觉得“妈妈只是年纪大点,跟其他妈妈没太大区别”。

有时,看到别的老头老太悠然自得地上老年大学,或是推着孙子散步,盛海琳不再去攀比,甚至觉得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贴心的宝贝女儿,现在盛海琳思考的更多的是,她们将来会不会埋怨我,怨恨我,因为我死后,她们将过早地孤苦无依。

以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盛海琳,现在担忧起死,她算了算,女儿44岁时,定下一个目标,要为两个女儿坚强健康的活下去,一直要活到104岁。

不管是科学论证还是实际,人类都有可能活到这个年纪,我是做营养健康的,希望保持好身体,能活到那个年纪!

为此,她还去种牙,换成了一口健康的好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古稀,两个花季,母女之间,横隔着一个花甲,

盛海琳的勇气和毅力值得鼓励,不过正如她后来接受采访时所说,老年产子会面临大量问题。

就算能顺利产子,后续的养育也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与难以支撑的体力。

因此失独家庭迎接新生命之前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