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的恶意从未消退。

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从7月4日开始,将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最高达38.1%的临时关税。这一举动引起了我国的强烈不满,外交部发言人直接定调了欧盟的行为就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有意制造冲突和升级贸易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欧盟的做法根本就是针对中国。

首先,这一套的审查流程就充满了疑点,一方面推动整个审查的主要官员是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少数亲美官员构成的,其中掺杂着明确的政治利益;另一方面,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调查,并不是欧盟车企的诉求,甚至在委员会宣布对华电车制裁后,欧洲本土的著名车企,例如:奔驰、宝马、大众等本土品牌都竭力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中国电动汽车虽然世界闻名,但欧盟一直对华保持警惕的贸易态度,导致中国电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比只有8%左右,远达不到构成威胁的标准。

最后,欧盟委员会从宣布调查到公布7月4日执行,期间没有给出任何具备说服力的理由和证据,而且调查只针对上汽、吉利和比亚迪这三家中国企业,大量的美国企业却被排除在外,这本身就是不和的举动。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委员会宣布加征关税的时间点也非常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在12日当天,美蔡政府再次宣布针对俄罗斯展开新的制裁措施,涉及的300家公司和个体中,有20家都是中国和中国香港企业。

眼看美欧都下场了,日本这边也按耐不住野心,也在12日当天火速表态称,考虑对“为俄罗斯军方提供可用材料”的公司实施制裁,其中也包括中国企业。

显然,日本和美国持有共同立场,认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向俄罗斯提供了正常贸易之外的帮助,这也将是日本在俄乌冲突打了2年多以来,首次就冲突问题对中国展开制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2日的密集制裁,也是在为13日举行G7峰会做铺垫。在峰会召开前夕,西方媒体就大肆炒作,称G7将在峰会期间达成进一步针对俄罗斯的举动,并加强对中国施压,阻挠其“援助俄罗斯”。

西方阵营的制裁显然违背了正常贸易规则,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自然也不会忍气吞声,在欧盟宣布加征关税之后,24小时内火速展开反击。

我国商务部宣布,应中国工业界要求,将对欧盟乳制品和猪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以维护中国市场的竞争秩序,保障中方和本土企业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西方在中国市场的猫腻远不止这些,我商务部的制裁仅仅只是一个警告开端,如果欧盟依旧不识趣,那么我国后续有的是办法整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典型的就是在汽车领域对等制裁,我国业内人士早有呼吁,要求提高对发动机排量大于2.5升的汽油车加征关税,作为宝马、奔驰等老牌欧洲车企出口的最大市场,如果我国通过这项支持制裁,那么在电车领域本身就落后的欧洲企业利益将大大折损,甚至可能会在愈演愈烈的贸易对抗中彻底失去中国市场。

还有酒水、农产品、奢侈品等多个领域,我国有太多方式反击欧盟,过去碍于双边关系,以及中国迫切打开对欧贸易市场,这些利益该让也就让了,但欧洲傲慢无礼,那就别怪我国重拳出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