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6月15日)是非常关键的日子,一方面是七大工业国家首脑峰会结束;另一方面是所谓的俄乌问题和平峰会要召开,和平峰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有80多个国家参加,可以说是承前启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6月14日),七大工业国家首脑峰会发表了声明,其中有一大段是针对中国。

我看了一下,几乎无所不包,把西方国家对中国战略敌意的焦点阐述无遗,而且从篇幅上来说,

这是历次七大工业国家首脑峰会中针对中国篇幅最长的一次。

有哪些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是从一开始就剑指中国,指出所谓的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军工产业的零部件,其实是在帮助俄罗斯侵略乌克兰。

第二个问题是针对所谓的“产能过剩”。美国现在正在炒作这个议题,欧盟也开始接上。之前我跟大家讲的电动车,美国对华征收了100%的关税,欧洲现在也威胁要征收38.1%的关税,而且到7月4日之前完成谈判。

第三个问题是南海、台海以及其他中国核心国家利益。

最后又回过头来,形成“闭环”,把俄乌战争拿出来说事,呼吁中国放弃对俄罗斯的支持等。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产生了结构性的问题。

比如说中国和俄罗斯的双边贸易问题,中国认为没有直接向俄罗斯供应武器,但中俄之间军民两用,双边正常的贸易往来无法阻止。现在美国人说不行,这形同于给俄罗斯卖零部件,给予支持。

我一再说了,我卖菜刀给你,你拿去威胁别人,能怪我吗?但在这次的七大工业国家首脑峰会得到了其他六个国家的统一支持。

坦率地讲,七大工业国家中,法国是中国目前在西方阵营当中最依赖的一个国家之一。

还有德国,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关税的问题上,法国的车企没起好作用,但德国是严厉反对,而且德国总理朔尔茨刚来过中国,中国给了他许多的筹码和订单。

还有意大利,尽管整个政府已经改变,但意大利依然支持。至于日本、加拿大和英国更不用说了。所以问题比较严重,而且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昨天(6月14日)我提到的其他国家,比如印度、土耳其、阿根廷和巴西。巴西刚刚跟中国签署了六点共识。

当然,这个声明,尤其是里面一大段指责中国的内容,是在七大工业国家的主席声明里面,跟其他国家无关。但那些国家显然也在场,会有什么感想,持何立场?尤其是一些跟中国立场相似的国家,比如巴西,情何以堪?

这里面第一个问题是西方阵营更加拧成一块。

坦率来说,这在三年之前,即2021年7月,拜登上台后在英国首次召开七大工业国家峰会,整个态势发生变化。

自那时起,中国的国际环境实质性的恶劣,这也证实了香港全球化中心在2020年时所做的全球十大预测。当时我们预判2021年是中美关系集中恶化的元年。

今年有过之无不及,而且会跨越今年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即使是特朗普上台,他也一定会接过衣钵,就像拜登在3年半前接过特朗普主义的衣钵。

虽然美国之间内部可以打得不可开交,但在对华的问题上,不但是基本一致,而且是相当一致。因此,我再次提醒大家要放弃幻想。

第二个问题更加严重,美国的拉帮结派已经扩展到了外圈,扩展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立场相似的国家等。

包括在俄乌问题上,印度的立场比较暧昧,但现在七大工业国家剑指中国,直接拿中国出来说事,印度是什么立场,作何感想,情何以堪?这也是下一步我们要观察的。

第三个问题是我个人提出所谓的放弃幻想,中国与包括七大工业国家首脑峰会在内的西方阵营,看样子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我们这些长期一路陪伴过来的人来说,是有很多唏嘘之感。比如说1999年,当然是25年之前,那个时候的时空环境和现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在科隆举行,由德国主办的七大工业国家首脑峰会,第一次吸纳了俄罗斯,从七大工业国家变成八大工业国家,只是后来在2014年,俄罗斯由于克里米亚事件被赶出去了。

当时德国总理施罗德对记者说了一段话,希望在八国之外,还能够有个九国,把中国吸引过来。当时,有记者同仁上报中央,中央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不会加入西方的“富国俱乐部”,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中国希望能够逐渐介入到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或者说至少是从部分的游戏规则重新塑造。

这个机会显然不是在七大工业国家首脑峰会,而是2008年,由于当时美国的两房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从而产生的二十国领袖峰会。

其实二十国领袖峰会这个机制早已存在,只不过在2008年11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把这个机制重新捡起来,在华盛顿举行。

当时中国和美国高度配合,但这个情况显然翻过去了,二十国领袖峰会形同虚设,壳还在,魂已丢。

无论是被马克龙称为“脑死亡”的北约,还是七大工业国家首脑峰会,现在又死灰复燃,而且不断地注入新的强心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方阵营的决策机制以北约和七大工业国家首脑峰会为代表和载体,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跟这种决策机制基本上完全脱钩。

这种态势非常明显,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当然,后面的原因很复杂,有单方面的,有双方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在这里不再展开。

问题是我们要放弃幻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中国的国运和崛起,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一个开放、顺畅的国际环境。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西方显然正在拉拢和中国有共同立场的国家。这些国家会不会被西方完全拉过去另当别论。现在世界上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不会小家子气地反对这些国家与西方的“联姻”,但不能损害中国的利益。

中国跟这些国家同样也可以有联手的工作,但是阵营在哪里?

阵营有好有坏。一方面,如果有阵营,就有互相抗衡的实力;但另一方面,阵营太明显就是一个老冷战的死灰复燃。

对中国来说,显然需要有朋友和“盟友”的支持。

我们虽然不结盟,但我们仍然需要“盟友”。

这些“盟友”会不会是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以及我们周边那个搞核武器的小国呢?大家可以论证。所有的这些论证都需要对中华民族未来的长治久安、长远发展有利。

当然,西方国家并非铁板一块

,并不是说七大工业国家首脑峰会发表了对中国充满敌意的主席声明,包括法国、德国加入其中,我们就无所作为。

西方的阵营在形成,中国在中间能够以点突破,比如说法国,当然这中间存在很多变数,6月30日法国重新进行选举,马克龙的政治前途也未可知。

我认为这是一个带有哲学意义的战略问题,值得我在节目中提出。正如莎士比亚四百多年前所说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虽然“be”不一定翻译成“是”,可以翻译成“存在”和“本体”,当然我们可以暂且翻译成“是还是不是,它是一个问题”。而对中国外交战略背后的哲学来说,值得有识之士一起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