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开国大将之首,立下过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时期曾实际指挥过一个野战军,地位非常高。

但是建国以后,他的仕途却不是那么顺利,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因为工作职责问题,跟国防部长有过多次矛盾。

1959年又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遭到打击,从此退居二线,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机会接触军队要务。不过祸兮福所倚,没在重要岗位的他,后来最大风浪之际反而安然度过。

能有如此结果,背后不仅是有人在保护,还代表着他的政治嗅觉提高了,1970年对于一个提议的应对,就是最佳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被批后,有几位重要级人物及时伸出援手。

一是毛主席。1959年关于粟裕的会议,接连开了多次,一次比一次严重。眼看再扩大下去,粟裕要被完全整倒,主席便找到萧劲光谈话。

之所以找萧劲光,是因为在会议上只有他站出来为粟裕据理力争,主席就想借他之口,把自己的态度传达出去。

主席说粟裕是个好人、并不是只为私的人,萧劲光听后大喜过望,在下一次会议中把这些话原封转述,成功保粟裕过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周总理。军委扩大会议结束,粟裕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安排非常茫然,不知是否会被下放,情绪相当低落。

此时总理找到他安慰,坚定地说:你不要有顾虑,无论谁要把你调出北京,我都不会签这个字。这个表态,代表着事情不会再恶化下去,粟裕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

1967年初,有人在国防工办喊出“打倒粟裕”口号、张贴标语,并污蔑粟裕是“二月”成员。总理听后大怒,将“造反派”头目召集过来质问:谁说粟裕就是“二月”的成员?站出来!

连问三次无人敢回答,事后也没人敢再攻击粟裕。不过周总理还是不放心,就让粟裕担任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组长,这样就处于总理的直接保护下,安全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林总。作为解放战争极为出彩的“双子星”,两人是惺惺相惜的。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林总前面去参加了两次,发现是针对粟裕的,就一言未发。

第三次再要他去,林总说:我身体不是很好,就不过来了。等粟裕做了8次检讨过关,林总就找到他谈心,安慰一番就指出问题:你不够谨慎,缺乏党内斗争经验。

林总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能做到这步,已是少有。此后林总对粟裕也是照顾有加。

1960年,为让粟裕能够振作,林总对他说:军事科学院要自己出题目,多提问题研究,军科应成为总参谋部的参谋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此鼓励,粟裕想起自己曾经的一个建议,即抽出六个军配置于机动之地,不隶属各军区作战序列,由统帅部统一指挥,以便应付突发事件。

当年主持军委的彭总很不感冒,还认为粟裕有“争夺这几个军的阴谋”。时过境迁,欣赏粟裕的林总却觉得此事大有可为,不久便组建了此类预备队。

还有在1964年,粟裕心中郁闷,曾写诗排遣“疆场纵横任驰骋,歼敌何计百万千。遍体伤疤堪自勉,此生聊可慰诸先。”

林总得知后打电话过去:以后你多去部队跑跑,有什么问题和意见,都直接向我提。面谈、写信、打电话,什么方式都可以。

这就意味着,粟裕能接触一线部队了,他内心大为振奋,将最后两句改为“对镜不须叹白发,白发犹能再挥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述这些经历可以看出,毛、周、林对粟裕都很关照,不过在1970年,这三人对于一个提议,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意见,粟裕是如何做的呢?

这年8月,九届二中全会召开,粟裕以中央委员的身份参会。当时对于要不要设立“国家主席”一职进行了非常激烈的争执。

林总很多亲信支持设立,在华北组、中南组、西南组、西北组都有人进行发言,并不点名攻击南京军区张政委,一时间出现一面倒的情况。

这时有人对粟裕说:粟总,咱们也该表表态了。潜台词就是要随大流支持设立,以免将来被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粟裕已非1959年那么懵懂,他很清楚地察觉到背后的严重性,所以仍是沉住气回答:别急,再等一等。

过了几天,眼看随大流的人越来越多,又有人来劝: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被动了。但粟裕还是没有在会上发言。

有时候,慢一点真没什么坏处,8月25日下午,毛主席亲自出席会议,狠狠批评了“天才论”,并处理了陈夫子。

周总理很快也支持主席的说法,对相关人等进行批评,局势瞬间翻转。这时,原先催促粟裕的人纷纷暗道好险,都找到粟裕说:多亏了您啊,不然我们就是犯错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余年的沉淀,粟裕已成熟很多,知道所有事情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支持中央,其余的一概不理。1975年他奉命下沉考察时,也多次对干部们这样说。

这年的4月17日,粟裕带着6个人离开北京,第一站去到合肥,安徽省委书记、省军区领导宋佩璋接待了他。

一行人视察12军驻地时,粟裕对宋佩璋说:中国只会有一个指挥系统,如果出现了两个,值得我们思考。

这是要宋佩璋及12军要谨记拥护中央的原则,后来有随行人员就感激道:粟裕同志语重心长的嘱咐,让我们看清了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开安徽,粟裕立即赶到南京,主管民兵工作的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是他的老部下,粟裕说话就比较直接:

苏北是老根据地,民兵曾发挥了重大作用,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如今民兵工作仍要按照我们的传统体制来建设……你的担子很重,立场要坚定、头脑要清醒。

再后来到上海,这里情况就比较复杂,他只见了几个信得过的老部下,同样是传达一个信息——要紧密靠拢在中央周围。

6月14日,粟裕返回北京。虽然此行并不久,但意义很大,他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拉回了一批迷茫的干部,也是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