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身处高原内陆之中,却是咸的。然而,在这储水量约为743亿立方米的咸水湖中,蕴藏着太多生命的奇迹。诸如国人喜闻乐见的青海裸鲤,被源源不断地端上餐桌。资源曾面临枯竭的青海湖,在禁渔政策之后,是否能再现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袤神圣的青海湖

青海湖“遗落”在青藏高原之上,默默地在祖国边陲散发光亮。虽然身居内陆,青海湖并不渺小,拥有4625.6平方千米的湖水面积,湖水容量高达743亿立方米,沿湖风光绮丽莫测,湖水、黄沙、蓝天、绿植融汇成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人们的认知里,内陆湖一般是淡水湖,跟咸咸的海水有着天壤之别。可青海湖却另辟蹊径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那就是身为内陆湖,却有着海水的性质,是我国极富盛名的咸水湖。

为何青海湖会具有如此特殊的性质呢?这主要是的青海湖的矿化度较高,底部构造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补给来源主要为河水、降水、泉水等,这就造就了青海湖水微咸的性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关青海湖的历史记载,从很久之前就开始有了。诸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秦马”,就孕育于青海湖一带,彼时青海湖周边的水文条件极好,颇有一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

直到今天,青海湖周边的自然资源仍旧丰富,生物多样性完备,生物圈稳定向好发展,拥有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鱼类等多种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青海湖尤以青海裸鲤(俗称:湟鱼)、隆头条鳅、硬刺条鳅等鱼类闻名。据了解,在特殊的历史时代里,多亏了来自青海湖慷慨的水产馈赠,才使当时的人们度过了一段尤为艰难困苦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海湖在蒙古族人的心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蒙古族人对青海湖的推崇与敬仰可追溯至元代。从元朝到清代,蒙古族人对青海湖祭祀的重视程度只增不减。在古代,人们将青海湖与宗教信仰的密切联系起来。人们在青海湖边举行仪式,歌颂功德、祈求平安顺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湖产好鱼

作为我国境内咸水湖的龙头老大,青海湖一直以来都像聚宝盆一样源源不断地产出丰富的鱼资源。其中,青海湖产出的高品质青海裸鲤,得到了国家的认可,被认定为名贵的经济鱼类。细数青海湖的战绩大有所获,早在1949年至1985年期间,青海湖就产出了191180吨的青海裸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人们对青海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多大的重视,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青海湖的鱼资源被毫无节制地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海湖中的鱼资源面临枯竭的风险。幸好在危急关头,人们认识到保护青海湖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青海湖被破坏的生态才慢慢修复,鱼群被重伤的元气也才得以逐渐恢复。2022年3月,青海湖喜提战绩,相较于2017年,青海裸鲤资源蕴藏量提高33.6%。不得不说,这是自长江青海段10年禁渔、青海湖第6次封湖育鱼、黄河青海段禁捕的组合措施实行以来,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对青海湖封湖育鱼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青海湖再现辉煌指日可待。不过青海湖虽然年产鱼能达5000万斤,但青海湖暖季短暂、冷季漫长,使得湖中鱼类一年的进食期较短,因此生长的极为缓慢。

目前,青海湖发现过最大的鱼,是23.8斤的青海裸鲤,而这还是上个世纪60年代看到的,如今青海湖中最大的鱼估计不会超过10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肥鱼”遭人惦

青海湖封湖育鱼是为了保护青海湖整体生态的同时,恢复湖内宝贵的鱼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走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过,在铺天盖地的封湖育鱼保护背后,却有人惦记起了青海湖中的“肥鱼”青海裸鲤,违规捕捞量高达321.5公斤。这无异于多年艰苦的封湖育鱼工作,为不法之人做了嫁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9月,天峻县公安局“围剿”了一起违法捕捞青海裸鲤案。赫某文一行人等被缉捕当场,警方还缴获了橡皮艇、水衣、挂网等捕捞工具。事后,法院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判处赫某文6个月的有期徒刑,赔偿63014元,另附公开向全社会道歉的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此一番操作,违法捕捞青海裸鲤者并没有赢得公众的同情,人们反而更深层地审视了这种破坏“公有财产”、漠视法律警告、藐视全民生态保护决心的恶行。

早在2019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2019年,一男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孝心,精心为父母做了一大盘鱼,事后将成品发到网上,原本想要炫耀一番自己的孝心,却没曾想偷鸡不成蚀把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网友看到视频后并没有多关心他的孝心如何,反而眼尖地发现了该男子捕获、烹煮的是青海湖中珍贵的青海裸鲤。这个消息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男子的无知引发非议。后来,这件事情越发酵越大,最终惊动了警方。警方的雷霆出击终止了愈演愈烈的网络舆论,也让该男子受到应有的惩罚和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禁渔面前,“鱼命”最大,这是基于生态文明观,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量。青海湖远居高原之上,是重要的湖泊湿地,不仅是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也是青藏高原水气循环通道,为炎热干旱的西部地区输送源源不断的水汽,避免了荒漠化向东演化。此外,青海湖也承担着为有迁徙习性的鸟类提供居所和补给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海湖不仅孕育了许多生命,还是藏区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保护青海湖的生态与民俗文化,严格执行“封湖育鱼”政策就成为了必由之路。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