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都是姜萍的热搜。

媒体们争相吹捧,一个17岁的小姑娘,以中专生的身份,和众多清北名校生同台竞争,拿下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个竞赛并不知名,但光看名字,又是阿里巴巴又是全球的,还真把很多吃瓜群众唬住了。

一时间,人们惊呼,这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

但天才之名和中专生的身份,反差不可谓不强烈。

有人怀疑姜萍偏科,结果其父亲立即辟谣,女儿并不偏科,中考还考了621分呢,可以报重点高中。

有人起哄让浙大破格录取这个天才,浙大没给明确回应,这些人就吐槽称“浙大不识人才,不惜人才”,甚至要替姜萍喊话浙大“今天你对我看不起,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还有人批评教育体制埋没天才,呼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不知道随后还会衍生出什么奇葩的剧情。

但理智和经验告诉我,全网疯传的事,往往没那么简单。

于是,我查了有关这个竞赛的资料。

原来,虽然名为全球数学竞赛,但参加的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所谓的全球12名,水分很大。

而且,这个全球数学竞赛里,预赛和决赛有着天壤之别。

预赛是开卷比赛,允许参赛者在48小时内提交答案。因为是网上答题,没有监考,完全可以求助他人,甚至可以找枪手,是不能测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的。

而且,预赛到底是第几名根本不重要,只要超过45分就可以稳进决赛。

比如上届决赛第一名瞿霄宇,预赛仅仅是480名。今年他也参加了比赛,但预赛成绩更差,仅为780名。

不只瞿霄宇,去年的决赛第二李一笑今年预赛 61名,第三郝天泽预赛也只有128名。反而是2021年预赛第一的吴清玉,决赛没取得任何名次。

也就是说,人家这些大神根本就不在乎预赛的名次,只要拿到入围决赛的门票就行,到了决赛才会使出全力。

而且,据北大数院的学生讲,这个比赛北大清华的学生并不重视,他们更看重校内成绩、科研成果以及丘赛(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

相比业界知名的丘赛,这个所谓全球数学竞赛不过是学霸们“顺便”参加的比赛。

所以,虽然姜萍在预赛拿到了第12名,或许她有一定的实力,但仅凭这一点就吹捧她是天才就太过了,因为真没几个人在乎这个预赛。就是预赛第一,也不会有人觉得水平有多高。

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天才的标准这么低,真是可笑。

如果姜萍能在决赛中,击败一众高手,取得优异名次,那时再说她是天才也不迟。

但还没等到决赛,网上已经有人在姜萍摆拍的照片里,看出了破绽。比如她把伽玛函数抄成T函数,把级数的上限+∞抄成了-1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看来,这个所谓“天才”根本就不懂高等数学,却硬是被吹捧成全球第12名,真是讽刺至极。

这件事大概率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造神”闹剧,很可能要翻车,这个“天才”的画皮也会被彻底揭开。

回过头来看这件事,吃瓜群众听风就是雨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所看到的信息都是媒体投喂的,看新闻也只是图个娱乐消遣。

爽文大女主的故事,大家都爱看。中专生逆袭清北,这个故事也够励志也够震撼。

但我们的媒体尤其是官媒,确实太让人失望了。

作为官媒,他们掌握着信息资源和话语权,这个竞赛的性质及预赛的含金量,他们很容易就能查到。

而且,真实性和准确性不正是新闻的生命吗?

但我们一些官媒,只要出现热点事件,往往不去深挖事件的根源,不去澄清事件的真相,只会像苍蝇一样,吸流量、博眼球,哪里有流量就往哪里蹭。

因为他们明白,一旦戳破这个美丽的泡沫,网友们知道又是个平平无奇的故事,就会一哄而散,事件的热度很快就会降温,这泼天的流量也就吃不到了。

互联网时代,追逐流量无可厚非。但不能为了流量,连新闻的原则都不讲,连事情的真相都不顾。

这些所谓媒体,真是脸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