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知道“王广宇”这个名字的人很少,六十年代的时候,他是文革小组办事组的组长,也是有着一定实权的人物。后来鲁迅的手稿“丢失”了,王广宇就成了背锅的那一个人,被送去了功德林监狱。

其实吧,鲁迅的手稿并没有“丢失”,而是在工作交接的过程中出现了小失误,被人给遗忘在了某个角落,事后才找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文

王广宇进入功德林监狱后,可以用“万念俱灰”这么四个字来形容,一个人真到了这个境地,那真的是什么私心和杂念都没有了,什么亲情、爱情、名声都已经全然顾不上了,脑子里只有“怎么死呢”这个声音在飘过来,又荡过去。

当然了,功德林的牢房里面,想自杀的条件是没有的,而且监狱对囚犯的看管也是很严格的。

但是呢,对于一个不想活的人而言,即使是没有条件也会想方设法的创造条件。王广宇想死的决心下了以后,也就无所谓对死亡的恐惧了。于他而言,“死亡”反倒是一种解脱了,这种时候,让人恐惧的死亡反倒是成了一种解脱了,也成了一种幸福。

那时候的王广宇,整天都只想着一个事情,那就是“绝不能活到明天”;但是呢,在监狱里面,如果自杀未遂的话,不仅看管会变得更严,而且还会遭受处置。或许是王广宇的轻生念头表现得有些明显,没有藏起来,也引起了监狱对他的注意,对他的监护也变得比往常严格了许多。每天晚上,负责看管的狱警,每隔五分钟都要掀开监视镜的帘子,看看牢房里面的王广宇在干嘛。

在这种严密的监管之下,依旧没有没有让王广宇死心,反倒是激化了他那颗想死的心。

1968年的6月14号,这一天晚上,让王广宇找到了难得的机会。

他盖着被子睡觉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在被子的中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小口子,他就把手指伸进去,慢慢的拉。就从中间撕开了一道大口子。这给了他灵感,可以把被子撕下来一条,勒紧自己的脖子,这样就了结自己的心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乎,趁着狱警没注意的空档,王广宇撕下来一块布条,长约一米,宽有两寸,足够他使用了。撕下来之后,他就躲在被子里,把布条套在脖子上,系上了一个口子,然后双手那么用力一拉。因为他求死的心很强,因此手上的劲道就很大。

顿时,他的脑袋就觉得“嗡”的一声响,几乎就要晕过去了。但是,潜意识还是有着本能的求生意识,关键档口,两只手不自觉的就松开了。尝试几次之后,哪怕把自己勒晕过去了,到关键的档口,两只手总是会松开。

怎么办呢?他又想到了一个好方法,把布条的一头悬挂在床板上面,系上一个马蹄扣,随后把布条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就钻进了被窝。为了不引起狱警的注意,他特意用被子盖着自己的脖子,准备好之后,躺着的王广宇就使劲往下扯。

但是呢,这也不管用,因为他一晕过去,那股向下的力道就没了,尝试几次三番之后,都没有成功。

此时,王广宇十分的气馁,但是他脑子里仍然想着:今晚必须结束自己的生命,不能等到天亮。

到了后半夜,他发现狱警也松懈了许多,不仅对他监视的次数变少了许多,而且间隔的时间也变长了。

就在思考如何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王广宇突然发现在他床铺的旁边,有一小块脱落的水泥地面碎块。他惊喜的发现,这个碎块居然是三角形的,又尖锐的部位。于是乎,他脑子里产生了一个念头,用这个小碎块把窗子的那个铁纱,戳出一个小孔,然后把布条伸进去,套在铁窗的横梁上,这样就能挂住了。

那一道横梁距离地面大约有个两米的距离,这个距离足够了。

就在他拿着碎块戳铁纱的时候,听到牢房外传来脚步声,是狱警过来查看了。他赶紧钻进被窝,装睡,骗过了狱警的眼睛。等狱警走后,他赶紧爬起来,接着捣鼓着。

但是,小碎块太碎太小,那个铁纱又比较坚固,折腾了半宿,只戳出一个小窟窿。布条是可以伸进去了,但是没法栓上。这时候,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也到了狱警换班的时间了,这也就意味着监视变得频繁了,也就意味着王广宇的计划没法实施了。

计划破产了,新的麻烦就来了。

虽然被子的中缝被撕扯出两寸款的口子,但是好在可以掩盖过去。但是,那撕扯出来的布条,就不知道该如何藏起来了。要知道,这牢房的面积很小,可以说是一览无遗,他的目光在牢房里扫来扫去,可算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一个小窟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不起眼的小窟窿,距离地面大约有个一尺来高,王广宇走进一看,这个小窟窿的口子很小,很不起眼,但把手伸进去,居然是墙缝里的一个大洞,里面的空间还有些大。于是乎,他就把布条藏了进去,准备以后等机会在实施自己的没完成的计划。

这事过去没多久,原本在牢房里过得很“清闲”,似乎被人遗忘的王光宇,一下变得异常的“忙碌”。随着王力、戚本禹和关锋被隔离审查之后,专案组的人也频繁来找王广宇,让他交待关于“王关戚”的问题和历史。

有一天中午,一个负责人来到功德林监狱,找王广宇“谈心”,他一上来也是对王广宇进行了一番批评,随后的一句话,打消了王广宇想自杀的念头:“你的任务就是揭发和交代,其他的问题都不用考虑,你是什么人,组织上还是知晓的。”

这一句话让王广宇知道,有领导还是不想一棍子打死的,有了这个希望,他又不想死了,那被他藏在墙角的小布条,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1968年11月11号,专案组的人把王广宇之前写的揭发材料整理归在了一起,拿到监狱让他盖上手印。专案组给他的回复是,等着处理就行了,这让王广宇心里升腾起一股希望,他求死的心也就慢慢的消退了。

但是,他没想到,这个处理结果,他这一等就是七年零三个月。

虽然这个等待的结果很漫长,但是让王广宇的精神压力变小了许多,不像之前那么,如同一座大山压在心头上。

1976年,王广宇走出了监狱,遇到了曾经的老同事。

老同事看到他,思绪不由得拉回到1968年的那个夏天,那个时候,他们几个人看到王广宇瘦削的模样,都以为他会熬不过去,死在监狱,没想到,他居然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