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化时间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端午赛龙舟,越来越热闹

“哔——”一声哨响,㵲阳河的沉寂被打破,一时间,锣鼓声、加油声四起,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桨板拍打水面,激起阵阵浪花。

6月10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活动如期而至。穿城而过的㵲阳河两岸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激烈的龙舟比赛、精彩的文化活动和丰富的非遗展演,让各地游客享受一场文化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州省镇远县,人们在赛龙舟。

镇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龙舟赛越办越热闹

今年,镇远县的赛龙舟活动持续3天,而对于造船师傅李启发来说,他的“龙舟赛”在正月就开始了。作为县级龙舟制作非遗传承人,此次活动中传统龙舟赛社区组的12条龙舟都出自李启发之手。

“12个社区龙舟的龙头各不相同,做完这些龙头需要大半年时间。”一年前的秋天,李启发便上山寻找适合做船的杉木,锯好后妥善保存。“杉木不能春天砍,否则潮湿易长虫;要选山腰上的,木头更加结实。”李启发说。

龙舟下水前,要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镇远县较为完整地保存了相关传统及仪式活动。”镇远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陶钟麟介绍,“明代以前,这里楚风盛行,很早就有赛龙舟活动。”2011年,镇远赛龙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镇远县的龙舟赛越办越热闹,有陆上巡游、水上游江。“㵲阳河成为水上舞台。”陶钟麟说。

生活与龙舟密不可分

每到龙舟赛,许多在外工作的镇远人便会提前回到家乡,为比赛做准备。

开赛前一星期,㵲阳镇盘龙社区拉齐了队伍,开始下水训练。“各队注意,插桨。”20多支船桨齐刷刷立起来。43岁的邓木松是盘龙社区龙舟队的教练,受父辈影响,他从小就与龙舟相伴。

在邓木松的记忆里,小时候,大人在水上划龙舟,他和小伙伴就在岸边跟着船跑,“等大人划累了,龙舟就‘归’我们了。”邓木松笑着回忆。如今,当时的孩童们都已成长为龙舟队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活与龙舟密不可分。

1997年,邓木松开始参加各种比赛。他发现,如果队伍里的人不掌握技术要领,一个人划得再好也没用。经过慎重考虑,邓木松决心做教练。“划龙舟是一个集体项目,做教练可以将技术教给更多人,让我们的队伍更强大,龙舟赛也会更好看。”

传统的镇远龙舟赛更强调“表演”,通过各式各样的动作增强观赏性。随着队伍的扩充、交流的增多,镇远龙舟赛也开始注重“竞赛”部分。2015年起,镇远龙舟赛分为传统组和竞技组,竞技组在上游更宽阔的水域进行,传统组依然在古城内两座桥间的水域比赛。“沿河两岸景色优美,民居独具特色,我们祖祖辈辈就在这里划船,保留这里的航道,不仅仅是为了比赛,也是为了再现过去的文化景象。”陶钟麟说。

精彩活动丰富游客体验

过去,每逢龙舟赛,当地都会迎来众多游客,曾留下“观者如堵”的记载。如今,端午假期就是镇远县游客最多的时候。“我家的宾馆一早就被训练的队伍订满了,端午假期全城的宾馆都处于满房状态。”除了当教练,邓木松还经营着一家宾馆,每年端午节前后都是宾馆生意最好的时候。

“龙舟赛是全县的大事,人们踊跃参与,活动很多。”镇远县文化馆馆长陈金国介绍,龙舟赛期间的系列活动已经成为展现镇远县文化特色的重要平台。

龙舟赛期间,陆上的节日巡游活动精彩纷呈。长长的队伍里,各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土家族吹唢呐、苗族踩鼓、侗族踩笙,看得人眼花缭乱。“念大学时我就到过镇远县,当时只觉得风光秀丽,这次端午节的活动很有特色,体验感和参与感很好,让我更了解这里的文化了。”来自湖南的游客肖悦从队伍中接过一个福袋,满心欢喜。

此次端午龙舟赛期间,镇远还设置了非遗活态展演和文艺专场秀,黔东南州各市县也借此机会展现当地的民族歌舞和服饰工艺等。“借助这些活动,让游客的体验更加丰富,也让我们的文化被更多人了解。”陈金国说。文旅深度融合,镇远县现已成为贵州旅游东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023年,镇远县接待游客820.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81亿元。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江田镇三溪村——

龙舟夜渡人气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建省三溪村,龙舟赛现场格外热闹。

郑祖新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溪村夜渡龙舟活动现场。

傅瓒 摄

夜幕降临,溪流两岸灯火璀璨。10多艘龙舟前后交错,锣鼓声铿锵有力,桨下溅起朵朵浪花。岸上人潮如涌,观众踮脚张望、欢呼喝彩……端午假期,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江田镇三溪村的龙舟夜渡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自古龙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三溪村党委书记潘银官介绍,三溪村自古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白天外出劳作,傍晚收工后才挑灯竞渡,就有了夜渡龙舟的习俗,并一直保留至今。如今,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晚6点半到8点半,三溪村的乡亲们都会以家族、同学会等为单位组队,男女老少共乘一舟,溪上两舟偶遇便即兴竞渡一段,无关输赢、只为乡情。目前,村里已组建起了约30支龙舟队伍。

身着统一服装,喊着队伍口号,三溪女子龙舟队下水开划。“队员都是本村人,大家因为爱好聚在一起,每年端午风雨无阻。”今年52岁的三溪女子龙舟队队长潘林已经划了28年龙舟,说起这项每年一度的活动,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好看,好玩!我都忍不住想下水试试了。”来自湖南的齐女士在岸边看得心潮澎湃,她说,在村里不仅能感受夜渡龙舟的别样风情,还能欣赏美景、品尝特色小吃,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夜渡龙舟吸引着乡亲们参与,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几天,三溪村村民杨宝开就已经给自家食杂店备足了饮料、零食。“夜渡龙舟期间,街上人山人海,每晚营业收入都能有1000多元。”杨宝开说。

潘银官介绍,随着来三溪村观看夜渡龙舟的游客越来越多,三溪村也以此为契机发展起了旅游,实施夜渡龙舟景观工程建设、美丽庭院创建、村容村貌建设等项目,鼓励村民参与民宿经营、特色餐饮、农业观光、土特产销售等。

不仅如此,夜渡龙舟时火树碧波、人声鼎沸的景象还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三溪村也举办乡村摄影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聚拢人气。

“今年端午假期,村里餐馆家家预订爆满。”潘银官说,得益于文旅融合,2023年三溪村人均年收入达3.63万元,村财年收入达53万元,2024年村财年收入预计达到55万元。

灯火映在溪面上,龙舟竞发,飞浪如雪,岸边鼓声、锣声、口号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三溪村的夜晚热烈不息。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

飞桨逐浪引客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栖湖湿地公园内,龙舟赛在进行。

刘智峰 摄

走进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龙栖湖湿地公园,从黄河大坝远眺,层林葱郁,湖岸蜿蜒,美景尽收眼底。6月7日至8日,“甲辰龙腾 盛世中华”2024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活动沿黄九省(区)暨山东省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山东沿黄九市龙舟赛在龙栖湖湿地公园举行。

“既能感受运动激情,又能享受旅行乐趣。”距离第一组200米项目的预赛还有半个多小时,岸边木栈道上已站满了观众。自驾300多公里前来观赛的运动爱好者田乐乐很开心,“跟着赛事来旅行,不虚此行。”

哨子一响,锣鼓喧天。4支龙舟队分列4个赛道,飞桨逐浪,口号响亮。龙居镇党委书记隋海伟也在岸边观赛,他说:“龙居镇是黄河流经东营的第一站,拥有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丰富。‘为一场赛事奔赴一座城’,去年以来,龙居镇已承办铁人三项赛等省市级大赛5场,带动了旅游业发展。”

“‘宠粉’,这里做到了。”接过龙居镇工作人员赠送的特色草柳编龙等手工艺品,来自河南大学龙舟队的吴静说起此行的经历,“从住宿接待到赛场安排,再到晚上的歌舞表演等活动,龙居镇都做得周到细致。我们一定要再来。”

“趣味龙舟赛,大家都很喜欢。”在村舟赛现场,指着正在“角逐”的黄河农民队和外国友人队,隋海伟介绍,“这场比赛,拼的不只是速度,还有趣味度,衡量标准是大家的掌声与欢笑声。”东营区内油田单位、石油装备企业多,许多海外专家、员工在此工作生活。本次大赛特邀12名外国友人参赛。

傍晚时分,岸边不远处的非遗市集上,响起坠琴与扬琴的旋律。短穗花鼓表演、传统盐垛斗虎表演轮流登场后,吕剧表演开始了。东营区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和庄户剧团的演员们一同登台,人们围拢欣赏,不时有观众跟着模仿动作、轻声哼唱,感受戏曲的魅力。

东营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4项。近年来,东营区积极推动“文旅+体育”共同发展,主动将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入山东沿黄九市龙舟赛等体育赛事,使持续火热的赛事成为城市“出圈”的助推器。

“以赛事‘引客’,以文旅‘留客’。东营区积极促进赛事消费与文旅消费融合,做好城市服务和业态升级,打造本土文旅新品牌。去年,东营区接待游客693.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36亿元。”东营区委书记赵明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刊于《人民日报》2024.6.11 第12版

人民日报记者

黄娴、陈隽逸、施钰、李

端午赛龙舟,越来越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