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从大陆飞往台湾的航班上,有一个特别的乘客。他已经是满头白发,步履蹒跚,身上穿着一件军绿色的棉袄,他指着棉袄告诉我们:“这个棉袄是母亲给我买的,已经30年了,里面已经破了洞,依旧特别暖和。”说这话时,他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当时,他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蜂蜜、红枣、葡萄干等许多大陆的特产,他要把这些带到台湾去,去见自己30年未见的父母。

这个老人名叫王桐华,已经79岁了,因为战争,他和自己的父母分别将近70年。

现在不管是他还是他的父母,都已经是路都走不稳的老人。但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却促使着他要去台湾见一见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了飞机后,几经辗转,这个老人终于在台湾的一个养老院里见到了自己的双亲。

此时,他的父母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父亲躺在病床上,看着眼前的来人,把手颤颤巍巍地伸向儿子。而见到了父母的王桐华,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挪着步子走到父亲的床边,拉住他干瘦枯黄的手。

这是父子近40年来第一次紧紧的牵手。母亲刘咏兰在一旁看得也是热泪盈眶。

王桐华将父亲的头紧紧的抱在怀里,父子俩的额头紧紧的贴在一起。王桐华哽咽着说:“爸,我来了。我是桐华呀。”

病床上的老人用力地点着头,他笑着看着面前的人,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虽然不能说话,却也可以看出他此时高兴的心情。

病房里这感人的一幕让在场的许多人都潸然泪下。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一家人两岸相隔?

实际上,这一切还得从战争年代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桐华的父亲叫王道璜,1921年出生于湖南宁乡。当时的湖南战乱四起,穷苦人民被军阀压迫,被地主剥削,再加上家中人口多,王道璜一家人常常连饭都吃不上。

1935年,湖南宁乡也成为战斗的主战场,国民党为了补充兵力,扩大军队,在当地抓起了壮丁。

当时的王道璜本来就难以忍受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觉得进入部队以后至少能够吃饱饭,这样也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便主动跟着国民党的军队离开了家乡。

刚参军那几年,全国军队都在抗日,王道璜跟着部队四处征战。等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又发起了内战,就这样,王道璜又不得不继续投入解放战争中。在这十几年中,王道璜也从一个初入部队没有名声的小兵变成了国民党伞兵司令部直属部门的骨干人员。

在此期间,孝顺的王道璜听从母亲的话,早早地就和刘咏兰结为夫妻,并且在婚后的几年生下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他对回家又多了几分渴望。

眼看着战争将要结束,却又被卷入内战中。王道璜的心中十分烦闷,原本以为抗日后就可以回到家乡,和父母团聚,和妻子共同养育一双儿女。然而,现在梦想被战争浇灭了,王道璜也只能把自己的儿女交由母亲抚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解放军势如破竹,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更是被逼出核心区域。这时,王道璜带领着部队驻扎在厦门。

眼看着解放军士气高涨,全国人民对解放军的呼声越来越高。蒋介石便下达了撤往台湾的命令。而王道璜作为军中的骨干人员,名字自然也在转移名单之列。

收到消息的王道璜,立刻安排妻子回到老家湖南接自己的儿女一起转移到台湾。然而,当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却坚定地拒绝了他们,强行要求他们把儿女留在中国。

作为奶奶,她不愿意让两个幼小的孩子卷入到战争中,也不想两个孩子因为战争受到任何伤害。

见母亲如此坚定,再加上王道璜认为不出几个月他们就能够返回大陆,就听了母亲的话,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留在了湖南老家,而自己则在1949年4月带着怀孕9个月的妻子跟随国军撤退到台湾。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像他想的那样顺利进行。来到台湾之后,王道璜没有像自己预想的那样在几个月后返回大陆,而是因为种种原因被留在台湾,再加上国民党与大陆的针锋相对,王道璜被迫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台湾生活。

而此时在家乡湖南的老家,王道璜的母亲和儿女也深深思念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