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摄影记者 宋枕涛

通讯员 陈惠中 沈勃

60米高空迎风而立是什么感觉?答案可能藏在正为迎峰度夏重点电网工程奋力建设的电力工人们的脸上。

6月13日,武汉迎来新一轮高温天气,让人对“酷暑炎夏”的感受更加真切。当天上午,在位于武汉市新洲区问津大道旁的220千伏新洲二输变电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对各项电气设备进行细致调试,整个工作紧张有序,有条不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20千伏新洲二输变电工程

“当前整个工程已经走在冲刺送电的道路上,不管是电气设备的安装还是输电线路的施工,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工程项目部专责徐晨介绍,220千伏新洲二输变电工程是武汉电网今年首个投运的220千伏迎峰度夏基建工程。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和计划,该工程预计将在6月下旬正式送电。

尽管工程建设已经“大头朝下”,但施工现场依然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3日,作业人员对220千伏新洲二输变电工程的变电设备进行调试

在距离工程项目部不远的一片绿色沃野之上,十多位施工人员正在高耸于蓝天白云之间的高压铁塔上进行紧张的线路施工。“现在是对我们新立的铁塔开展附件安装。”站在气势雄壮的高压电塔下,徐晨抬头望向塔顶正在作业的供电工人:“天气越来越热了,别看他们身处高空,实际上可能比我们的体感温度更高。”

原来,正在施工建设的铁塔“身高”达到59.5米,呼高42米。正在塔顶的输电线路上作业的工人堪称是“与白云试比高”的“行云者”,能够最直接地感受60米高空的热浪滚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3日,作业人员对220千伏新洲二输变电工程的输电线路进行架设

从郊外高空的热辣滚烫回到工程项目现场的GIS室,只见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GIS设备调试——与武汉市内所有正在运行的变电站相比,220千伏新洲二输变电工程最大的亮点就在GIS设备的创新设计和应用上。

“武汉新洲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GIS设备采用了氮气混合六氟化硫气体的新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工程的绿色环保效能。”徐晨介绍,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坚持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力争让整个工程成为武汉第一座应用氮气混合六氟化硫气体新技术的新投运变电站。

在220千伏新洲二输变电工程的绿色环保创新方面,国网武汉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杨秀友介绍,整个工程全面应用绿色科技,实施低碳建设的路线。采用了全新的户内GIS设计,占地面积非常小。挖方区采取预制式块护坡,设置噪音隔音措施,最大限度保护水土流失,很好地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甚至自身也成为一种景观。

按照计划,220千伏新洲二输变电工程预计在6月中下旬投运。其配套送出工程则预计在2025年投运。该项目正式送电后将有力提升武汉新洲城区的供电能力,满足这片区域在夏季用电高峰期的负荷增长需求,为新洲地区电力稳定供应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