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在中断了23年后终于恢复,共有114位高级军官被授予将军军衔,其中有5位是女将军。而在总参系统中,被授予将衔的只有一位女将军,她就是胡雯佩。时任总参谋长迟浩田将军在宣读中央军委的命令时,还特意强调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雯佩于1930年出生在美国的哥伦布市,其父亲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胡寄南,母亲是教育学家俞竹贞。

1922年,胡寄南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专攻心理学系。师从世界知名的行为主义学者郭任远,在担任郭任远助手期间,通过开展的各项试验极大推动了他的学术研究,他在很多杂志期刊上均发表过许多心理科普类的文章,积极向大众宣传、科普此类知识。

胡寄南的语言天赋也相当高,会说德语、法语等,除了开展学术研究外,他还积极参加了社会活动,在五卅运动期间担任了上海学生联合会的副会长。

1925年,胡寄南从复旦大学毕业。在复旦实验中学教书。两年后,他离开了学校,进入报社担任编辑工作。

1930年3月,胡寄南和出身书香门第的俞竹贞结婚,并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婚礼结束后,两人一起赴美留学,胡寄南继续专攻心理学,俞竹贞则攻读幼儿教育。

1930年,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在美国出生,她就是日后成长为共和国女将军的胡雯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胡寄南毕业后回到了祖国,先后在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任教。由于他是留美的知识分子,因此,家里的生活条件还算不错。

1936年,胡雯佩进入了由美国人创办的一所学校,在校期间,小小年纪的胡雯佩学习十分努力,成绩也很优异。一年级结束后,老师便已经让她开学后直接去上三年级了。

但随着全国抗日战争的爆发,胡雯佩一家原本稳定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变。此后六年间,胡雯佩跟着父母颠沛流离,吃尽苦头,但在父母的坚持下,她虽然换了很多学校,但学业一直没有中断。

在湖南芷江的一所小学读书期间,她挨了人生中的唯一一次打,原本是她做错了一道计算题。胡雯佩一家仅仅在这里停留了几个月后,便继续逃往四川重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居住在重庆的这段日子里,胡雯佩和所有人一样天天提心吊胆,担心日本人的飞机轰炸。

一天,胡雯佩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课时,防空警报突然响起来了。大家拼命地跑出教室,向防空洞跑去。

这次轰炸造成了一个小男孩死亡,学校召开了追悼大会。全校师生在现场泪流满面,大家愤怒地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

在战乱年代,胡雯佩一家的生活也越过越贫穷,到后期,一家人只能穿草鞋,吃野菜。

在逃难途中,胡雯佩亲眼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国大地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也让她萌生了教育救国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雯佩随家人回到了上海。并在1947年追随父亲的脚步,考入了复旦大学。

在校期间,胡雯佩在很多场合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针砭时弊,同情劳苦大众,她的表现引起了复旦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注意。

不久后,地下党员谢琏便开始与她接触,此后,胡雯佩通过谢琏逐渐接触到了共产主义革命理论。

1948年,胡雯佩正式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上海解放前,300多名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胡雯佩和同志们一起投入到了营救运动中

最终,在解放军兵临城下的威慑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被捕的进步学生和地下党员最终有惊无险。

1949年7月,根据党组织命令,胡雯佩北上参军,进入劳动大学外文训练班,劳动大学实际上是当时中央军委的代号。

此后,胡雯佩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胡雯佩工作时严肃认真,为提高教学质量,做了大量工作。她的工作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雯佩的工作热情几十年如一日,教学形式多样化,批改作业十分认真,每一处错误的地方都能看到她的记号或批语。除了专注于教学工作外,胡雯佩还投入到了编写英语教材的工作中。

1960年,年仅30岁的胡雯佩出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教研室主任,她是当时军队院校中唯一的一位教研室女主任。此后23年间,胡雯佩在这一岗位上兢兢业业,踏实努力。

1983年,胡雯佩被任命为训练部副部长。第二年,胡雯佩的丈夫被确诊患有癌症。此后100多天,胡雯佩放下工作,精心照料着丈夫的身体。

丈夫病逝后,胡雯佩强忍悲伤,一头扎进了工作中。她不仅需要大量工作麻痹自己,而且也是为了弥补自己之前落下的工作。

不久,全院的各项工作在胡雯佩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进步,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尤其是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胡雯佩出任学院副院长。1988年,因工作表现突出,胡雯佩被授予少将军衔。

胡雯佩以为自己此后的人生就要在工作中度过了。但没想到的是,她却在63岁这一年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

1992年春节期间,胡雯佩在回上海探亲的时候,遇到了当年在劳动大学的老战友鲍世禄。鲍世禄见到胡雯佩后,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还是40年前的你。”

胡雯佩也感慨不已地表示:“你也还是当年我熟悉的那个样子。”

其实,早在当年,两人便互相欣赏。不过,遗憾的是,鲍世禄转业后两人便失去了联系。

几十年没有见过面,两人都已年过半百,也都经历了丧偶之痛。如今,再次见面聊天,两人之间不仅没有尴尬、拘谨,反而轻松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天后,鲍世禄鼓起勇气,委婉地向胡雯佩表达了想法:“老战友,你今后有什么打算?继续一个人吗?”

胡雯佩一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虽然自己心中泛起了波澜,但她还是回答说:“恩,一个人。”

临别时,两位老战友握紧双手,不约而同地表示“继续保持联系,做知心朋友。”

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分隔两地的两人通信频繁,超过了100封。而他们的感情也随着书信内容传递到了彼此的心中。

虽然他们已经彼此相爱,但出于担心亲人不接受自己老年再婚的事实和外界可能会出现的指指点点,两人一直没有结婚的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3年12月的某天上午,时任总参谋长的迟浩田特意托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的领导送上党的关怀,向她传达了迟浩田的话:

“胡雯佩是一个好同志,她现在还是一个人,组织应该好好关心她。”

胡雯佩听后,感动不已。

送走学校领导后不久,胡雯佩突然接到了老师的来电,她一接起电话,就听到老师高兴的声音:“我听说你有好朋友了呀,快结婚吧。到时候一定要告诉我啊。”

不久,胡雯佩的女儿得知母亲的情况后,立即表态支持,“只要你觉得是好的,我和哥哥一定支持你。要不就趁着我在,咱们就把这事定下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12月28日,胡雯佩和鲍世禄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两人相濡以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参考资料:新天地2006年1期、《党史纵横》2001年第2期、《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