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在抗战年代做出过许多贡献,毛主席曾说:“中国革命大正统是井冈山,小正统是陕北,高岗同志就是小正统的代表。”抗美援朝战争时,高岗虽然反对出兵,但是不得不说,这场战争的胜利,离不开高岗在东北地区的工作努力。但高岗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为达目的,做了许多不利于党和国家团结的事情,1954年,当他罪行败露,不堪重负,最终选择服药自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与高岗并无太多工作交集,在“高饶事件”爆发后,往后十年,当谈到高岗,他说:我犯了三点错误。他说的这三点错误是什么呢?

高岗原名高崇德,1905年出生于陕西省横山县的一个贫苦人家,在榆林六中求学的时候,加入进步组织“共进社”,积极寻求新思想,并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高岗协助谢子长、刘志丹在陕西渭华起义,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高岗脸上长着麻子,因此别人喜欢称呼他“高大麻子”。

1931年8月,高岗率部在甘肃华池县投奔刘志丹领导的工农红军南梁游击队,担任第二大队的队长,在此期间,他积极组织西北反帝同盟军,扛起抗日反蒋的大旗。次年,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红军第二十六军,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杜衡担任军团两级政委,很快开辟了以铜川县照金镇为核心的陕甘边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5月,红二十六军在战争中失败,杜衡被捕叛变,一时之间,陕甘地区的革命形势急转日下,不少战士持悲观态度,可这时候的高岗展现出了一个革命者的风采,他对大家说:“月亮都有时圆、有时缺,革命在一时一地的失败,算得了什么?失败了再干呀!”

高岗和刘志丹率领部队经过激烈的斗争,回到大本营照金镇,开始大力招兵买马,数天内就组织起来上千人马,继续开展游击工作。这一切,正如高岗所言:“咱们道理正,穷苦人都站在咱们这边!”那时候,高岗得到了战士和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7月28日,高岗在参加中共陕西省委会议的时候,叛徒杜衡率领敌人包围了会场,高岗力战群敌,杀出重围,化妆成一个乞丐才得以脱险,事后,国民政府发出通缉令:凡是生擒高岗者,赏银5000块;凡是击毙高岗者,赏银3000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中共陕甘特委和陕甘游击队召开联合会议,决定成立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指挥部,通过了高岗担任政委的任命,之后又任命他为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政委。此后一年间,高岗率领红四十二师挫败国民党军队,实现陕甘边区反“围剿”的胜利。高岗虽然战功显赫,但是也有缺点,他的生活作风问题一直为人诟病,红四十二师因他的“桃色丑闻”而撤销他师政委的职务,高岗痛定思痛,深刻自我批评,才官复原职。

1935年9月15日,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红二十五军,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来到陕北延川县永平镇,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合,为统一指挥,三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

但是由于左倾思想,陕甘晋省委朱治理、郭洪涛等人将矛头直指红二十六军领导人,刘志丹、高岗遭到诬陷,被捕入狱。直到1935年10月19日,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来到陕甘地区的吴起镇,了解当地严峻的形势,当即下令“停止捕人”,经过审查,证明所谓的“证据”和“口供”都是坏人凭空捏造的,刘志丹、高岗等人得到释放,并恢复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狱之后,刘志丹、高岗积极开展扩红运动,很快便建立起红二十八军,刘志丹担任军长。1936年4月,在参加山西中阳的战斗中,刘志丹不幸牺牲,高岗的权力空前提高,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他先后担任陕北省委书记、内蒙古三路骑兵总指挥、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等。

毛主席对高岗的评价很高,他曾说:

“外来干部肯定不如当地干部对情况熟悉,也不如当地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那样密切。拿我来说吧,虽然来陕北已五六年了,无论是了解这儿的情况方面,还是在与这个地区的群众关系方面,我都不能与像高岗这样的同志相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功劳相比,高岗的缺点也十分明显。高岗对权力十分贪婪,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心存不满,尤其是掌握了陕甘宁边区政党大权之后,他还想着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1943年,他随康生开展“抢救运动”,对曾经打击过自己的人开展报复,让许多人感到害怕。

1945年11月,党中央提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高岗离开延安,前往东北,自此,高岗开始了他在东北的“扩张”。起初,高岗在巩固后方战略、土地改革、发展经济、壮大东北联军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解放战争中战略反攻阶段,他有组织、有计划加强二兵团建设,毛主席对他十分重视,在致电东北时,常以“林罗高收”落款。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划分开来,林彪率领70万东北野战军奔赴前线,高岗率领33万兵力的东北军区负责后勤补给,后来辽沈战役取得全面胜利,林彪率军入关,高岗出任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在他主政东北的这段时间里,各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一方面拼的是战术指挥得当,战士执行力强,另一方面拼的则是后勤的补给。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谁敢横刀立马”的彭德怀是当之无愧的“帅才”,作为朝鲜阵地的后方补给基地——东北,毛主席给了高岗空前的权力,将所有的后勤工作尽皆交到他手中,换言之,抗美援朝实际有两位“主帅”,一个是正面战场的彭德怀,另一个是幕后的高岗。

在事先的讨论中,高岗并不主张出兵,他认为,为了几百万人口的朝鲜,牵动五亿人口的中国,是非常不划算的,就算打,也应该等武器装备升级、经济发展起来之后。虽然高岗的意见并没有得到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采纳,但是在1950年9月,美军还未从仁川登陆,高岗便开足马力,在东北境内开设三条运输线,通往朝鲜方向,并开始全国范围内筹备物资。

彭德怀曾这样评价:抗美援朝一开始,我们是兵精粮足。兵精,是高大麻子(高岗)主持练的;粮足,是高大麻子和洪大麻子(洪学智)共同搞的。战争相持期间,两个麻子保证了志愿军的武器、弹药、粮食、车辆、医药等供应,是抗美援朝胜利的两大功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高岗掌握东北大权,其政治野心也在日益膨胀,一心想当“东北王”,除了毛主席之外,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杨尚昆晚年回忆起高岗时,特别强调他试图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处处强调东北的“特殊性”,二是把刘少奇、周恩来视为最大障碍,三是讨好苏联,挟洋自重。

高岗对刘少奇位居他之上耿耿于怀,单方面针对刘少奇的行动,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彰显出来。1949年7月,高岗随刘少奇访苏,中苏双方就合作的问题展开讨论,高岗语出惊人,他建议将中国东北成为苏联的第十七个加盟共和国,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美国的侵略,还能使东北成为共产党抗击国民党的强大根据地,高岗这样提议,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欲望。

刘少奇对高岗的发言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这使得高岗恼羞成怒,回到住地,他对苏联特使说:“我想向你反映一些中共高层的情报,尤其是部分领导人在中苏关系上的虚伪和反苏行为。”他的言论,直指刘少奇,并说刘少奇是“亲美派”,但是斯大林已经敏锐察觉,高岗想做第二个“张作霖”,对于他的言论不予理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为了适应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高岗、邓小平、邓子恢、习仲勋、饶漱石一同被调进北京,高岗担任人民政府副主席,地位极其显赫,在当时就有着“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说法。但是高岗对于自己的高位,不但不认为这是党和国家对他的信任,反而成为他向党讨价还价的成本。他一直认为自己在陕北有功,在东北也取得巨大的成绩,怎么能只做一个副主席?

高岗和饶漱石很早以前就认识,这次他们见面,谈话间,可谓“情投意合”“知己难寻”,他们把党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红区的党,是建立根据地,与敌人展开武装斗争的部分,另一个是白区的党,是国民党统治区中建立组织的部分,高岗说;“没有我们这些拿枪的,哪有什么白区的党?现在革命胜利了,凭什么刘少奇身居高位?现在党内,刘少奇有个圈圈,周恩来有个摊摊,咱们要搞个根据地的大圈圈。”

1952年12月31日,政务院财政院颁布《商品流通税试行办法》,由于颁布文件时存在一定失误,导致市场发生混乱,毛主席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批评,撤销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政务院党组织干事,对高岗委以重任。高岗喜上心头,认为毛主席不再信任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即将换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6月13日,全国财经工作会议召开期间,高岗利用新税制的问题,不断夸大其词,全然不顾会议主题,将矛头对准刘少奇和薄一波,饶漱石跟在高岗身后,随声附和,他们一唱一和,蛊惑众人,在其挑唆下,不明事理的人纷纷开始对新税制的问题纠缠不休,要求薄一波承认错误,周恩来作为会议主持人,不知如何进行下去,场面陷入混乱之中。

陈云和邓小平从外地赶回,先后力挺薄一波,认为犯错误在所难免,只要改正就好,并且这样的错误并非路线的错误,毛主席得知相关情况,也作了自我批评:错误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我也有责任。事态发生巨大转变,会议得以继续召开。照理说,高岗和饶漱石应该有所收敛,但在这年全国组织会议期间,他们再次揪住组织部工作失误,大做文章,为搞垮周恩来、刘少奇,高岗在各种场合散布谬论,要求改组党中央和政务院。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高岗争取西北局的彭德怀和中南局的林彪,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与此同时,他还秘密找到陈云和邓小平,以“搞几个副主席,你一个,我一个”为理由,拉拢他们站队,但陈云和邓小平直言拒绝,并且说道:“刘少奇同志是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毛主席和党中央一度发现高岗和饶漱石的“分裂活动”,但是并未发觉严重性,但是当听到邓小平和陈云的汇报后,毛主席立刻提高了警惕,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毛主席对罗瑞卿说:“现在有些人在搞阴谋,在北京组织地下司令部,他们要在我退居二线的时候当副主席,这个人就是高岗,他不仅要打到刘少奇,还要打到我!”

高岗的品德不怎么好,尤其是私生活问题,这是众人对他的一致看法。在东北时,高岗大搞“山头主义”,重用自己的亲信,排除异己,影响团结,彼时,有很多人对高岗不满意,但高岗位高权重,要想揭露他的问题,不仅危及仕途,还有性命之忧,因此许多人敢怒不敢言。为防止打击报复,有同志以匿名的方式,向上反映问题,匿名信在后来揭露高岗的罪行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12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严厉批评高岗和饶漱石的“分裂活动”,之后,便前往杭州,起草宪法草案。毛主席离京期间,刘少奇全面主持中央工作,并起草了《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定》,当高岗阅读了文件草案,知道自己罪行败露,将以“非法活动”定性,终日寝食难安,于是连忙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求去杭州澄清自己的问题,但遭到毛主席的拒绝。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让周恩来、刘少奇找高岗谈话,让他承认错误并作出检讨,这让高岗感到意外、感到迷惘。毛主席回京后,高岗急不可待地来到中南海,毛主席见他忐忑不安的样子,便问:“发生什么事了?这么着急?”高岗说:“我想向主席汇报几点想法,现在只有主席有权威来解决。”毛主席问:“什么问题这么严重?天大的事你说出来嘛!”

高岗直言,最近党内风头不妙,有人要整饶漱石,他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名字,却假意“关心”自己的盟友,以达到暗示毛主席的作用,毛主席说:“没关系嘛,天塌不了!”毛主席的话让高岗摸不着头脑,这句话究竟在表达怎样的含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2月6日,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主席未参会,会议之上,刘少奇重点强调了团结问题,并对高岗分裂党的言行,进行不点名批评,陈云更以“张国焘”为例,暗示高岗不要走歧途、走老路,高岗明显感觉到会议氛围对自己很不利,于是开始展开自我批评,承认自己想推翻刘少奇,为彰显悔过态度,他表示自己希望离开领导岗位,做一个普通的公民。

四中全会后,周恩来主持高岗问题座谈会,罗列出高岗的九大罪行,而在座谈会召开之时,高岗上演了自杀闹剧,中央立即采取措施,对高岗实施管教。高岗给中央写了《我的反省》,迟迟没有回音,他越发感到焦躁不安,少言寡语,难以入眠,他向管教人员要了安眠药,开始暗中私藏安眠药,准备用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高岗居住的小楼上有一个值班室,工作人员在楼上值班,以防高岗想不开自杀,虽然有人日夜密切注视,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8月17日夜,高岗向值班人员要了一杯水,将私藏的一大把安眠药塞进嘴里喝了下去,从此便再没醒来。次日早晨,高岗的妻子李力群发现情况不妙,连忙叫人进来,值班人员冲进卧室,摸高岗的脉搏,掰开他的眼皮,抢救为时已晚。

得知高岗自杀身亡的消息,毛主席的心情很沉重,叶子龙宽慰道:“高岗自绝于党,主席不必难受。”毛主席说:“我本想让他回陕北工作,保留党籍,我想他是愿意的,可是还是晚了一步,结局如此,我感到遗憾!”高岗被安葬在万安公墓,立了墓碑,却没有写名字,也没有写生卒年,是一个真正的无字碑。

彭德怀本与高岗没有太多工作交集,后来,关于与高岗的交往,彭德怀表示,我犯了三点错误:

一、当了高岗的义务宣传员。抗美援朝期间,高岗在东北主持工作,对朝鲜前线给了很大支援,还亲自去过朝鲜两次,彭德怀对他也有好感,便在一些场合讲过高岗的好话;二、在和高岗谈话时,议论过一些领导同志的缺点和错误,被高岗利用;三、对高岗的问题逐渐有察觉,产生了疑问,但没有及时向党中央报告,本想等1953年12月军队高干会议结束后再反映,可会议还未结束,高岗的问题便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