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防空洞,似乎是一个久未提及的词,其实,如今上海新建的建筑都有配备人防工程的要求。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也建造了一批老旧防空洞,主要分布在黄浦、静安、徐汇等中心城区。

由于当时没有规范的建设标准,建造标准较低,大部分防空洞都已失去防护功能,加上年代久远,很多防空洞出现严重渗漏、积水现象,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用区国动办防护工程科负责人张燕的话说,自2016年起,黄浦区开始集中整治早期废旧的防空洞,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基础上,为满足社区单位需求,对一部分还可以再利用的防空洞采取了个性化加固修缮,探索开放有条件的防空洞作为公益性服务场所。

眼下,位于淮海中路417号的四明里民防工程(香黛广场)最早将于今年底完成蜕变,以“地下+地上”的业态构想呈现一处城市音乐文化体验新空间。从老旧建筑变身城市新空间,黄浦以这样的形式洞见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成后的四明里民防工程效果图

防空洞变身公益场所

黄浦区保屯路221号上有一扇小门,看上去与普通路边小店门面没什么区别,推门进去却別有洞天:沿着台阶走下去十多级,是一间700多平方米的宽敞健身房,各种先进的健身设备一应俱全。“这间健身房是由一个退序多年的防空洞改造而来,如今已成为周边居民常来的公益健身场所。” 张燕介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屯路221号的公益健身房

无独有偶,在黄浦区董家渡路第二小学有一处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防空洞,是当时一支“土技术队”在原有建筑下挖出来的,学校一度将其作为仓库使用。后来,黄浦区加固与修缮了这处防空洞,保留原来用于隔离防护的水泥拉丝墙、围绕在墙壁上的手工敲打出的白铁皮管道,将交换空气的风机恢复功能使用。如今,这里成了学校的科普教育点。

此外,位于黄浦区金陵中路150号(原霓虹广场)的公用人防工程,建于2002年,是一座单建式人防工程,上部为延安东路绿地二期,防护等级为六级,总建筑面积为8632㎡。2021年,区国动办与区绿化市容局合作,结合工程防护设施修缮,由区绿化市容局作为该工程改造的立项和实施主体,联合公用人防工程委托管理单位区永业集团共同实施小商户清退工作,对该处人防工程进行战时功能完好率改造和使用业态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下空间很好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当下,该地下空间经过改造可停放环卫绿化各类作业车辆62辆、普通小型社会车辆82辆,很好缓解了中心城区公益用地用房紧缺、市民停车难等问题。

商业化改造,以收益促发展

除了把防空洞改建成公益场所外,将其进行商业化改造,也有成功的先例。

距离人头攒动的日月光广场、文艺人士聚集的田子坊不足千米,斜土路与瑞金南路交叉口的卢湾高级中学校门两侧各有一对称的拱门,沿着楼道阶梯逐级向下,穿过一拱低调的白色门洞,两旁以粗砺的灰色石料装饰,倏忽之间,一家风格现代又不失暖色的地下酒窖映入眼帘。

原来,这是一处建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人防工程,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由于地处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租赁需求非常旺盛,区国动办的前身——区人防办经多方论证、修缮改造,认真筛选租赁对象,最终租给一位西班牙学成归来的红酒爱好者。“我们与租赁方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规定该人防工程平时为酒类仓库,工程日常维护主要由使用方负责。”张燕认为,用出租的方式带来一定的收益,用于对人防工程的后续维护,也是促进人防工程发展的一大有利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防空洞变身酒窖

地下空间恒温恒湿的环境适于酒类储存,这里成为上海“防空洞酒窖”市场化经营的先行先试者。人防地下空间的商业化利用,必须充分考虑到消防安全、治安管理等方面,红酒俱乐部这样的会员制、预约制场所将是人防工程调整业态经营常见形式。吸收引入社会投资,成功进行老旧地下工程商业化改造,且保留地下空间再利用,是对“深挖洞、广积粮”那段历史文脉的传承。

打造“黄浦项目,上海标杆,中国样版”

“眼下,我们对淮海中路上的四明里民防工程(香黛广场)实施规划已经提上了日程,计划最早将于今年底落成。”张燕告诉记者,这是区国动办在公益和商业相结合的又一次探索。

按照设计规划,结合区域商业结构调整,淮海中路417号的四明里公用人防工程现确定引进上海知音音乐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承租,并打造成知音文化黄浦旗舰店。知音文化计划以文化创新为支撑,结合地上四明里绿地,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音乐文化体验新空间、新场域,建设集音乐艺术及美育教育、演艺活动、音乐文创为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拟建成后的四明里人防工程入口处对比图

据区国动办防护工程科负责人介绍,知音文化黄浦旗舰店建成后,将成为又一个市民接受文化熏陶的场所,当然,工程配套的相关业态也会进行调整,以符合黄浦城区的整体规划,“后续我们还计划将国防与人防教育的内容无缝融入,成为民防工程改造的示范案例。”

作为上海最中心的城区,从健身房、停车场、酒窖到城市音乐文化体验新空间,黄浦区在老旧的民防工程之上,不断运用新概念,先行先试,洞见未来。

记者 / 张益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区国动办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