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鲁剧高质量发展暨电视剧《老家伙》研讨会在山东艺术学院举行,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中国视协理论评论委员会、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嘉宾与电视剧《老家伙》编剧赵冬苓等山影的主创代表一起,围绕电视剧《老家伙》,聚焦探索齐鲁文化影视两创路径,推动新时代鲁剧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上,电视剧《老家伙》编剧赵冬苓分享了该剧的创作过程,她说:“我要感谢张国立、王刚、张铁林,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个项目。我在北京、青岛等地采访了许多的养老机构后,开始剧本创作,我觉得这部剧就说了一个事,就是一个人如何体面地老去。我满怀希望地塑造剧中的每一个角色,也希望看到这部剧的观众,能够多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

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晋亮,作为出品方代表介绍了电视剧《老家伙》的制作和播出情况,他说:“《老家伙》是一次命题创作,我们坚定地认为,通过影视剧积极展现老年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与生命韧性,是国有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这是一部从现实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作品,它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对当下社会的映照,山影也始终坚守着温暖现实主义创作立场,把艺术质量作为电视剧创作的生命线,在守正创新中,努力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推动者。”

中国视协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文艺报》编审高小立,认为《老家伙》打破了世俗眼光,为观众提供了三位老人充满乐趣、希望、活力的生活图景。针对鲁剧的高质量发展,她提出五点建议:第一要培养人才;第二要立足本土,面向全国;第三要深耕齐鲁文化;第四要发扬敢闯天下的精神;第五要反映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文化形象。

广州大学影像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孔令顺表示,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语境下,鲁剧的重要性变得显而易见。“《老家伙》是我们退休生活的一本教科书,从这部剧中也能感受到一种温柔敦厚的力量,一种经过传统文化传承和当代文化洗礼的诗意生活。今天看来,很多优秀的学生已经很好地在接续传统、挑起大梁,我们有理由相信山影会人才辈出。”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李超说:“首先,《老家伙》回归了个体生命的幸福和尊严,聚焦了老年人无自我、无边界的生活模式。其次,它超越了传统的老年剧叙事模式,采用了轻喜剧处理情感,重点关注老年人群的安全感。第三,该剧创新性地聚焦了自我中心和自我封闭的心理,同时关注了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最后,我对剧中更多儿童视角的突破充满期待,强调了儿童对老年人生活的重要性。因此,《老家伙》通过创新的叙事模式和人物塑造,关注人物的生活细节和情感状态,成功地展现了老年人群的多维性和现代意义。”

山东文艺出版社责编张林说:“电视剧《老家伙》让公众接触到养老话题,引发讨论。剧中的人物关系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尤其是父子关系的描绘,让我深感共鸣。”

潍坊学院传媒学院教师马楷博说:“《老家伙》为国产剧开了一个好头,它将银发角色作为叙事主体,以老人的所思、所想、所感为出发点,通过‘经典铁三角’张国立、王刚、张铁林的人物塑造,迅速建立了‘名’‘利’‘权’的鲜明人格;同时,多方面的人物塑造达成‘人物弧光’,挖掘老年群体的精神力量和生命价值,有效传达了老年群体‘老有所乐、老有尊严’的价值表述。”

山东艺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孔宪坤表示,期待不断提高影视人才的培养质量,共同讲好齐鲁故事,冲击鲁剧新高峰,扩大鲁剧影响力,为山东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提供新质生产力。

本次研讨会主持人,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昂表示,近四十年来,鲁剧坚持从现实出发,用充满温情的艺术呈现,直面社会议题,让观众在沉浸中观看、思考,在共情中找寻生活的真谛,不断创造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品位,有滋味、有趣味的优秀艺术作品。《老家伙》是对银发群体展开的新赛道,新面向,颇具典型意义。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宋法刚,从结构的张力、喜剧的活力、人物的魅力谈《老家伙》。“赵老师的作品不会因为时长失去对结构的把控,该剧以倒叙的方式,用三位主角登台高歌的‘合拍’扣住了人物心路变化;用‘去养老院’的明线和‘回归自我’的暗线张力思考自由与尊严。该剧充满了笑声,来自两代人观念‘错位’的冲突活力,并用最后音乐的‘合拍’隐喻了关系的和谐。三位父亲形象颇具魅力,他们都学会了‘道歉’,实现退休后的‘二次成长’。”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李磊说:“《老家伙》是一部涉及老年生活、家庭关系和社会话题的电视剧,它以温暖现实主义的风格探讨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婚姻家庭。现实主义要直面生活中的矛盾,温暖是对人心的抚慰,不仅仅是暴露问题,而是给人以希望。正如剧中这些角色不仅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困境和无奈,还涉及了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以及如何与家人和解、与生活和解的问题。因此《老家伙》是一部温暖现实主义佳作。”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编导系系主任、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刘强,从电视剧《老家伙》的传播策略入手,谈鲁剧在守正创新方面的路径。他认为,鲁剧在题材类型、制作理念、技术革新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应当积极探索、勇于突破,实现鲁剧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宣发营销的布局,应从剧本创作阶段就开始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编导系副教授、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殷昭玖:“第一,该剧积极回应时代问题,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第二,整体基调非常乐观积极,有正向引导作用,用乐观的心态鼓舞人,让人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第三,该剧在戏剧性、喜剧性、怀旧性方面做了很好地融合。”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编导系副教授孙灵囡:“就《老家伙》而言,新业态是媒介大变革时代电视剧新格局与《老家伙》的创新路径,新坐标是鲁剧高质量新发展的守正创新与《老家伙》的范文示例,新方向是电视剧创作与传播的时代命题与《老家伙》的有效尝试。”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编导系副主任邵猛:“《老家伙》借助细致化叙事和年轻化描绘,该剧展现了退休老年群体的复杂性、多面性与多彩性,展示了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虚度光阴的激情、活力。”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电视剧处处长李立新表示,“《老家伙》最生动的现实意义是使我们关注到父母辈的老年群体。赵冬苓老师通过采访获取生活中大量的素材,结合时代背景,注入自身的理解,将故事情节融入这些人物身上,考虑的不光是剧中‘铁三角’的一代人,同时也包括老中青三代人,这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关系,值得我们学习。最后,老年人需要正视自己变老,青年人亦要看到老年人在变老,从这个角度而言,该剧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价值。”

山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尹永海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赵冬苓老师对鲁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感谢各位专家对《老家伙》作品的透彻分析。他指出,在尊敬现有作品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深入探索。例如通过受众分析,寻求守正创新的全新创作手段。他期盼更多文艺评论家关注鲁剧的发展,不断减小文艺评论家和创作者之间的鸿沟,加强二者合作,实现共同参与与共同进步,也希望山影集团和高校能在人才培养方面共同制定更好的方案,达成更多的合作,助推鲁剧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王之明,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胡春景,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电视剧《老家伙》总监制王学红,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编剧、电视剧《老家伙》文学策划张云霄等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