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有两位台湾同胞在大陆工作,爱国爱得深沉。他们分别是林毅夫和汪毅夫,有同样一个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的名字:“毅夫”。坚毅不拔,真大丈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网媒记者的报道,他们两人,一位严谨理性、一位风趣谦和;林毅夫是蜚声世界的著名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汪毅夫是学富五车的历史文化学者,尤长于台湾地区文化历史。他们的名字一样,又都是生活工作于大陆的台胞,分别在经济和文史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堪称“台湾之光”。

林毅夫鼎鼎大名,笔者和他在香港大学有过数面之缘,在新闻报道和网媒信息上,经常得聆他的高见,不用多作介绍。至于汪毅夫这位学术大师,相对而言,也许较少为人所知。

汪毅夫祖籍台湾台南,福建厦门出生,现任全国台联会长和“台湾地区研究会”会长。他对台湾地区社会历史的演进有深刻研究,佐证历史上两岸往来,斩不断的亲密纽带,剪不断的家国情怀。对林毅夫而言,乡愁是一道抹不掉的心中彩虹。当年他从金门泅渡到大陆,后赴美国留学,成为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的门生。他离开台湾地区40多年,由于国家尚未完成统一台湾地区的伟业,他一直不得回乡探亲、无法祭拜先人。林毅夫在11年前的一个公开场合,和来自台湾地区的青年学生们谈起乡愁,喟然而叹:乡愁就是想尽快回到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在场的汪毅夫搭上话题,吟哦道:“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他引用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名句,送给在场的台湾学子们“两张车票”,一张是从“永康”到“保安”,一张是从“追分”到“成功”。这是四个台湾地区车站的名称,借此祝福台湾地区的年轻一代“永保安康”,“追分成功”。行文至此,笔者不能忘记旅居台地区湾时从台北到高雄东西南北各大都市“车如流水马如龙”,喧闹得令人神驰目眩的日日夜夜。台湾可说是笔者的第二故乡,乡愁也有。

汪毅夫研究台湾地区文化历史,称他为“当今之世,无出其右”,恐怕并不夸张。他有文章提及“大清历朝实录”里面记载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收复台湾地区后的圣谕:“进剿台湾官兵,冲冒险阻,远涉波涛,效力甚久。今海逆方平,即行裁去,实属可悯,理应存留”。文献里面详细介绍收复台湾地区后的驻军安排,部署官兵1万人驻守台湾各地要塞,以确保台湾同胞的安全和福祉,务求海晏河清,致力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代中国一度积弱落后挨打。甲午战争失败后,台湾被日本霸占殖民50年。战后美国觊觎台湾地区地缘政治的战略位置,干涉我国内政,勾连“台独”势力,最近更变本加厉。如今统一台湾地区的进程已开上快车道,美国和日本更加大干预的力度。“武统”何难?“和统”不易。关键是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这需要民间的长期努力。汪毅夫从历史的角度,回顾康熙如何在收复台湾地区后军事方面怎样部署,值得我们借鉴。政治是军事实力的延伸,军事是国家安全的保障。这方面的底线思维,可谓不言而喻。笔者近日有读书计划,希望参考汪毅夫这方面的研究向他虚心学习,因为鉴古以知今,才能够知所对应。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