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一位叫林育容的湖北年轻人,因为不满父母给自己安排的婚事,毅然决定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后来,他还嫌林育容这个名字过于女性化,于是便给自己改了个颇有男子气概的名字——林彪。

从此,世上再无林育容,只有一心投身革命的林彪。

而那位当初被他拒绝的未婚妻,却足足等了他3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

1959年秋天,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到武汉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的闲暇时间,他突然提出要回老家黄冈县探望一下。

林彪的不告而来,村里的公社书记急忙过来迎接。林彪问他:“汪静宜现在在哪里?生活得怎么样?”

公社书记回答:“汪奶奶五十多岁了,身子骨还好,但家里现在已经没什么人了。她靠做鞋卖为生,生活水平一般。”

林彪听了心里五味杂陈,当即叫秘书拿出3000元钱,吩咐公社书记转交给汪静宜,并向他交待:“如果汪静宜问是谁给的钱,你就说是党给的。”说完便离开了。

50年代的3000元钱可不是小数目,毫无疑问是笔巨款,汪静宜就是做上很多年的鞋,也不一定能赚这么多。所以,当公社书记将3000元钱交到汪静宜手里时,她惊掉了下巴。

公社书记对汪静宜说:“汪奶奶,这是政府给你的生活补助费。”

汪静宜不傻,她知道政府不可能一次性补助这么多钱,隐隐约约觉得一定是“那个人”因为心怀愧疚对她的补偿。于是她问书记:“这3000元钱到底谁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故居

书记说:“汪奶奶,您别乱猜了,这钱就是政府给你的补助!”

谁知汪静宜不依不饶:“你不说实话,这钱我不能收。”公社书记没法子,终于以实相告,说这钱是林彪前段时间回老家说要给她的。

“真的吗?这是真的吗?”汪静宜听罢竟流泪了,“他还没有忘记我?”

这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叫汪静宜的妇女,正是林彪年轻时指腹为婚的妻子,但她一辈子都没有踏进过林家的门。

她和林彪的故事,说来可就话长了。

林家和汪家虽同处湖北黄冈县,但并非世交。只因林彪的父亲林明卿早年在龙山街杂货店当店员时,与汪静宜的父亲汪友成结识。汪友成是一位教书先生,和林明卿几乎无话不谈。

当汪友成得知林明卿的儿子林彪(当时还叫林育容)和自己女儿汪静宜年龄相仿时,便提出两家干脆结为亲家,林明卿举双手赞成。

1914年正月初四,林明卿在家里办了订婚酒,宣布和汪友成家正式结亲。当时的林彪只有7岁,自然不知道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

今日林家大湾

随着时间的推移,汪静宜渐渐出落成了大姑娘,长得白净可人,落落大方,在当地也算是个有名的俊俏人儿。周围四邻见了静宜,都说林家人好福气。但不足的是,汪静宜生于传统封建之家,她父亲汪友成虽为教书匠,却秉承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想法,没有教女儿读书。

但汪友成没想到,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失策,也注定了林彪和汪静宜孽缘的开始。

林彪懂事以后,在学堂里接受了民国新思想,渐渐地对这桩父母包办的婚姻产生了抵触情绪。

1922年,林彪在堂哥林育南的帮助下到了武昌共进中学就读,在这里林彪进一步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眼界也迅速开拓。最重要的是,林彪在这里第一次有了真心喜欢的女孩。

那女孩叫陆若冰,和林彪是黄冈县的同乡,两人从小就认识。与其说大字不识一个的汪静宜,倒不如说知书达理的陆若冰才是林彪的意中人。两人在学校相互学习,相互照顾,时间一久便暗生情愫。

但不久后,陆若冰离开林彪前往安庆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心上人不在的日子里,林彪犯了相思病,终于写信向陆若冰表达了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国女子学校女生

但陆若冰的回信确实很“若冰”:

目前,我的学习很紧张,没有考虑个人的婚姻打算。盼你好好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这回信对林彪来说,无异于兜头一盆冷水,也让林彪消沉了好一段时间。

很多年后,陆若冰才说出自己拒绝林彪的原因,一共四条:

第一、林彪比她小一岁,不合适;第二、她想好好读书,婚姻会影响学习;第三、林彪在老家有指腹为婚的未婚妻;第四、她不喜欢林彪的长相,反正觉得不好看。

这是林彪第一次被姑娘拒绝,在那之后他便潜心学业,并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并和陆若冰断了联系。

1924年学校放了寒假,同时林彪也有了投身革命的想法,于是他一回家就向母亲正式挑明,要与汪静宜解除婚约,自己还要去实现理想抱负。

在那个年代,这样做无异于大逆不道。

林明卿得知儿子要和汪家解除婚约,气得大骂林彪:“混账东西,哪有退婚的道理?!”林彪知道父亲一向信守诺言,而且对自己十分严厉,他一生气,林彪便啥也不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故居

但这并不意味着林彪就会轻易就范。1925年春节,林彪母亲再次提出让他把喜事办了,要不然夜长梦多,人家女方家里可等不起!但林彪这次选择保持沉默,对结婚一事不置可否。家里亲戚也开始劝林彪,让他从了父母的媒妁之言:“育容,你今年18岁了吧?怎么还不将那个汪家的姑娘娶进门呢?她可是个大美人啊!”

反复地劝说让林彪稍稍动了心,考虑之后,他终于向母亲说自己可以在1925年年底迎娶汪静宜。母亲陈氏对儿子的回心转意很是欣慰,但对比两人生辰八字后又查看黄历,发现当年年底嫁娶为忌,便与汪家商议推迟婚姻。

但两家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推迟就是一辈子。

因为林彪从共进中学毕业后就毅然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

进入黄埔的林彪如鱼得水,与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们一起学习、训练。那时的林彪已经加入了共产党,而且黄埔四期学员里共产党员很多。在他们的影响下,林彪燃起了比过去更强烈的革命斗志,眼界和学识再一次拓宽,彻底把老家的婚约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可让黄冈的父母忧心忡忡,广东离湖北天高皇帝远,林彪就连一封信也没来过。汪友成夫妇更是着急,眼看着爱女汪静宜要过适婚之龄,便多次询问林家何时让静宜过门。林明卿无可奈何,只得含糊其辞,表示只要林彪一回来就让他们成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埔军校教室

可直到林彪从黄埔军校毕业,他才终于给家里去了封信,信中说自己正在参加北伐作战,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当见习排长,目前正在武汉休整。

得知儿子就在近在咫尺的武汉,林明卿大喜,他知道儿子绝不是池中之物,这次要不把他弄回来结婚,下次又不知会飞到哪里去。

林明卿夫妇想了个招,他们给林彪寄了一封信,信中说母亲陈氏病危,要他赶快回家。然后便欢天喜地操办喜事,通知汪家父母给汪静宜把嫁衣嫁妆备好,各地亲友也按请柬纷至沓来,就等着林彪回来直接拜堂。

1926年腊月二十八,当林彪风尘仆仆地踏进家门,就发觉自己上当了。

林彪非常气愤父母把他骗回来结婚,便再次提出退婚,直言这几年自己已经被新思想所熏陶,根本不可能接受此等封建包办婚姻。林明卿大为光火,但已经是一身戎装的林彪坚决不妥协,父子二人闹得很僵。

汪家父母对林彪坚持退婚一事也很不痛快,他们不想让掌上明珠的婚事一拖再拖,汪静宜也被一身军装且英气逼人的林彪吸引了,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成为林彪的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静宜

未来岳父汪友成对林彪语重心长:“育容,我与你父亲是多年的老朋友。我看到你父母是个至诚忠厚的人,才将我家静宜嫁给你。我们一不图钱,二不图官,只图有个好人家。现在与静宜的年龄差不多的姑娘都出嫁了,只有她还没嫁人。俗话说,姑娘成人不出嫁,人家看笑话。我和你伯母很不好做人。你是读书人,知书懂礼,千万不要使我们做大人的为难,也不要误了静宜的青春。”

林彪根本就不愿意结婚,但听岳父这么一说,顿觉还有转圜之余地,于是便说:“汪伯,待北伐胜利后,我一定回来与静宜完婚!”

林彪还找理由,这次是向上级请了假才回家的,而且只有五天假,结婚恐怕来不及。

老实巴交的汪友成见未来女婿如此信誓旦旦,竟相信了他这口是心非之言。

林彪又一次逃婚成功,接下来就是11年的杳无音信。

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反动派跟疯了似的到处杀害共产党人。如此非常时刻,林彪全身心都扑在了与反革命作斗争的事业中,哪还顾得上解决个人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路军时期的林彪(左二)

但受传统思想束缚颇深的汪静宜仍在黄冈老家等着他,她坚信林彪总有一天会回家与他结成秦晋之好。但汪静宜等啊等,却只等到了林彪的一封退婚信:

“值此国家破裂之时,战事正殷,前途未卜。彪自投身革命,现身共产主义,义无反顾。国民党反动政变,共产党被抓被杀,武汉国民政府已决定第二次北伐。彪决心从军征战,难免有个三长两短,岂不误汝青春?此为退婚理由。乞谅。”

林彪原以为汪静宜会死心,谁知此女子性格极为刚烈,认定的事情绝不更改,还哭天抹泪地对父母乡亲说道:“我与育容的婚事,回龙镇哪个不知,谁个不晓?他不能仅凭一纸书信就将两家的婚约撕毁!”

汪静宜这次是铁了心要等林彪回来,否则终身不嫁。

汪静宜就这样在家里等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从待字闺中等到了人老珠黄,从豆蔻年华等到了半老徐娘。

林明卿再一次得到儿子的消息是在1937年平型关大捷之后,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重创日军板垣师团,他的大名出现在了报纸上。林明卿这才知道,林彪当上了共产党的高级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右)与毛泽东

在为儿子感到欣慰的同时,他又十分可怜汪静宜,人家女孩子过了30岁还没有结婚,这在老家可是个很难堪的事情。林明卿便给林彪写了一封信,提出要将汪静宜送到延安与林彪完婚。

林彪啥也没说,倒是在1938年春天给父母写了信,信中附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一身八路军军装的林彪跟一个同样穿八路军军装的女人笑得很开心。林彪已经在延安结婚了,他的妻子叫张梅。

林彪这封信加上照片就是再次告诫家里,自己绝不可能迎娶汪静宜,让他们死了这条心吧。

张梅原名刘新民,是林彪的第一任妻子,人长得十分漂亮,据说还是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花。跟汪静宜比起来,张梅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无不吸引着林彪。林彪天生性格内向,而性格开朗的张梅彻底打开了林彪封闭已久的情愫,不苟言笑的林彪随即对其展开了追求。

在战友们的撮合下,林彪与张梅完婚。

当汪友成得知林彪已经结婚,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然后便是一通火冒三丈。他没想到未来女婿竟出尔反尔,把当初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汪静宜更是伤心得几乎晕厥过去,整天以泪洗面。

从此以后,林汪两家人的关系便一落千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左一)

后来抗日战争波及到武汉,湖北也成了中日双方的重兵集结之地,林家人被迫逃难,汪家的房子被焚毁一空,林明卿活了下来,汪友成却郁郁而终。临终前,他对女儿和林彪的婚约追悔莫及,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遗言:

“这件事情都怪我,是我没让静宜去读书,如果我的女儿有文化,林彪就不会这样对待她。”

看来,汪父至死都没明白林彪为什么不想娶静宜,这或许就是那个年代的悲哀吧!

平型关大捷之后,林彪被阎锡山手下的士兵误伤,去了苏联休养,新婚妻子张梅也跟着去了。两人在苏联过着平静的日子,但矛盾也逐渐凸显。林彪喜安静,张梅喜热闹,林彪不爱说话,张梅性情开朗,两人由一开始的闹分歧慢慢发展为争吵,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说实话,林彪之所以与张梅“闪婚”,相当程度上是对父母强迫他娶汪静宜的抗争。林彪和张梅结婚之后才发现彼此之间并不合适,觉得当初两人的结合虽是自由恋爱,但过于草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第一任妻子张梅(左一)

1942年,林彪伤愈回国,张梅留在了苏联,两人的感情以分手告终。

自从得知儿子林彪娶了张梅,林家人就一直对汪家人心怀愧疚,老友汪友成的郁郁而终也让林明卿心里不是滋味,他筹集了一些粮食和棉布,派大儿子林庆佛送到了汪静宜那里。

谁知性格刚烈的汪静宜严词拒绝道:“吃这种粮,还不如饿死。”

汪静宜的妹妹劝她:“你不是一直把自己当成林家的人嘛,现在人家送来粮食你为什么不吃呢?我和母亲可是替你收下了。”

有了林家人的资助,汪家人才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后来汪静宜只得带着母亲和那患有侏儒症的妹妹汪金宜以纳鞋底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贫穷。

而此时的林彪已经和张梅离婚,并在延安主持军事教育。同时,他还和一名叫叶静宜的女人坠入了爱河。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这个女人竟和林彪指腹为婚的未婚妻同名。

叶静宜五官端正,身材苗条,她的父亲是国民党少将,所以家境也相当不错。可能是由于家庭的影响,叶静宜十分想找一位八路军高级将领共度终生。那时的林彪刚从苏联回来,叶静宜便被他吸引,和他相认、相知,林彪也很欣赏叶静宜爽朗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在延安讲课

叶静宜不在乎林彪结过婚,也不在乎他在老家还有一段扯不清的孽缘,反正认定这辈子就和他在一起。她听说林彪年少时期的未婚妻也叫“静宜”,于是便生气地把名字改成了叶群,以示独一无二。

1943年,林彪和叶群结婚,他们婚后生下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可直到现在,汪静宜竟还在老家固执地等着林彪回来娶她。

她保存着父母为她准备的嫁衣,保存着早就准备好的嫁妆,即便林彪已是有儿有女之人,她对林彪仍旧爱慕难舍。

这一等,便又是十几年。

转眼到了解放战争,林彪率领东北野战军先是在辽沈战役歼灭了国民党47万大军,随即挥师南下入关,又歼灭、改编华北傅作义部50万大军,并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

此时的林彪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倔强的毛头小子了,而是手握几十万重兵的解放军统帅。

1949年,林彪率领改编不久的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大军曾在武汉休整了一段时间。听说林彪回了武汉,老家林家大湾的乡亲们都来看他,并称他这是衣锦还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左二)在指挥辽沈战役

期间,林彪叔伯家的一位婶婶对林彪说:“育容,汪家姑娘还在等着你呢!”

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林彪淡淡一笑:“她还等着我?”

“嗯,是的。”

“那她现在在哪里?”

婶婶告诉林彪,汪静宜已经年过四十,现正在香炉山,平时和妹妹以做鞋为生,她注定是要为林彪单身一辈子了,日子过得很是清苦。正要往下说时,叶群突然进来了,林彪便岔开了话题。

林彪在武汉那段时间,父亲林明卿尚还健在,他也过来劝林彪:“汪家的静宜苦等你这么多年,她很伤心。过去我和她父亲友成关系不一般,我总感到这件事对不起她。你不能娶她,但不能不管她。农村现在的生活条件还较差,她只是个弱女子,日子肯定很难。你是不是把她接了来,安排点事做?”

面对父亲的请求,林彪觉得不好推辞,但不知如何做。林父又找到了儿媳妇叶群,叶群出于孝顺公公的缘由答应了他的诉求。不过汪静宜虽然身体力行,但是个没什么文化的人,如果安排她工作,估计只能当保姆。于是,叶群便和林彪商量,派人请汪静宜过来给他们带小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和叶群

汪静宜听说林彪夫妇让自己给他们家当保姆,顿觉受到了奇耻大辱,愤怒地说:“我与育容、叶群虽然地位悬殊,但人格上却是平等的,我不去给他们当保姆!”

面对来人,汪静宜越说越起劲:“我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你们不要再劝了!”

即便汪静宜是这种态度,林明卿仍然觉得对她不起,便写信给当地部门,请求他们适当给予汪静宜经济上的照顾,但被汪静宜统统拒绝了,她坚决不沾林彪的光。没办法,此女子性格实在太过倔强。

村里有些人要为汪静宜介绍对象,她说:“道路不平旁人踩,做事不正后世讥。育容找了人成家,我不找;他给人家落话柄,我不能让人家指责。我玉碎不改白,竹焚不改节。我生是林家的人,死是林家的鬼。”

汪静宜不愿嫁人,其妹妹汪金宜由于患有侏儒症,也一直找不到婆家。后来汪静宜的母亲病故,汪家这两个老姑娘便做鞋相依为命。50年代,汪静宜得了肺气肿,身体状况开始下滑。

1959年,已是开国元帅、国防部长的林彪来武汉开会,得知汪静宜还是不肯再嫁人,于是便托公社书记给了她3000元钱,还谎称是政府补助。怎奈汪静宜很聪明,立马猜出这笔钱就是林彪给她的,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

之后,汪静宜还是每天做鞋度日,只是她发现鞋子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因为每十天就有人上门收购她做的鞋子,而且有多少要多少。显然,这也是林彪安排的。

汪静宜的肺气肿越来越重,渐渐成为不治之症。1963年,汪静宜结束了她那孤苦伶仃的一生,年仅56岁。那时,距离林彪答应北伐结束同她完婚,已经整整过去了37年。

她就这么苦苦等了37年。

据说,人在去世之前是会回光返照的。汪静宜在去世前一天,还让妹妹扶着自己走上了那条她再熟悉不过的乡间小路——那正是几十年前,林彪从学校回家的必经之路。

汪静宜看着看着,眼里就流下了两行热泪,她曾经多少次对着那条路翘首以盼,但等来的结果却一次又一次令她失望。弥留之际的汪静宜或许想过,如果林彪和她一样没有去读书的话,如果林彪北伐时放假回来他们结婚的话,如果自己当初直接去延安找他的话......可能自己的命运就不会是这样了。

但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自己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小脚女人,根本拗不过命。

“在我死后,你把我埋到山上,在我坟墓的旁边掘一个空坟,那就是他的。”汪静宜临终前对妹妹嘱咐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叶群一家

汪静宜的丧事由当地大队负责办理,人们在汪静宜的遗物中找到了两样东西。一样是她准备嫁给林彪时穿的红色嫁衣,另一样就是林彪四年前给她的那3000元钱。

她竟一分钱也没有花。

林彪得知后,不禁长叹:“世上竟有这等痴情女子。”

值得一提的是,林彪家里的《林氏宗谱》中,林彪的名字下写有三位妻子,张梅和叶群排在第二、三位,汪静宜的名字赫然位列第一。虽然未曾过门,但林家早把她看成自家人了。

不得不说,汪静宜是个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悲哀女人,她没有读过书,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思想,只得一味顺从父母,觉得父母总是为了自己好。她对林彪一片痴情,但终究是一厢情愿,却又偏偏遇上时代的变迁,不幸沦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然而,汪静宜并不是没有机会挽回,当初林彪给她写退婚书之时,她尚且年方二十,并未在林家过门,完全可以向父母请求改嫁。此等婚约是林彪先反对,汪静宜并没有错,而且汪家父母心疼女儿,未必就不会答应让其改嫁。

就因为这一厢情愿的痴情,耽误了汪静宜的一生。

这到底是儿女情长的坚持,还是封建礼教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