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边际Lab”财经公众号,我们是一个持有专业资质的团队创建的平台。为了让您时刻掌握财经动态,我们每天为您送上【财经早报】,帮助您迅速捕捉最新的热点要闻、权威的机构观点以及深入的研究成果。

近期,香港住房部长何永贤宣布,香港政府正在考虑将分割住宅(即劏房)的最小面积设定在7至10平方米之间。这一新规可能会导致淘汰超过10,000个不合格的劏房单位。本文将探讨这一政策的背景、影响及相关讨论。

新规背景及政策细节

香港的劏房问题由来已久。据统计,至少有22万人居住在这些通过将房产分隔成小隔间而形成的劏房中,这些房屋因卫生、安全和治安隐患而臭名昭著。政府去年10月承诺消除劣质劏房,并成立了专责小组研究该问题。

何永贤表示,政府将为业主提供宽限期,让他们对不符合新要求的劏房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优先进行执法之前,将会有一个登记期或宽限期,让每个人都有时间纠正他们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显示的影响

根据政府统计处2021年的数据,七平方米以下的劏房单位有10,170个,占接受调查的107,371个住宅单位的9.5%。如果新规实施,这些单位将面临淘汰。此外,建议还包括引入天花板高度、窗户和厕所通风的要求。

各方反应与建议

非政府组织的观点

社区组织协会副会长施丽珊表示,最重要的是正确界定“劏房”,例如设定每人的最低居住面积和规定所需的设施。她指出,如果一个人的最小面积是七平方米,那当然可以,但如果这个尺寸适合三四个人,那就有问题了。施丽珊还强调,当局需要管理受影响居民的搬迁需求,并将起始租金限制在可承受的水平。

立法会议员的观点

民建联议员郑永舜表示,当局考虑的最小规模范围是可以接受的,并补充说,新系统还应该解决其他环境和安全问题,如空气质量、环境卫生、消防安全措施、厨房和卫生间设施等。程永舜还建议当局制定淘汰劣质劏房的时间表,比如在三至五年内消除这些不合格的公寓。

政策实施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新规的出台旨在改善劏房居民的居住条件,但其实施过程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替代住房,保障受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其次,如何在提高居住标准的同时,确保房租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何永贤强调,政府将根据优先顺序执行新标准,而不是立即对不符合最低要求的公寓实施全面禁令。这一策略显示了政府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保持市场稳定之间的平衡。

结论

香港政府拟定的劏房最小面积新规,标志着解决劣质居住环境的一大步。然而,如何在具体实施中兼顾居民的切身利益、平衡市场供需,以及保障租金的可承受性,仍是未来需要克服的挑战。只有通过多方协作,才能真正实现改善居住条件的目标。

欢迎关注“边际Lab”财经公众号,我们是一个持有专业资质的团队创建的平台。为了让您时刻掌握财经动态,我们每天为您送上【财经早报】,帮助您迅速捕捉最新的热点要闻、权威的机构观点以及深入的研究成果。此外,我们还会发送【晚报】;而在周末,我们也会发送【周末特辑】。这些内容我们都会在知识星球中发布。如果您对此感兴趣,欢迎在“知识星球”中订阅【财经图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