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从它创立至今的1800多年里,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发展改革、隋唐至北宋兴盛、南宋金元分化、明朝走向世俗、清朝民国衰落这几个阶段的变化,在此期间,道教的派系则如似锦繁华般出现,尤其是金元之交出现的全真派影响最大,直接成为与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所创正一派齐名的道教两大教派之一,直到今天仍是如此。
从太兴山下山后,向导就要回太白山了,我们在杨庄村吃了水盆羊肉作为告别,我和朋友坐车到了长安区,在长安歇了一晚后,第二天我们又辗转来到了位于鄠邑区祖庵镇的重阳宫,这里是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早年修道及遗蜕归葬之地,也是全真派的祖庭。
800多年前,26岁的王重阳去应试武举中了甲科,但当时正是南宋、金、蒙古几个并立政权长期对峙的局面,身处金朝统治下的王重阳纵使满腹经纶文武双全也并不受金人重用,郁郁寡欢的他来到终南山下的刘蒋村隐居,他假装成酒疯子,并给自己取名叫“王害疯”,在47岁那年,他外出时偶遇了吕洞宾和刘海蟾,经两位仙人点后化王重阳出家了,他离开刘蒋村到了不远处的南时村,给自己挖了一个地穴住了进去闭关修炼,两年后他又回到刘蒋村,在那里建了茅庵开始布道,也就是现在的重阳宫所在地。
高大巍峨的重阳宫山门斗拱飞檐、拱门朱漆,非常气派,正门两侧挂着一副楹联:“胜地立宫挹终南秀气,澄源开派弘道教真传”,在空旷的山门广场前沿,还有“天下祖庭”的石刻。
我们在旁边的售票窗口买了进道观的门票,25块钱一个人。
王重阳在这里结庵只住了两年,便离开刘蒋村前往山东传道,在走之前,他放了一把火将茅庵烧毁。
王重阳到了山东后,他先后度化了马钰、丘处机、谭处端、郝大通、王处一、刘处玄、孙不二,并创立全真教,王重阳说:“禅僧达性而不达命,儒人谈命而不谈性,余今兼而修之,故号全真”,这七人是王重阳的嫡传弟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全真七子”。
我们进了重阳宫,里面静悄悄地,没有其它游客,第一重灵官殿正在闭门修缮,灵官殿后的七真殿也围起来了,殿前的两棵六百年姊妹黄杨和两棵百年国槐挡住了殿内全真七子的神颜。
全真七子中,孙不二是唯一的女性,并且与马钰是夫妻,王重阳在山东传道时,两人经常陪侍其左右,于是夫妻俩道心渐生双双弃俗入道,传说孙不二生来美貌,王重阳担心她的容貌可能会成为她修行路上的障碍,孙不二为表道心坚固,便将冷水倒入滚烫的油锅,任由热油飞溅到脸上,她将自己的容貌毁了,从此跟着王重阳一心修行,最后得道成真。
在供奉王重阳神像的重阳宝殿之后,是重阳宫文物重地碑林,门上贴着不对外开放的通知,但门又虚掩着,于是我们返回重阳宝殿,在得到里面值殿老道长的确认后,才放心大胆地进了碑林参观。
全真教从王重阳立教之后,他的弟子们在北方广为传播历代发扬,使全真派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很大,在丘处机任第五代掌门期间,远在西域征战的成吉思汗诏见了他,74岁的丘处机带领弟子从山东出发,走了两年时间终于见到成吉思汗,他以“内固精神,外修阴德”的养生之道劝告成吉思汗“止杀爱民”,成吉思汗接纳了丘处机的建议,并给了他一道诏书,命他掌管天下道教,还敕免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税,于是全真教迎来了它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在重阳宫碑林多达40余通的高大石碑中,有8通元代皇帝亲敕的圣旨碑。
还有元世祖忽必烈敕封重阳宫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的石碑,这些都是全真教在元代受到统治者重视以及发展兴盛的历史见证。
有一通是王重阳及全真七子画像碑,还有一些石碑则记载了全真派的内丹修炼方法,如《马真人道行碑》中记述:“凡人入道,必戒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此外更无良药矣…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静为基,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
王重阳也写了一首《无梦令》刻于碑上:“大道长生门户,几个惺惺觉悟。铅汞紧收藏,方始澄神绝虑。心慕,心慕,便趋蓬莱仙路。”
全真派擅长内丹修炼,这种通过修炼人体精、气、神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养生术,早在《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等典籍中就有相关论述和记载,古人认为内丹修炼不仅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久视,甚至可以超脱轮回、得道成仙,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隐居在终南山的现代隐士中就有人在修炼这种功法。
我们参观完碑林,又经过几处殿堂,最后走到了王重阳的坟墓前,坟塚上建了一座高大的八角石亭,墓碑上刻着“重阳祖师仙茔”,它看起来很新,像才修了没几年。
1170年,58岁的王重阳在开封的一家酒肆羽化,第二年,他的4个弟子将其灵柩迁到了他最初修道的刘蒋村,他的大弟子马钰在王重阳墓边种植了一株银杏,并与刘处玄、丘处机、谭处端一起在此守墓三年,后来马钰做了全真第二任掌教,他在王重阳原来结庵的遗址上修建了重阳宫。
王重阳羽化后,全真七子在北方继续传道,他们七人各自创立了自己的门派,但这些支派仍然秉持王重阳三教合一、性命双修的思想理念,它们的修炼方法也大致相同。
重阳宫面积很大,但比起历史上拥有5000多间殿堂、上万名道士的辉煌时期,现在的规模已经不算什么了。我们游览完整个宫观也没有看到几个道士和其它游客,从进门直到离开,它始终都是静悄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