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8日,湖南永州70多岁的老人胡志苟,背着发黄的家谱,万里迢迢来到河北滦县,跪倒在95岁的赵永兰老人面前,泣不成声的道:“我也是您的亲儿子”。

在此之前,赵永兰一家三代,自发守护两座八路军烈士墓,已经整整70年了。胡志苟就是胡长学烈士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永兰和丈夫赵凤池,生活在燕山深处的滦县(滦州市)杨柳庄镇西赵庄村,村子位于滦县的西北角,处于滦县、迁安、迁西、丰润等四县交界处。

西赵庄四面环山,交通闭塞,村民们世代耕种着贫瘠的山田,日子过得非常清苦。

1938年6月,村子里来了一个卖篦子的外乡人。

竹子制成的篦子,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梳子,细密的竹齿比普通梳子细密许多,乡亲们用它篦出隐匿在头发里的虱子。

村子很小,平时很少有外乡人来这里,所以村里的孩子们就像看西洋景一般,跟在卖篦子的小贩身后,模仿他古怪的发音:刮子、刮子,上好的竹刮子。

篦子是当时农家妇女的必备品,所以有不少人,向卖篦子的小贩打听价钱,这个小贩要的价钱不高,可必须一次买齐一套12个,否则就不卖。

村里的乡亲们都是穷人,再说一次买12把篦子也没什么用,所以直到中午快吃晌午饭的时候,小贩一把篦子都没卖掉。

烈日当空,卖篦子的小贩又渴又饿,晕倒在大街上。赵凤池心软,找了辆手推车,将小贩带回家,吃了顿饱饭,还专门为他煮了两个鸡蛋补身子。

小贩很快恢复了体力,打算用篦子顶饭钱,但赵凤池说什么也不肯收。

小贩走了,他说以后一定会回来还钱的。

对这样的客套话,赵凤林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十几天后,小贩再次来到西赵庄,找到赵凤林还钱,但赵凤林说什么也不肯收。还说外乡人背井离乡出门做生意,难免有个马高蹬短,谁看见都会帮一把,实在不必挂在心上。

小贩又动员赵凤池以后跟他学做生意,赵凤池说:你的好意俺领了,俺们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学不会做买卖。

可是没过几天,这个卖篦子的小贩再次找到赵凤池,开门见山地说:他叫孔庆同,河南省光山县沙窝村人,是红军营长,参加过长征,他这次来到滦县,准备在冀东发展抗日武装。

孔庆同经过仔细观察,感觉赵凤池一家重情重义,是个可担当大任的家庭。他希望赵凤池一家能成为八路军的堡垒户,为抗日队伍提供一个可靠的落脚点。

赵凤池和妻子赵永兰听说八路军抗日打鬼子,爽快地答应了孔庆同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庆同

1938年7月,冀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爆发,一个月后,起义部队两大主力,冀东抗日联军与八路军第4纵队,在遵化县铁厂镇会师,部队会师前相互联络的鸡毛信,就是赵凤池亲手送出去的。

截止到抗战胜利,经赵凤池亲手送出的重要情报有八十多份,包括晋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签发的《关于成立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也是赵凤池亲手把这份重要情报交给冀东根据地司令员李运昌的。

1938年10月,冀东八路军主力部队在白河一带,遭到日军的前后夹击,蒙受重大损失。

八路军第四纵队团长陈群,政委苏梅,带领一支12人的小分队突出重围后,就住在赵凤池家里。

几天后,100多名日军从西赵庄附近路过,团长陈群决定杀一杀敌人的嚣张气焰,他带着12名八路军战士,尾随敌人到达川良峪,并于傍晚时分,突然向敌人发起攻击。

鬼子丢下23具尸体狼狈逃窜,战斗中,两名八路军战士,胡长雪和任仲也壮烈牺牲。

部队转移后,赵凤池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川良峪,找到两位烈士的遗体,然后又用自家和附近华山峰村老百姓捐献的粮食,换回了两口棺材,把烈士的遗体,安葬在他们牺牲的地方。

烈士墓距离西赵庄村有10来里远,山路上遍布荆棘,崎岖难行,以后逢年过节,赵凤池、赵永兰夫妇,总要不辞辛苦地来到川良峪,为烈士墓添土烧纸。

赵凤池的家成为八路军最信任的堡垒户,李运昌、邓华、杨思禄、陈群、苏梅、周文彬(原名金成镐)、李钟权、彭诚、节振国等著名的八路军将领,都曾经在赵凤池家住宿、开会或者疗伤。

为了恪守秘密,赵凤池给这些八路军首长都取了代号,李运昌被称作“大掌柜”,周文彬的外号是“周花子”。节振国被称为“过山虎”,因为他武功超群,能够纵身越过两米多高的围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振国

赵凤池、赵永兰夫妇,和这些八路军首长的年龄差不多,可大家都尊称他们“大哥”“大嫂”,跟着赵凤池,叫他的父母“爹”“娘”。

这些八路军首长,在赵凤池家虽然是粗茶淡饭,却非常开心。他们开会的时候,赵永兰和婆婆去村口放哨。有八路军伤员的时候,赵凤池和父亲无数次冒险进入深山采药。

多年以后,赵永兰谈及往事,还泣不成声地说:节振国、周文彬、陈群,都是穿上我为他们洗干净的军装,戴上我用麦秸编制的草帽,义无反顾的走上前线。临行前他们还笑着对我说,等打完胜仗,再回西赵庄休养,尝尝我为他们做的山鸡炖蘑菇。

可谁也没想到,他们一去就没回来,都牺牲在战场上,成了烈士。如今想起他们来,我心里还特别难受,多好的一群人呐!

1941年,日寇在冀东抗日根据地实施残酷的“大扫荡”,八路军第四纵队团长陈群牺牲,全团改编为12团独立营,营长杨思禄。

1942年农历9月,独立营要战略转移,有一挺缴获的重机枪,由于过于笨重,行军时带着不方便,杨思禄再三思索,最后决定把这个“独立营的命根子”,交给赵凤池保管,另外还有5名八路军伤员,也被安排在他家中养伤。

赵凤池表示“人在枪在”。当天晚上就想方设法把伤员和重机枪,分别藏进村北的山洞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鬼子包围了西赵庄,直接把赵凤池,以及村里另外几个抗日积极分子抓起来,当众严刑拷打,逼问八路军伤员和军用物资的下落。

赵凤池被打得口吐鲜血,昏死过去几次,鬼子用凉水把他喷醒后接着拷打。赵凤池咬紧牙关,始终没有透露一个字。

恼羞成怒的鬼子把这几个人五花大绑,推上山崖,准备处决他们。

赵凤池和另外几个人趁敌人不备,一头撞到一个鬼子兵,然后纵身跳下悬崖。

山崖下是村民们储备过冬的柴草,赵凤池等几个人有惊无险,掉落在柴草上,等鬼子绕路赶到,他们已经平安脱险了。

第2天,鬼子卷土重来,再次将村子团团围住。

当时赵永兰正在为一名八路军伤员换药,由于鬼子来得太突然,伤员来不及隐蔽。

赵凤池的大女儿当时只有12岁,正在门口望风,她看到鬼子来了,撒腿就往村外跑,将鬼子引开。

赵永兰趁此机会,把伤员藏进他家的地道中。

安顿好伤员,赵永兰再去找她的女儿。

这个12岁的小女孩,到底没有逃脱敌人的魔掌。

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质问小女孩为什么要跑。

小女孩不肯说,五六个脚穿皮靴的鬼子,就猛踹小女孩的腹部,头部,肋骨全部折断,当场吐血,但她只是倔强地怒骂鬼子。

周围围观的群众,对鬼子的恶行无不恨得咬牙切齿。

鬼子退走以后,赵永兰抱着奄奄一息的女儿痛哭失声。

懂事的女儿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母亲说:等叔叔们回来,杀鬼子,报仇!

就这样,赵凤池唯一的女儿,被鬼子活活打死,牺牲时还不满12岁,甚至连她的名字都不为人知。

赵凤池、赵永兰夫妇每次提起这个懂事的女儿,都泪流不止,从来没有说出女儿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鬼子进村

残暴的鬼子,没能让赵凤池一家屈服。

1941年到1945年,四年时间里,为了帮助八路军出藏缴获的武器和军用物资,也为了更好地隐蔽八路军伤员,赵凤池动员同族兄弟,先后在他自己家里和村北的山上,挖出11个颇具规模的地道和山洞。

几年中,大到八路军缴获日军的榴弹炮,小到几百发步枪子弹,赵家为八路军秘密储藏的军火物资不计其数,没有出现任何失误,哪怕是一颗子弹,一卷纱布。

赵凤池家因此也被李运昌称为:冀东八路军最保险的军需仓库。

日本投降以后,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赵凤池一家,隐姓埋名,从未向上级提起当年的往事。

后来赵凤池年纪大了,祭扫烈士墓的任务,就落在他的三个儿子,赵春来、赵春勇和赵春胜身上。

孩子们也曾问起,安息在这里的烈士到底是些什么人?

赵凤池说:他们都是南方人,为了保护咱们老百姓,打鬼子时牺牲了,做人不能忘恩,咱们不能把这些恩人给忘了……

1994年,开国将军杨思禄在回忆录中,《抗日堡垒户赵凤池》一章。回忆了他与赵凤池一家,在抗战时期建立起的真挚感情。赵凤池一家的英雄事迹,这才逐渐被广为人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年秋天,偏僻的西赵庄村来了一群“大人物”,当年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的李运昌、李中权、杨思禄、曾广富、董殿稳等人不期而至,终于见到了赵凤池、赵永兰夫妇。

赵凤池家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地清贫,贫寒到连为牺牲的烈士立碑的钱都没有。

老司令李运昌动情地说:冀东人民为抗战胜利付出重大牺牲,赵凤池一家就是抗战堡垒户的优秀代表,当年为了传递信件,掩护伤病员,保管军用物资,他们家做出了重大牺牲。没有当地老百姓的鼎力支持,就没有我这个司令员。

说到动情处,李运昌挥毫泼墨,写下”军民鱼水情”的铜匾,赠送给了赵凤池夫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9年,赵凤池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嘱咐几个儿子:做人不要忘记感恩,逢年过节不要忘了给烈士墓添坟烧纸。

2008年潘家峪惨案纪念馆馆长潘月阁,和广电局干部王树达,自费为两个牺牲的八路军战士刻了墓碑。并询问赵永兰老人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老人说:烈士的家乡还有没有亲人?也许亲人们还在期盼,在寻找,找寻烈士们的下落。帮助牺牲的烈士找到家人,让他们魂归故里……

有关部门积极联合起来,多方寻找烈士胡长雪和任仲的家人。

2009年年初的一天,有关部门接到一个永州口音的年轻人打来的电话,他说他爷爷70多年前,跟随红军北上抗日,从此杳无音信。不过他的爷爷不叫胡长雪,而是叫胡长学。

经过核实,胡长雪就是胡长学,在冀东一带,学和雪发音非常接近。

2008年5月18日。胡长学烈士的儿子胡志苟,背着传承百年的家谱,以及儿孙,万里迢迢地来到西赵庄村,见到了赵永兰老人。

胡长学烈士参加红军时,胡志苟还不满一岁,70多年来,他对父亲的思念,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稍减半分,胡志苟跪在烈士墓前老泪纵横,痛哭失声。

临行前,胡志苟从父亲的坟上装了几把土,然后在家谱上,胡长学的名字后面,郑重地注明,抗日烈士,1938年10月牺牲于滦县川良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志苟

胡长学烈士魂归故里,了却了赵永兰的一桩心事。

2013年8月16日,李运昌的儿子李惠仁,邓华的女儿邓欣,包森的侄孙女赵琦等几十个八路军冀东抗日根据地将领的后人,一起来到西赵庄,看望赵永兰,并送上一块鎏金匾额,上书:冀东抗战堡垒户,革命后代的亲妈妈。

两个多月后,赵永兰老人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老人临终前嘱咐儿孙,要一如既往的守护烈士墓,一如既往的寻找烈士任仲的家人,盼望他早日魂归故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永兰和长子

老人说:任仲是南方人,牺牲时只有18岁,乌黑发亮的大眼睛,是个精神小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