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川军军阀郭汝栋的弟弟,是蒋介石心腹陈诚的爱将,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是国民党国防部高层,前往台湾前,蒋介石还曾经让他主持西南对我党的围剿。

然而他却是中国共产党的高级特工。

1980年他恢复身份,有人采访他关于国军的看法,他说:“国民党高层里我只认可一文一武两个人。”

这两个人分别是谁?这位传奇特工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共特工

1927年,蒋介石突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将南京,上海等地的共产党人全部清剿,孙中山亲自主持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坍塌。

1928年,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到了生死一线的关键时刻,大批党员同志在国民党的围剿中牺牲,共产党必须尽快取得立足之地才能保护我党。

就在危难关头,一个青年的身影飞蛾扑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人就是川军军阀郭汝栋的弟弟郭汝瑰。

以郭汝瑰的出身,有兄长镇守一方,完全可以做个富贵闲人,而且当时为了拉拢郭汝栋,川军首长甚至是蒋介石都曾经提议为郭汝瑰安排前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吃喝不愁的军阀公子,却能够看到在战争之下百姓压迫的苦难。

早在学校读书时,郭汝瑰就听说过共产党的事迹,当场就萌生了加入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又跟随共产党参加了几次学生的游行示威,让郭汝瑰有了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在好友兼同窗的介绍下,他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然而时局纷乱,蒋介石针对共产党一刻也不曾停歇,很快,郭汝瑰的入党介绍人不幸牺牲,于是他也彻底断绝了与共产党的联系。

此时郭汝栋已经意识到,单凭自己已经无法保全这个弟弟,所以他想方设法把弟弟送到日本军官学校去进修。

毕业之后,郭汝瑰进入国民党,跟随哥哥的脚步投身军队。

郭汝瑰和日军打起仗来根本不要命,无论日军拿出多么先进的武器,他都要冲在最前面,好几次日军的子弹险些擦着他的脸射出去,甚至炸弹就在他身边爆炸。

但郭汝瑰依旧不肯退缩,凭借着与日军作战的功绩在军队中逐步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一个敢打敢拼的小伙子竟然引起了陈诚的注意,于是他把郭汝瑰收到自己身边做副官,后来在解放战争期间,郭汝瑰终于联系上了南方局领导人董必武,也终于恢复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

他第一时间请求回归组织,董必武告诉他留在国民党能做的事情,或许比回来更多也更有价值。

之后的两年时间内,郭汝瑰凭借着陈诚的信任获取数百分机密情报,多次挽救党和解放军于危难之间。

同时凭借着过人的政治手腕,郭汝瑰在国民党内部一路高升,甚至蒋介石败退台湾前安排他去西南主持与我党作战的工作,结果遭到了郭汝瑰的直接拒绝。

此时蒋介石才发现,自己和学生陈诚最信赖的心腹居然是共产党人,气的他在台湾跳脚大骂。

不过此时蒋介石已经奈何不得郭汝瑰,但当时考虑到一些历史问题,中央暂时没有恢复郭汝瑰的身份。郭汝瑰在家过了一段非常清闲的日子,对自己在国民党的情况进行了回忆和整理。

1980年,他的身份终于大白于天下,不少已经投诚的国民党将领都已经惊的张大了嘴巴。

“共产党为老百姓着想,得有学之士的信赖,怪不得老蒋不是对手。”甚至有国民党将领当场感慨。

不过大家更好奇的是,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共产党特工,一直潜伏国民党内部和他们共事了几十年,郭汝瑰是如何看待他们这些人的?

听了他家的问题,郭汝瑰笑了笑:“我在国民党这些年,只佩服一文一武两个人。”

“是谁?”有人忍不住问道。

“张治中和傅作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平将军

1949年1月,北平的天还非常寒冷,张治中率领国民党代表团走下飞机,遥遥望见周总理在不远处等候,两个人激动的紧紧握手。

此时已经是国民党最艰难的时刻,解放军已经先后占领北平,天津和整个华北,眼看着百万大军即将靠近长江天堑,蒋介石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让张治中找共产党和谈,划江而治。

为什么要找张治中呢?

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和平将军。

在南京政府执政后期,张治中一直被核心政治边缘化处理,甚至给人一种传统文官的谦和形象,导致很多人似乎已经忽略,曾经在抗日战场上,张治中也是一位浴血奋战,身先士卒的将领。

尤其那场长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国民党内部人心惶惶,几个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战与和之间争执不下,甚至有人劝蒋介石放弃上海,向日本低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向八面玲珑的张治中第一次得罪人他顶着国民政府巨大的压力,四次派兵支援上海,甚至亲自前往上海前线指挥,好几次差点被日军轰炸,也因此留下了一身的伤病。

此后随着日军侵华步伐的不断加快,张治中一直追着日军南征北战,也是因为在抗日战争中屡立奇功,他在国民党军队中的权威与日俱增,甚至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昔日能争善战的将军突然不再上马,他从心底里反对蒋介石对共产党的围剿,不止一次苦苦归欠,可惜都没有什么效果。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一直担心蒋介石对毛主席不利,干脆直接把毛主席安排在自己家里居住,还让自己的卫队负责毛主席的安全。

因此事毛主席和张治中将军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张治中对共产党的态度,蒋介石心知肚明,无奈他在党内的威望太高,根本无法处理,所以在1949年他才会派张治中前往北平与共产党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一次,周总理盛情相邀,甚至将张治中的家人安全护送到北平,张治中也就再也没回南京。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治中也一直为新中国的建设建言献策。

解放北平

至于另一位将军傅作义,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北平和平解放。

与张治中的政治履历类似,傅作义早期也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名悍将,尤其在百灵庙战役中大败日军。

在战火中,傅作义与麾下将领建立了深刻的革命友谊,拥有了一支忠于自己的心腹军队。

然而随着傅作义在战场上的威望越来越高,在南京的蒋介石开始惴惴不安,他想方设法把傅作义从抗日战场的前线撤下来,让傅作义主持后方政治。

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多次面临无将可用的尴尬局面,他曾不止一次想让傅作义出山,并让他担任华北剿总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此时傅作义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民生建设上,虽然坐着司令的位置却一直没有主持战争。

而且处理内政这些年,傅作义早就看清了蒋介石的罪孽以及国民党内部的严重贪腐,他逐渐对国民政府乃至三民主义失望,认为这样一个政府,这样一支军队根本不可能为中国人带来未来。

1948年年底,解放军从东北三省向北平靠近。

此时的国民政府早已经江河日下,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守军也派系分立,傅作义心里突然萌生出一个异样的想法。

而此时指挥解放军作战的毛主席和周总理也考虑到,北平毕竟是明清两代的都城所在,城内存放着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物,当年日军对北平的轰炸已经造成文化瑰宝大量流失。

中国人自己不能再毁坏自己的文化,所以毛主席和周总理想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好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就是一位共产党员,党组织通过她和傅作义取得了联系。

得知共产党的想法之后,傅作义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下,他很快同意和共产党里应外合,解放北平。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以华北剿总司令的身份将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士兵全部调出城外,解放军正式接管了北平防务,让北平城和200万百姓免于一场大难。

之后傅作义还帮助党中央收服绥远,对全国解放的步伐起到了推动作用。

其实综合来看,张治中和傅作义在对日作战中都十分英勇,面对外国入侵者的压迫毫不低头。

但两人在内战中的表现十分平平,他们深知谁才是能够真正代表中国普通大众利益的群体,也清楚在与共产党人的较量中,国民党早就败下阵来。

蒋介石之所以失败,并不只是因为军事指挥的无能和政治上的昏庸,更多的是因为国民党失去民心,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而张治中和傅作义懂得急流勇退,更懂得民间疾苦,他们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却深知共产党的思想以及百姓的需求。

虽非同志,却是殊途同归,这样的人也难怪郭汝瑰会钦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