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存的钱,30年后账户里的5千元变了8万元?

周总理一直以来都以清廉的形象展示在国人面前,他勤俭节约、生活朴素,从来不铺张浪费。虽位居高位,但是个人财产却是寥寥无几。

1976年1月8日,在周总理去世之后,工作人员开始统计他的个人财产,当时他的账户里面就仅有每月的工资及利息,此外再无更多的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丨周恩来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1997年中国银行在进行账户核对时,竟然发现周总理的账户里多了一笔大数目。为什么在30年之后周总理的账户中会多出来8万多存款?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呢?

在1940年的时候,我国正值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中国银行在伦敦设立了一家的分行,其中有一位22岁的英国女孩,她成为了周总理账户中巨额存款背后的英雄。

她叫多利,当时是中行伦敦分行的一个职工,她在银行的工作主要负责对接欧洲与非洲的经济业务。

由于人手紧缺,她一度负责为远在英国的中国船员发工资。当她看到这些船员的账单时,多利十分震惊。因为这些船员在拿到工资之后,都会在当地肆意挥霍,吃喝嫖赌全部都有,然而千里之外的祖国却在遭受着战争的洗礼,中国人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不过,这一切似乎和这帮海外船员丝毫没有关系,他们继续过着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银行伦敦经理处成立初址,Old Broad街34号

一开始得知的时候,多利并不是很关心这些船员的生活,毕竟钱是人家的怎么消费是对方的自由。但是,多利在中国看到了战争的灾难之后,她的内心十分过意不去并且多次去提醒这些船员。

不过对方对此却漠不关心,因为当时的伦敦到处都是这样的风气,所以船员也继续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其中有一些船员开始迷途知返,慢慢地停止了挥霍。他们有的人把工资存起来,有的人则寄回家。因此,多利接到的存款业务也慢慢多了起来,工作能力也受到了上级的认可。

1944年的时候,多利在工作期间发现了一件极其恶劣的事件。

此时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为了挽回败局,日军方面开始了疯狂的反扑。随后爆发了豫湘桂战役,短短八个月之内国军就损失了近50万人,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侵占,形势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外的华侨得知国内的现状之后,纷纷开始发起了募捐活动,希望借此支援中国的抗战。随后,在英国伦敦的分行开始设置两个募捐箱,一个是国际红十字会设置的,主要用于民生;另一个则是由宋美龄设立的,主要用于政府。

然而,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却想着贪污掉这些捐款,这些捐款可是饱含着许多爱国人士的救国热情。多利发现一些工作人员会偷偷拿掉宋美龄捐款箱里面的一些钱,然后再把剩余的钱拿去银行汇款。

由于多利知道红十字会的捐款箱是由专人负责的,不会出现贪腐现象,于是多利每次都把宋美龄的筹款箱藏起来,这样捐款就不会被贪污掉了。

多利的行为成功使得宋美龄的捐款箱不让人贪污,但是这却触动到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直接找到了行长,并且向行长施压要求把多利辞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多利即将被开除的时候,有一位中国男子看不下去了,他决定要帮助多利,并且揭发这些贪污分子的罪行。在多利被开除之前,有一位中国男子看不下去了,他决定要帮助多利。

随后,这位男子找到了行长,并威胁行长说如果对方坚持要开除多利,那自己就去告发众人的贪腐行为,到时候行长也会很麻烦。行长听完之后就把男子的话转达给了那群腐败分子,为了不招惹麻烦,他们最终选择了妥协,多利的工作也因此保住了。

这位帮助多利的中国热血青年叫做刘本昆,他是一个北京人,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刘本昆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人才。

于是,刘本昆在毕业之后就进入到了上海的英国分行工作,由于日军攻陷了上海,刘本昆为了避免战乱去了香港工作。

后来刘本昆因为英语比较好,所以被外派到了伦敦银行总部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本昆

正是因为刘本昆的这一次“见义勇为”,也由此收获了一段爱情。多利对于这个为自己保住工作的男孩心生好感,两人在之后开始走得越来越近,他们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多利在男友刘本昆的口中了解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她开始迷上了中国文化,于是就为自己改了一个中文名“刘道蕊”。

刘道蕊知道了当时中国的困境,内心的正义感油然而生。他们两人开始在英国组织群众发起募捐,并且拿出自己的积蓄来捐当时的中国。

最终,抗日战争在次年结束,中国人民成功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远在英国伦敦的刘本昆两人对此十分激动,刘本昆很高兴祖国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他心想自己在不久之后应该就可以回到自己的祖国。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又爆发了内战,国民党反动派将中国人民又一次拖进了战争的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本昆夫妇

时间终于来到了1949年,开天辟地的时候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刘本昆两人知道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过,此时的银行却出现了问题,当时中国有很多的外汇都存在英国银行,但是现在这些钱的去向却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很多的钱都是属于曾经国民党的职员。

这个时候银行内部就出现了两种声音,有一种声音表示要把钱交给国民党,打算把钱带到台湾。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表示中国在海外的外汇全部冻结。

此时的刘本昆坚决地站在了新中国一边,于是就形成了另一种声音,将这笔钱交给新生的政权,用这笔钱来建设新中国。

随后,刘本昆等人还组织起了一群人,和另一派人进行了抗争,最终成功留住了这一笔的外汇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国内百废待兴,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为了把这笔钱带到新中国,刘本昆决定回到祖国支持祖国事业的建设。随后刘本昆就和刘道蕊商量,准备启程回到祖国。

但是,刘本昆担心刘道蕊不愿意跟自己一起走,所以过了很久都没有和刘道蕊说出此事。然而让刘本昆没想到的是,刘道蕊竟然很爽快地就答应自己的请求,随后还提交了希望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

关于这笔钱的处理,1967年他们在回国之前就把这笔钱全部存到了周总理的银行账户里面,总计达到1.2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周总理看到了这笔钱之后,他直接告诉工作人员万万不能收下这笔钱,一定要退回给钱的主人。但是这笔钱是采用了匿名转账的方式,所以当时完全查不到存款人是谁,于是周总理就把这笔钱放了起来,一直都没有动过这笔钱。

所以1997年的时候,工作人员在检查周总理的银行账户时,发现账户里面无缘无故多出来1.2万英镑,换算成人民币则有8万2千元。

毕竟是周总理的账户,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不敢轻举妄动,随后就将此事上报给了中央。上级得知了这个情况之后,开始调查这笔钱的来源,于是就知道了上文的情况。他们决定要找到刘本昆夫妇,要把钱全数奉还给当初的好心人。

后来,经过多番探寻终于找到了白发苍苍的刘本昆夫妇。经过了解,原来刘本昆后来成为中国银行总行国际部副总经理,而刘道蕊则当上了人力资源部经理,刘道蕊在1986年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是此时两人已经退休在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刘本昆夫妇

当工作人员告知他们此事的时候,他们才想起来有过这么一回事。但是由于前几年刘本昆生了一场重病,所以家里面的积蓄已经花了很多,现在只能够靠救济金度日。

而根据当年周总理的指示,这笔钱应该全数归还给主人。现在的存款由于多年的利息积累,已经从当初的1.2万英镑涨到了7万,折合人民币42万元,这在二十一世纪初是一笔巨款。

由于老人家目前家中贫寒,更加需要把这笔钱还给他们养老。可是刘本昆夫妇却坚决不要这笔钱,他们认为钱是用来支援国家建设的,即便过去了那么多年初心也不会改变。

随后,刘道蕊提议说,要不把钱全部拿去成立一个基金会吧,用来奖励优秀的银行员工。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于是一个以刘本昆的名义建立的基金会就此成立。

相信周总理看到这个结果也会满意,毕竟钱都用在了他最爱的“人民”的身上。

当时周总理在收到了这笔巨款之后,工作人员告诉他是一位匿名人士寄过来的,说是用来支援国内的建设。不过周总理却拒绝了这笔钱,随后让工作人员原路返还给捐献者。

但由于是匿名转账,所以找不到捐献者的来源,于是这笔钱就一直放在了周总理的账户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一直以来都是出了名的勤俭节约,在他很多的生活细节中可以体现出来。周总理平时每一顿饭都只是简单的一菜一荤,而且吃不完的还会留下来放到下一顿再吃。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周总理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所以他每次吃完饭的时候还会有一个小习惯,就是用菜叶把剩余的米饭全部吃掉,如果有一颗掉在了地上,他也会立马夹起来吃掉,因为周总理是从艰苦的岁月走过来的,他深知粮食的重要性。

在担任总理的27年里,周总理没有任何的存款。他的工资大部分都用来接济曾经在革命年代牺牲的烈士的家属,很少在自己身上花钱,这些事情在当时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口中都得到了确认。

所以在周总理去世之后,当工作人员对周总理的资产进行统计时,发现账户里面仅有多年来每个月的工资740元,总共的存款数目也不过是5709.8,全部都是来源于每个月740元的工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和邓颖超

之后,工作人员在检查周总理的遗物时,发现仅有一个墨盒和一个笔筒,据说还是在战争时期利用缴获的枪炮重新锻造的,然后就一直用到了去世之前。

周总理生前从来不贪图富贵,他心里一直惦记着的是人民,所以当时周总理在收到这笔钱之后,就一分钱都没动过。即便如此,刘本昆还是没有放弃,坚持把存款送到了周总理的手上,于是就引出了今天的巨款身世之谜。

以上的都只是冰山一角,在周总理的身上有着太多类似的故事,所以周总理拒绝这笔巨款的行为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当然,这笔巨款也得益于工作人员的发现和刘本昆的无私捐赠,最终用来成立一个基金会,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在利用巨款成立了基金会之后,一共有8位优秀的青年职工获得了刘本昆的这笔奖金。一直到现在为止,基金会依然在每一年奖励一些优秀的年轻人。而刘道蕊本人则在中国一呆就是50年里,期间她不仅入了党,还多次获评为积极劳动模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像刘本昆、刘道瑞夫妇一样的英雄并不少见,但正是这样无数默默奉献的人为国家民族大业作出支援,新中国才有了如今的繁华盛世。

刘本昆夫妇为国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青年时就开始保护中国的捐款,中年时又将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周总理用来建设新中国,一直到晚年的时候还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可以说夫妻二人忙碌了大半生,其实都是在为祖国做事。他们的爱国之举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有着无限为人民服务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