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盗墓界里穷凶极恶的土匪,人们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名字一定是臭名昭著的孙殿英。

盗挖清东陵,盗取慈禧墓,偷走珍宝并且企图走私,孙殿英这一辈子干的坏事可是不少。

然而孙殿英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作恶多端,儿子却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守墓人”。如此戏剧化的一幕着实令人感叹。

孙殿英和他儿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两个人又是怎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的呢?

«——·“土匪军阀”的童年·——»

1889年,孙殿英出生在河南永城马牧镇丁辛庄里,乳名金贵,字魁元。7岁那年,孙殿英得了一场天花。在那个医疗水平并不发达的年代,一场天花差点丢了命。可能是老天眷顾着孙家就这一个独子,孙殿英竟然在这场大病里留了下来。可惜就是落得满脸麻子,也就因为这个,人们在背后说起他来也有叫他孙麻子的。

一病三三娇,也许是这一场病下来,孙父孙母再也管不了这个“混世魔王”了,天天调皮捣蛋,脾气乖戾,和他父亲的缺点一模一样,活脱脱的一个小无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殿英的父亲叫孙玉林,是当地有名的无赖。平日里不是赌博抽烟,就是偷鸡摸狗,邻里八乡里没有不知道他的,堪称臭名昭著。后来家底都被败光了以后,便带着家里的人去投奔岳父一家,美其名曰当“上门女婿”。

没想到,这个上门女婿当的也是十分气人,天天在岳父家里游手好闲,要是有人说他了,还会跟人家呛两句,俨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待着待着就闯了个大祸,因为在村子里和一个人发生了口角,孙玉林一气之下竟然把人家给捅了,自己也因为上被抓进去了,结果不久就在监狱里生了病,不治身亡了。

孙殿英深受父亲的影响,坏毛病是一个也不缺,好容易家里攒了点钱送他去私塾读书,结果到了私塾也是一点不学,天天打架斗殴,惹是生非。有次因为挑事和同学打架被师傅留堂责罚了,心里不服不忿的他竟然一把火把私塾烧了,这个书也读不成了。

早早的辍学的孙殿英天天游手好闲的闲逛,也不帮家里干活,竟然染上了赌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赌博上,他还真动了点心思,输了几把后开始研究起其中的奥秘来了。他经常将麻将牌,天九牌等赌牌收集起来,用棉花擦拭好背面,摆在面前仔细端详,观看其中有何异同。慢慢的,每一张牌后面的纹理,标记都被他摸得一清二楚,记得十分清楚,看这张牌后面就跟看牌面一样,跟他打牌几乎就跟举着一副透明的牌一样,几乎没有任何人可以赢得了他。

不光在牌上有研究,孙殿英在摇骰子上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他的兜里经常装着一副骰子,没事就摇两把,观察不同的力气之下的转速,记录最后的结果,研究一段时间下来,孙殿英几乎可以做到说几就摇几的程度。

有了这个赌博神技,孙殿英堪比百发百中的神枪手,把把能赢,靠着这个神技他也着实赚了一笔,一天进账几千几百的都有,过多久,他就手里有了一点金钱的积累了。他带着自己的这些金钱,招募了一些人,买来一些武器装备,开始有了一些自己 的武装势力。

«——·既当土匪又盗墓·——»

那个年代,军阀,党派争执不休,法律也相对不够完善,社会上今天一小打,后天一大打,这也争,那也抢,正是最为混乱的时候。孙殿英趁着正乱着,带着自己的“小分队”当土匪去了。

他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但是看人下菜碟这个本事十分轻车熟路。1913年,他结识了张治公干,俩人臭味相投,开始谋划着来钱更快的活。两个人开始走私鸦片,制造“红丸”,大肆购买枪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孙殿英借着自己“左右逢源”的本事,做了一段时间的墙头草,不是投奔这个就说投奔哪个,比较有名的是张宗昌,在他的手下,孙殿英官至师长。最后,孙殿英选择投靠蒋介石,成为12军的军长。

1928年春,孙殿英奉命前往河北剿匪,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候,孙殿英又悄悄地谋划着一个大阴谋。

他趁着没有人监督,假借军事演习这个名义,炸开了清朝的陵墓。将慈禧墓中大量的奇珍异宝,金银字画悉数盗走,整整装了15箱。盗走后孙殿英企图向外走私,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孙殿英这边还没卖多少呢,那边百姓就知道了,纷纷要求,严惩孙殿英。

孙殿英一看自己犯了众怒了,立刻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将自己盗取来的不少东西都用来贿赂高官,就连当时职位最高的蒋介石,他也敢贿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蒋介石收了贿赂自然不想继续处理孙殿英了,孙殿英也由此逃过一劫。蒋介石找了个理由草草了事,随后,在不久之后的抗日战争上,孙殿英也立了大功,人们的注意力也就不在这个事情上了。

1945年,日军投降,不久之后,蒋介石撕毁协议,国共两党内战再次打响,孙殿英表示继续效忠蒋介石。在内战爆发期间,孙殿英抓民夫,拆民房,构筑工事,大肆欺压人民百姓,人民百姓苦不堪言。最终,1947年,我党成功将其抓获,这年冬天,孙殿英在狱中病重而亡,结束了他这功不抵过的一生。

«——·与父亲完全不同的儿子·——»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孙殿英的儿子可走向了与父亲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孙殿英盗去了慈溪墓以后,有人诅咒他说挖人家坟以后绝后,可让人觉得十分戏剧性的是,孙殿英的孩子孙天义就是在这件事之后出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6月,孙天义出生在北京,老来得子的孙殿英对这个孩子十分宠溺疼爱。但是孙天义的母亲是个明白人,她觉得绝对不能让儿子走上父亲的老路。

孙母从小对孙天义的要求十分严格,很早的时候就教他念书,读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小小的孙天义在母亲的要求下早早的树立了明确的是非观,每次平时一起读书的孩子们的指责父亲的“盗墓贼”“大坏蛋”的时候,孙殿英都无比难过,他发誓要好好学习,摆脱父亲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孙天义的刻苦努力下,1948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的西方语言文学系,毕业后,进入西安外国语学院工作,由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出众的教学能力,孙天义从教师一路升到英语系副主任,主任,教务处处长,副院长,院长等职位。在学校做出来了杰出的贡献,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外语人才。

1959年,孙天义第一次见识到了黄土高原上的皇帝陵墓,漫天黄沙里,他被这座陵墓深深的震撼到了,他说:1959年,我第一次陪伴客人来这里,在漫无边际的黄土高原中突然看到郁郁葱葱的黄帝陵墓,心灵感到非常震撼———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可是走近一看,却觉得地方太狭小、简陋了,和我们泱泱大国的地位和气度太不相称了。”

于是,他做出来了一个决定,他打算组织一个修复黄帝陵的组织,一方面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在孙天义心里,也是因为父亲,他做的一点补偿,弥补他心里的那块可以称得上伤疤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个事只有他自己他不好做,得有一个官方的支持,但是目前没有任何的官方表态支持这件事情,也只得被搁置了下来。但是到了1992年,好消息来了。

中央领导人特地有了一个整修黄帝陵的号召,陕西省决定成立黄帝陵基金会,组织上让孙天义担任副会长,过了两年后,升值为会长了。

在承担起这份工作了以后,孙天义由一开始的不适应,空有理想无处下手,到后来的如鱼得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带领团队一起为基金会筹集善款,一次一次的组织下来,已经筹集到了上亿元,与此同时他还借着外出讲学讲座的机会,宣传黄帝陵,希望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外资和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92年到2001年长达十年的修缮期间,孙天义每周都会前来观察,指导,督促工程进程,即使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他,面对这个工作也从不懈怠。

2001年黄帝陵一期工作顺利修补完成,而孙天义也已经变成了两鬓花白的古稀老人,但是这样的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祖国的这份工作发光发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他觉得:“每当我看见现在不同于过去的黄帝陵,再看见很多人自发到这里上香祈愿,我就觉得我为了我的国家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不为家庭所困扰,走出来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一条为国为民的道路,这样的孙天义先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佩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