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的中国,动荡不安。军阀割据、列强环伺,中华民族的命运,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然而,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位伟人却倒下了。

1924年10月,孙中山先生抱病北上,试图力挽狂澜,共商国是。然而,连日来的奔波劳碌,加上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使得他原本就虚弱的身体每况愈下。

抵达北京后,孙中山先生的病情急转直下。他常常感到腹部剧烈疼痛,身体日渐消瘦。宋庆龄女士心急如焚,四处延请名医,然而,得到的却是一个比一个沉重的诊断结果。

最终,协和医院的医生确诊,孙中山先生患上了肝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即使是当时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无力回天。

这个消息,对于宋庆龄女士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更深知他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然而,残酷的现实却让她不得不接受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孙中山先生得知自己的病情后,表现得异常平静。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但他心中牵挂的,依然是中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命运。

他强忍着病痛,坚持工作,与前来探望的同志们商讨国家大事。他语重心长地嘱咐大家,要团结一致,继续奋斗,完成他未竟的革命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延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也为了满足他最后的愿望,医生们决定为他进行手术治疗。然而,手术的结果并不理想,癌细胞已经扩散,即使切除了病灶,也无法阻止病情的恶化。

1925年2月,孙中山先生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他开始陷入昏迷状态。在清醒的时候,他嘱咐宋庆龄女士,将自己安葬在南京紫金山麓,他要亲眼看着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与世长辞,享年59岁。

消息传出,举国悲痛。无数人自发走上街头,悼念这位为中国革命奉献了一生的伟大领袖。

## 碧血丹心:忠魂相伴,矢志不渝

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安放在北京西郊的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生前的喧嚣与纷争都已远去,唯有青松翠柏,默默守护着这位伟人的安眠。然而,在灵堂之外,却有一位老兵,用他的一生,践行着对先生的承诺,他就是孙中山先生的贴身卫士——谭惠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惠全,广东中山人,自1912年开始,便一直追随着孙中山先生,担任他的贴身卫士。他亲眼见证了先生为革命奔走呼号,也目睹了先生在病痛折磨中的坚韧不拔。

先生病逝后,谭惠全悲痛万分,他主动请缨,承担起守护先生灵柩的重任。他与其他几位卫士一起,日夜守候在灵堂前,不离半步。他们擦拭灵柩,整理花圈,用最虔诚的心意,表达着对先生的无限哀思和敬仰。

然而,平静的守灵生活,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被打破。

1926年,军阀张宗昌率兵进入北京。张宗昌为人粗鲁蛮横,且十分迷信。他听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中藏有价值连城的宝宝,便打起了歪主意。

一天,张宗昌带着一队士兵,气势汹汹地来到碧云寺,声称要开棺验尸,寻找宝物。谭惠全等人闻讯赶来,奋力阻拦。

“你们这些大胆的家伙,竟敢阻拦本帅!”张宗昌勃然大怒,“信不信我把你们统统抓起来,把这寺庙也一把火烧了!”

面对凶神恶煞的张宗昌,谭惠全等人毫无惧色。他们手持武器,将灵柩团团围住,誓死守护先生的安宁。

“张宗昌,你敢动先生一根毫毛,我们就和你拼了!”谭惠全怒目圆睁,大声喝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宗昌见谭惠全等人态度坚决,担心事情闹大对自己不利,只得悻悻地带人离去。

然而,这场风波,却让谭惠全等人意识到,守护先生的灵柩,并非一件易事。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小心谨慎,绝不能让先生的安宁再受到任何打扰。

然而,命运的考验,远不止于此。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很快蔓延到北京,碧云寺也未能幸免。为了躲避战火,谭惠全等人只得带着先生的灵柩,四处转移。

颠沛流离的生活,让谭惠全等人身心俱疲。更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国民党政府因为战乱,停止了对他们的薪金发放。失去了经济来源,谭惠全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为了维持生计,谭惠全不得不放下身段,四处打零工。他当过苦力,做过小贩,甚至还去捡过垃圾。生活如此艰难,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守护先生灵柩的职责。

1949年,新中国成立,谭惠全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新中国政府对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兵给予了高度的关怀和照顾,为他安排了稳定的工作,并改善了他的生活条件。

谭惠全被安排在北京市园林局工作,负责管理碧云寺的绿化工作。他终于可以再次回到先生的身边,继续守护着先生的安宁。

1961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被迁往南京,安葬于紫金山麓的中山陵。谭惠全也跟随灵柩,来到了南京,继续守护着先生的陵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没有忘记那些为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同志们。周恩来总理更是以他特有的细致和关怀,将温暖送到了这些老革命者的心坎上。

195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周恩来总理特意来到北京西郊的碧云寺,向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敬献花圈,表达对这位伟大革命先行者的缅怀之情。

在参谒过程中,周总理注意到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他站在灵堂一角,神情肃穆,目光中充满了哀伤和怀念。

“这位老同志,您是……”周总理走上前去,亲切地问道。

“总理,我是谭惠全,我给孙先生当过警卫。”老人回答道,声音有些颤抖,却难掩内心的激动。

“哦,您就是谭惠全同志啊!”周总理握着老人的手,仔细地端详着眼前这位饱经风霜的老革命者。

“您一直在守灵吗?”周总理关切地问道。

“是的,先生去世后,我一直守在这里,从北平到南京,再回到北平,我一直都在。”谭惠全老人语气平淡,却道出了几十年的风雨坎坷。

周总理听后,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敬佩。他知道,在过去那些动荡的岁月里,谭惠全老人为了守护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惠全同志,您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周总理动情地说道。

接着,周总理详细询问了谭惠全老人的生活情况。当得知他一直没有领到国家发放的抚恤金时,周总理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这怎么行呢?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啊!”周总理当即指示工作人员,立即核实情况,尽快补发谭惠全老人的所有抚恤金,并保证他的生活。

“谭惠全同志,您是我们尊敬的老革命,您是对国父有恩的人,我们一定会照顾好您的生活!”周总理握着谭惠全老人的手,真诚地说道。

谭惠全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语不成声地说道:“谢谢总理,谢谢党和政府……”

周总理的关怀,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这位忠诚老兵的心。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不求名利,不计回报,这份忠诚和奉献,感动了无数人。

1961年,谭惠全老人因病去世。他的家人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生前获得的奖章和纪念章,全部捐赠给了宋庆龄故居,以此来表达他对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的无限敬仰之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