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聚焦建设‘五个中心’ 检察在行动”上海检察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长宁区人民检察院举行。该发布会聚焦“以高质量检察履职助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主题,发布了《上海市长宁区2020年—2023年网络犯罪刑事检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犯罪层出不穷,网络犯罪呈现隐蔽性强、蔓延速度快、链条产业化、虚拟跨地域等特点,不仅严重侵害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

《白皮书》显示,长宁区人民检察院梳理了4年间所办理的网络犯罪案件,分析概括了该类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体现的特点,并结合十个典型案例,以期提升居民的防范意识、提示企业的风险漏洞等。

具体来说,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受理的网络犯罪案件呈现出“电信网络诈骗及其上下游关联犯罪仍占比居高”“网络犯罪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交织特点明显”“在线新经济伴生的犯罪增长明显”“非法获取数据信息成为多数网络犯罪的‘上游’犯罪”“涉虚拟货币犯罪引发多重风险”等五大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网络犯罪新类型层出、犯罪手法迭代加速、涉案人员跨地域、被害人众多等特点,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推动“四大检察”协同发展和贯通融合,强化全链条打击、推动精准化预防、推进一体化治理,不断加大网络犯罪“打、防、管、控”力度,营造法治化网络环境。

比如在两起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中,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发现涉案奶瓶系伪劣产品可能影响婴幼儿身体健康后,及时立案审查这一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审查刑事案件的同时收集、固定公益诉讼所需的证据,最终促使两案侵权人承担公益损害赔偿责任。

聚焦网络犯罪多发高发领域,长宁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互联网企业开展互联网生态治理专项行动,督促和指导电商平台对网络赌博、网络诈骗、洗钱行为进行风险控制和处置预警;与区委网信办共同发布《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联合倡议》,合力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屏障。

与此同时,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以检察履职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打造“长宁检察”网络普法品牌,以典型案例发布、以案释法、检察官课堂等多种形式,推送预防网络诈骗、网络安全等相关法律知识、风险提示等50余篇次,开展涉网络保护相关法治副校长活动共30余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撰稿/摄影:闫 漫

编辑: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