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第370篇原创文章 -

在微信读书上,我看到一位朋友近两周的阅读时间都排在第一,于是打开头像看她读了哪些书。

结果只看到她一年前的阅读记录,以及留了这样一句签名:「不好意思,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读什么书。」

对于她不公开自己读了哪本书,我是理解的,因为我以前也把不少书设置为私密阅读,不想让别人知道我读了什么书。

说到底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读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书,比如心灵鸡汤类,自我成长类,营销文案类等。

后来实践了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尤其写了主敬的解读文章之后,我不再纠结于类似的小事了,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正事上——读什么书也不再遮遮掩掩了。

当时我就把之前设置为私密阅读的书都公开,一来没几个人关注我读了什么书,二来读书不是一件丢人的事,不必遮遮掩掩

比如读《金瓶梅词话》,我就不怕别人知道,其他书更不用说了。至于读什么书怎么读都是个人行为,不必在意别人知道与否。

包括在公众号里荐书,我就习惯把自己读过且认为不错的书分享出来,一千个人看了之后其中有一两人真的找书来读了,并且对他有帮助,也功德无量了。

因此,我不怕别人说我读的书没品味,破坏了自己的人设,人家想怎么说就说吧。再说了,人家眼里的好书到了我这可能是烂书,我推荐的好书也是如此,不必放在心上。

关于那些之前我不敢让人知道自己读的书,我还是想再多说两句。

一、读同一本书,每个人都能读出不一样的收获

比如我跟你共读《红楼梦》,你的关注点不可能和我一模一样,我们的知识储备,教育背景和生活阅历不同,即使读同一回目,也有不同的理解。

在彼此交流时,哪怕我理解得不深也不觉得丢人,毕竟比我厉害的人数不胜数。如果我因为害怕别人笑话而不敢展示自己读了什么书,就有些庸人自扰了。

我读出多少收获都是自己的,别人拿不走;而别人读得再深,写的读书笔记再好,我也不觉得低人一等,反而多了一个学习对象。

二、读实用性的书,大多是因为要用到

比如你为了写销售文案,而读一些类似《爆款文案卖货指南》之类的书,就用心读进去,读一二十本之后你自然学到了如何在互联网上卖货的方法,文案写作水平也提升了,这对你而言是一件好事。

你若担心别人知道自己读了这类书,说你没品位,就让别人说去吧。你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就找过来安安心心读下去,从书中找到解决工作难题的方法,就是你的收获。

因此,你用不着把书隐藏起来,大大方方地多读那些别人弃如敝屣的实用性书籍,用它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一点都不丢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读心灵鸡汤类的书,无需难为情

心灵鸡汤本是一个美好的词,后来被玩坏了,我倒觉得只要言之有物,并给读者提供解决方案的鸡汤书,还是有必要读一读。

像巴拉巴西的《成功竟然有公式》,萧天石的《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都值得一读。

现在读这类书时,我没有丝毫不好意思,有时坐地铁照样拿出来读,我不觉得读鸡汤类书籍有什么不好。

有人之所以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读,原因可能认为这类书不入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人设,不能让别人看出自己这么没品位。说到底还是面子问题。

四、读到好书,就想分享出来

以前我喜欢读一些别人找不到的好书时,不太想让别人知道,美其名曰秘密书单,我想把这些书作为自己的秘密武器,比别人多了一种优质的信息获取渠道而洋洋自得。

其实这是一种自我封闭的表现,因为我自认为的好书,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基础读物。

如果真的是好书,就应该拿出来与人分享,而不是藏着掖着,那样的话只能说明自己太小气了,没有分享精神。

再说了,我分享出来的一本好书,认为对自己有用且真正去读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也只是收起来起来而已。

当然,我说过读书是一种个人行为,你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读了什么书也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别人理应尊重。

不过对我来说,每个月每天需要读的书都不一样,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更不担心别人说我读的书不值得一点,只要我知道该读什么书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