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顾方舟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提起顾方舟,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陌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但是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六十年代以后出生并健康长大的人,绝大多数都受过他的庇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听说过1955年江苏南通的“怪病”吗?

月余时间就有千余人患病瘫痪、数百人丧命,更恐怖的是,这个病症还有很强的传染性,不久青岛、上海等地就陆续出现了感染者。

一时之间,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尤其是发病率最高的南通,人们都关紧门窗、闭门不出,唯恐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

顾方舟在发病最严重时期回国,临危受命,此后便一直致力于研究这一传染病,最后终于成功研制出疫苗,守护了万千孩童的健康。

他也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糖丸爷爷”。

突现“怪病”

1955年,江苏南通突现“怪病”,致使数千人残疾、数百人丧命。

根据孩子们的临床表现,专家们经过确定了这种病症就是脊髓灰质炎,也称“小儿麻痹症”。

在人们的印象中,致人残疾的病症大多来自遗传或先天,但是小儿麻痹症不一样。

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

通过消化道传染,进入人体以后便会破坏人的脊髓神经,进而导致患者行动困难,严重的话还会破坏延髓的呼吸中枢让人窒息而亡。

脊髓灰质炎出现的这一年,顾方舟正好从苏联回来。

因为他学习的就是医学病毒研究,所以回国以后,他便立即被安排进相关研究所,专门研究这一“怪病”的预防治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很多家长不辞辛苦地带着孩子四处求医。曾经就有一位母亲,专门来到北京找上顾方舟。

孩子的母亲一见到顾方舟,就本能地想要跪下求助,央求顾方舟一定要救下她的孩子。

可是,顾方舟对这种传染病也是束手无策,因为病毒会率先破坏人的各类神经,注定了这种疾病只能预防而无法根治。

最后,那位母亲心灰意冷地离开了,顾方舟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他始终认为,不能有效地预防这种病症,让那些苦命的孩子白白受苦,都是自己的过错。

赴苏联学习

好在1954年开始,美国便已经研制出了相关的疫苗,并为200万儿童接种过,后来苏联也掌握了这种疫苗的生产工艺,并积极研究。

痛定思痛的顾方舟决定再次赶赴苏联,同苏联的防疫人员“取取经”,找到有效预防这种病症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因为当时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有所僵化,所以顾方舟等人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

刚刚抵达苏联血清疫苗研究所,这里的所长便十分傲慢的对顾方舟说道:

“顾,有些事我要给你说清楚。根据中苏协议,你可以来这里考察,但是有些东西是保密的,不能透露给你的。”

顾方舟等人非常生气。任谁都能看出来这位所长就是在故意为难他们,所以顾方舟直截了当地问道:

“所长先生,请问我来这儿考察,什么东西是可以透露的,什么东西不能透露?”

按照当时中苏之间的协议,苏方本应该毫无保留地告诉顾方舟等人疫苗的制作工艺,不能有任何隐瞒。

他原以为顾方舟因有求于人会选择忍气吞声,没想到顾方舟竟然会直接怼回来,所长只好连忙道歉。

而想要制作疫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特定的实验环境、精密的实验仪器、庞大的研究经费。

就算各项条件都满足,生产出的疫苗也只能阻止患儿发病,不能阻止病毒的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方舟等人十分苦恼,也多次与苏联的研究人员沟通,想要找到其他的方法。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顾方舟得知,除了现有的这种“死疫苗”,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活疫苗”。

不仅不需要严苛的试验条件,还能有效地预防病毒传播。

这跟顾方舟一开始的目标不谋而合。

他开始致力于研究“死疫苗”与“活疫苗”之间的优劣性,试图选出哪一个,更适合我国孩子的身体。

研究过程一波三折

在一次会议上,顾方舟了解到,“死疫苗”跟“活疫苗”相比,更加安全一些,可是费用更加昂贵,效果也并不出色。

而“活疫苗”的安全性虽然尚无法证明,但它更加便宜也更加有效。

顾方舟的心里更加倾向于“活疫苗”,所以他想方设法找到了“活疫苗”样本,想要带回祖国好好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活疫苗不好保存,顾方舟还申请了提前回国。

1959年9月,顾方舟一行人再次乘坐飞机返回中国。早在苏联时,顾方舟便向组织进行了报告,组织也同意了他的申请。

回到北京以后,顾方舟便一门心思扑到疫苗的研究上。

当时,摆在顾方舟面前的是“一穷二白”的现状,没有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没有足够可以参考的例子,对相关药物的了解也是知之甚少。

可即便如此,顾方舟也从未放弃。

他带领着研究小组从零开始,先研制疫苗,将做好的疫苗注射给恒河猴,通过观察恒河猴的临床表现,来确定疫苗的安全性。

实验室中,共有143只猴供顾方舟等人实验研究,他们试过脑内注射也试过脊髓内注射。

他们发现猴子们的实验样本,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不良反应,这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就是比较艰难的临床试验了。

亲身试验

想要看到临床效果,就要有人来参与试验,人毕竟与动物不同,对动物安全不一定对人就安全,试验过程中什么都可能发生,他们没有办法保证疫苗对人是否会有什么副作用。

研究小组的实验人员便决定由自己担任志愿者,试验疫苗。

顾方舟作为小组长,当然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所以他率先喝下了一瓶疫苗。

此后便是漫长的观察期,顾方舟终于能放下手头的工作,迎来了难得的休息时间。

而他也成了实验室的重点保护、观察对象。

一个星期过去了,顾方舟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进一步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

可是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顾方舟作为一个成年人,身体的免疫力还有各项机能都比孩童要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脊髓灰质炎主要就是针对小孩子,疫苗面向的主要群体也是儿童,他不知道孩子们的身体是否能够适应“活疫苗”的毒性。

这个时候,顾方舟做出了一个更加无私也更加大胆的决定——他要用自己的孩子做临床试验,给他刚满月的孩子注射疫苗。

担心妻子不同意,顾方舟的试验只能偷偷进行。

注射完成以后,顾方舟便整天将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观察他是否有什么不良反应出现。

同事们被顾方舟这种无私付出的精神所感染,也纷纷加入了“偷孩子”的队伍,背着家人给孩子注射疫苗,然后暗中观察孩子的反应。

每天,大家进实验室的第一件事,就是互相问候彼此的孩子。

好在直到试验期结束,也没有任何人的孩子出现不良反应,这也让研究小组的全体成员无比兴奋,他们终于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顾方舟的行事作风来看,他的骨子中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坚韧。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不会退缩,大公无私到令人费解的地步。

其实,顾方舟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性格,跟他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顾方舟早年经历

1926年6月,顾方舟出生在北京,他的父亲顾国光曾是天津海关的工作人员。

所以尽管生活在那个动乱不安的年代,顾方舟一家的生活也十分不错。

可是好景不长,在顾方舟4岁那年,顾国光出外勤时不幸染病,家人寻遍各大医院仍旧不见好转,病重数月他便撒手人寰了。

这对顾方舟一家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算上顾方舟,家里共有四个年幼的孩子。

虽然海关赔付了400元保险金,但还是无法养活这一家六口人。

于是,就有人劝说顾方舟的母亲周瑶琴,让她早点改嫁,或者将孩子送出去两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周瑶琴不愿意,她不愿背叛丈夫也不愿抛弃孩子。

思来想去,她决定学点手艺,果断的辞去教师一职,去杭州学习助产知识。

去学习自然无法带着所有孩子,顾方舟被迫和母亲分开了两年。直到周瑶琴学成归来,他们一家人才得以重聚。

在母亲周瑶琴的影响下,顾方舟也养成了坚韧的品格,能吃苦、懂自爱、会自强,敢担当、有雄心,严于律己宽待他人。

小学毕业以后,顾方舟就离开了母亲去河北读初中,毕业后,顾方舟又成功考入了燕京大学附属中学。

原本,周瑶琴是希望顾方舟高中毕业以后能进入燕京大学。

可是在顾方舟刚刚在学校待了半年时,太平洋战争就爆发了,燕京大学也被迫关闭,顾方舟只能放弃学业返回天津。

周瑶琴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所以顾方舟回来以后,又将他送进当地的中学读书。

顾方舟学习勤奋,人也聪明。1944年9月,他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成为了医学系的一名学生。

不久,顾方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他大学毕业以后,老师、同学都觉得顾方舟更应该做一名外科大夫。

可是顾方舟不愿意,相比于治病救人,他更喜欢开展防疫工作,防患于未然。

于是,顾方舟被安排进了大连卫生研究院噬菌体科工作。

1951年8月,顾方舟又作为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批赴苏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

抵达苏联以后,顾方舟被分配进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学习,在这里学习了整整四年,才重新返回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刚回国他便遇到了脊髓灰质炎爆发,顾方舟又马不停蹄地加入新的战斗中。

多年来的奔波与经历让顾方舟养成了一份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也让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棘手的事情,都能放平心态、从容以对。

而这,也正是他能成功研制出疫苗、挽救万千儿童的关键。

再遇困境

当时脊灰疾病疫苗研制成功,它的功能性也得到了保证,后续的工作就是制作疫苗,投放下去,然后接收儿童们的反馈数据,查找不足,改善疫苗。

从效果上来看,疫苗的效果十分显著,绝大多数的人都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能够抵抗脊灰疾病。

当然,疫苗安全有效,下一步就是大规模生产。

于是,顾方舟等人又开始着手实施建设疫苗生产基地的相关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顾方舟外出考察时,政府相关部门就已经挑选好了疫苗所用的生产基地。

可是那时大家都以为只有“死疫苗”,所以建成的基地适用于“死疫苗”,无法生产“活疫苗”。

1958年9月,顾方舟一行人来到云南昆明,在此处某个山沟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废弃的防空洞。

于是,他们便向组织申请将此处用作研制疫苗的基地,这也得到了组织上的批准。

刚刚来到这里的众人都非常不适应。

顾方舟一个长期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乍然来到这个温暖湿润的地方,他严重水土不服,很长时间才缓和过来。

等到实验室终于建造完成,实验室所用的科学用品准备完善,终于可以一门心思投入生产的时候,更大的困难到来了。

中苏关系遇冷,苏联将所有援华专家全部召回,资料、仪器也悉数带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顾方舟没有放弃,他说:

“困难是有的。但是,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抱着这样的信念,实验室的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致,联手共渡难关。

说起来颇让人心酸,那段时间实验室中实验所需要的猴子样本,都是顾方舟他们亲手抓的。

情况直到1960年春天才稍有好转。

当时周总理访问缅甸,归来后途径昆明,想到顾方舟等人正在昆明的山沟沟里研制疫苗,便提出要到实验室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