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欧盟还是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了!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将从2024年7月4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到中国不同的车企,加税幅度有差异。

三家被抽样调查的企业——上汽集团加征38.1%的反补贴税,吉利汽车20%,比亚迪和17.4%;

对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爱驰、江淮、宝马、奇瑞、一汽、长安、东风、长城、零跑、南京金龙、蔚来、特斯拉和小鹏,反补贴税率为21%;

对未配合调查的电动车制造商,将征收38.1%反补贴税。

叠加欧盟原有对进口车征收的10%关税,中国电动车出口欧盟的税率将增长到27.4%至48.1%。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进行加税,显然又是追随美国的脚步。

5月的时候,美国宣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税,从加征25%提高到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则自由贸易,弱则加征关税,欧美的老套路了。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除了追随美国脚步,主要原因是中国电车太能打了——在欧盟的销量增长迅猛,抢占本土品牌市场份额。

以比亚迪为例,今年前四个月,比亚迪在欧盟国家的销量,已经等于或者超过去年全年销量。

最近比亚迪出了个一箱油跑2000公里的秦L,被全球媒体爆炒,如果不加关税,比亚迪有可能过一两年就能在欧盟成为其它主流车企的有力竞争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欧盟加税,我国商务部和外交部都发声了:

这是保护主义,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随后欧洲三大车企接连发声,反对欧盟加税。

宝马集团: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决策!

奔驰集团: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造成消极后果!

大众集团: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弊大于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大集团发言和我国商务部、外交部发言高度一致,简直是两大部发言人的翻版。

因为商业部和外交部也说得很清楚: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旦中国对等实施反制,最受影响的将是大众宝马奔驰三大集团。

这三大品牌在中国耕耘多年,有很深的利益存在,自然反对欧盟加税。

特别是拥有这三大品牌的德国,在欧盟有较大影响力,所以对中国加税,自然不会像美国那么鱼死网破。

欧盟和美国还不一样,美国铁了心跟我们打贸易战,巴不得我们还手,这样他可以有正当合法的理由继续下重手。

欧洲还不想脱钩脱得太快,想着无痛脱钩,所以动作也在做,但是用的是切香肠的方式,先加个20-40%,后面可以继续谈嘛。

说实话,光加税的话,怕是依然挡不住中国的电动车。

说白了,就算欧盟再加码将关税加到100%,中国电动车以及相关企业照样能活下来。

一方面是我国有完整的工业基础,导致汽车价格持续走低,即使加税,在欧盟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且拥有完整的相关产业链,迟早会占据汽世界汽车市场的主流地位。

而欧盟,特别是德国车企,如果失去中国市场,毫不夸张地说,将面临“慢性死亡”。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甚至迅猛到美国欧盟用各种手段打压?

除了国家政策支持之外,全靠车企疯狂内卷,没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熬秃头卷出来的。

这几年国内车企杀的是尸山血海,流血漂杵,3年内就把日系合资车市场吃的差不多了,下一步剑指德系豪华车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美发达国家曾经是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坚定吹鼓手,意图在新时代巩固和扩大燃油车时代的领先优势。

而随着中国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狂飙突进,欧美各国眼见自己在新兴产业革命面前陷于弱势,不得不反过来修改政策,产业转型陷于停滞甚至局部倒退。

我奉劝这些人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道理:究竟谁先进,谁落后?

究竟是哪一方积极拥抱历史潮流?又是哪一方因循守旧抗拒进步?

在商品全球流通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产品都面临着在第三国竞争重新定价的压力。

所以,闭关锁国是没意义的,唯一的结果就是削弱自身的商品竞争力,导致商品经济体系萎缩,水平下降。

现在这个时代,打开国门并不一定要靠船坚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