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繁文缛节,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与情相符的风俗,比如男婚女嫁的彩礼和陪嫁品。

在清朝时期,女方的嫁妆不一定丰富,但其中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开裆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呢?这实际上让人脸红心跳!儒家思想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清朝这已成为准则,意味着儿女的婚姻必须由父母主持,而且男女双方必须有媒人牵线搭桥,以此符合礼教,才能算是“明媒正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时候的男孩女孩在婚前多数都未见过面,彼此不了解,换句话说,对方长相、体态、声音如何一概不知。即使见过一两面也只是初步了解,远谈不上机会多了解。

在清朝,自由恋爱是“可耻”的,违背了礼教和道德,所以女孩出嫁之前,她们与父兄以外的男人没有过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如此,她们的思想是纯洁保守的,行事谨慎胆小。

尽管在出嫁前的一天,女性长辈通常会对性事进行理论上的告知,但想想看,一对初次见面的年轻男女,突然要解放自己的道德束缚,肯定会手足无措,数夜不能成功也不足为奇。所以,最大的障碍就是那“鸡肋”般的解衣宽带。

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家庭角色以传宗接代为首要任务,如果不能顺利进行性生活,又如何生育后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这件特别具有意义的“开裆裤”就应运而生了。洞房之夜,女子穿上“开裆裤”,一方面便于男子行事,另一方面也省去了不好意思主动宽衣解带的女子的尴尬。

这样的举措即使放在现代看来,也是十分大胆、前卫且实用的,但也着实让人脸红心跳。通过这一夜的突破,女孩一夜之间成为了成年人,她的思想也会彻底改变,而这件重要的嫁妆“开裆裤”也逐渐退出了她们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自由恋爱早已成为主流,这也是对神圣爱情最大的尊重。总体来说,我国人民追求面子,彩礼和嫁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反映家庭的经济实力,但现在有些地方的人过于追求攀比,导致这一风俗变味。

但大家也许不知道,这并非现代产物,而是古代就有的,丰富嫁妆甚至攀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时期,由于朝廷注重文治抑制武力,经济得到了突破,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女性的地位也随之提升。

当时女性和男性一样享有继承权,即使是已婚女性也能继承财产。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婚礼中的彩礼和嫁妆成为两家相互攀比的重要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女方的嫁妆,一般更丰富,目的是让女儿嫁到对方家庭后得到优待,不受欺凌。

说到这里,也许一些男性会有些感慨,为何这种“优良传统”没有好好保留下来,否则现在就不用辛苦地买房买车,还要支付高额的彩礼费用,实在令人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笔者认为,任何时代产生的社会习俗都是一个必经过程,是社会进步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就像前面提到的“开裆裤”,在它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自然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