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网传南云大理洱海某景区一幕,引发关注。

一年轻女子被壮汉当街暴揍,

这本该令人义愤填膺的一幕,

却引得一众知情人纷纷叫好,

就连道听途说得知原因的锡安,

见此情景,也顿感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先声明,内容来自网络,非锡安亲见,我号坚决遵纪守法,反对任何形式的不义和暴力!一人之言,权作笑谈。

01

6月7日,网传云南洱海某景区内,

一年轻女子在景区人潮中大摇大摆地行走,

她头戴的白色布条子是膏药旗样式,

上面用繁体写了两个大字——“必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身装扮,引起了很多路人的侧目和不满。

科普一下,这白布条子的日本名叫“淯巻”(はちまき),标准尺寸是120cm×5cm,一般是日本人决定“干大事”时绑头上的。

比如,学生考试、产妇分娩、武士切腹……

戴上≈告诉所有人——老子要拼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玩意起源于镰仓末期的步兵军服,

因为当时日本步兵的装备水平较低,打仗时两方穿戴参差不齐,所以就头上绑块布来区分敌我。同时,裹上头巾能阻止汗水流入眼中。

后期,很多武士每天都会戴,表示战斗的决心意志,是一种心理“动员”。所以确实具有“武士道”含义,二战期间,广泛用于日本军人及武士之中。

因其在影视作品中非常常见,也成为了那段侵略历史的象征之一,一见到这玩意,总让人想起日本犯下的滔天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此女从哪里搞到这东西,

总之招摇过市,不是搞噱头就是拉仇恨。

结果,她的行为引发了路人不满,

一个路过的东北女孩,转头问同行的男友:

“这人是不是小日本?”

男友还没回话,“小怪物”抢过了话茬,喷出一句地道的中国话——

“我是你爷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这句话直接引爆了周围人的怒火。

脾气好的劝说她,

“你是不是中国人,赶紧把那玩意儿拿下来!”

结果,这“精日小怪”不仅没意识到错误,反而指着围观群众,嚣张地喊,“你们少管闲事!”

打个薄码,大家能看到她还在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东北女孩的男友再也忍不住了,

上去一个抱摔就把”小怪“摁在了绿化带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看得出来,大哥已经很克制了,

把人摁倒后并没有拳脚相加,而是一直聚焦在头部,应该并不是想伤人,只是想把头巾拽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小怪在被摔倒后,则张牙舞爪地护住头部,似乎生怕白布条子掉下来……

这一幕让围观群众都很愤怒,纷纷指责其媚日行径。

最终,白布条子还是被取下,扔进了垃圾箱,

而据说小怪物还喊出一句:

“老子是小孩……”

似乎还委屈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凡上过学,学过历史,

就该懂得佩戴这白布条子意味着什么,

那些沉重如磐石的记忆,承载着民族的伤痛和屈辱,时时在我们的心上划出伤痕。

所以当网友们看到这一幕,纷纷叫好,

“对于这种故意伤害民族感情的人,不管她是哪里人,都该教她好好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却有大V表达了不同观点。

老胡表示,女孩在公共场所戴“日本必胜”头巾是一种挑衅行为,很容易引起冲突,他反对这种滋事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接下来,他又善意地提醒道,

”打人是违法的,是不对的,如果能选择更准确的方法来处理此事就更好了。“

他还强调,“特别是头戴布条者是一名女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老胡又被网友们骂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原视频的爆料网友称,

已经删除了相关视频。

还说,当地警方已经找到了那个戴头巾的女孩,是个未成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熊孩子的监护人,知不知情?

她的家长,有没有责任?

很多疑问亟待回答,

而这样的熊孩子,不止一个。

02

4月27日,重庆街头,

两名年轻女子穿着日本和服跳舞,同行一男子头戴白布条子,扮成日本武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周围群众纷纷上前劝说,

”孩子,这样搞不合适!快收摊走吧!“

可面对大家的劝诫,两个女生毫不在意,之后双方发生了争执,最终两女一男被警方带走教育训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们似乎遗忘了,

抗战时期,重庆是创伤最深的城市,

这座英雄的城市,曾惨遭日军战略轰炸6年零10个月,史称“重庆大轰炸”。

1941年6月5日,日军飞机对重庆实施长达5个多小时的轮番轰炸,重庆较场口的一防空隧道因避难人数超量,加之隧道通风不畅,2500多名同胞窒息而亡,这就是酿成震惊中外的“六·五大隧道惨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八年,四川总计共征壮丁2578810人,居全国之冠。

而这个数字还未包括西康征的30938人、特种部队和军事学校征的10万余人。

当年的川军,何等英雄威武?!

300万好男儿身披死字旗出征,伤亡64万人,参战人员及伤亡人员均居全国之首。

历经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他们依然无悔地呐喊着“出川抗战,失土不复,誓不返川”的誓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就在这个战争创伤最深、英勇抗击过日本侵略的城市,居然有人忘记耻辱,穿着日本和服,戴着膏药旗和白布条子上街扭屁股跳舞!

即便被提醒了,也不知悔改,自觉有理!

为了流量,脸都不要了!

民族的脊梁,都让你们跳弯了!

03

日本各种形式的“文化渗透”,太可怕了。

21世纪初,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文化产业强国,也是亚洲文化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各种日剧、电影、动漫、游戏活跃在中国,几乎伴随了几代中国人成长。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日本价值观的输出,彻底将日本人“礼貌、谦逊、坚毅”等正面印象深深嵌入到了国人的精神世界中。

一批批精日分子,应运而生、层出不穷。

21年12月14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刚过。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东方电影学院的课堂上,授课教师宋某某,就对着满堂学生,口吐“芬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高校人师”手持话筒,公然诋毁历史。

她理直气壮地推翻“南京大屠杀铁案”,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她的口中变成了“国内国外都没有史料证明,这只能算得上是中国的历史小说”;

30万遇难同胞,被她称为“写作的一个噱头!”

这位中国高校教师还洋洋自得地称,

“不应该永远去恨,而应该反思一下,战争是怎么来的!”

消息一出,网友们立刻炸了。

“按照这位老师的逻辑,我上去给她一巴掌,她不应该恨我,而应该自己反思一下——我这一巴掌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偏偏就打在了自己的脸上?”

随后,这位“精日”的高校教师的身份被扒出,名叫宋庚一,是中国名校武汉大学新闻学硕士。

她的言行,瞬间激怒了无数网友。

网友们怒了,不少南京网友发表了见闻。

“作为一个活了40多岁的南京人!可以负责任地和大家说,从小到大我亲眼看见的南京市区因新建、扩建、维修等等工程挖出先辈的尸骸就有6次!我亲眼看见就有6次……同胞们,想想当年南京的惨痛!我要在现场听到她说这些话,不上去大嘴巴抽她老子就不是人!”
“这种精日分子的渗透作用是很可怕的,他们会利用自己的学识、演讲技巧等来寻找历史事件的漏洞来否定历史。”
“活着的后辈有什么资格替逝去的先辈和烈士们原谅那段历史?!我们的国家一路艰难困苦走来,抗战纪念日,就是为了让你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鲜血铸就的!”

《人民日报》发评:枉为人师,枉为国人。

央视网评:谁都没资格替死难者说原谅!

随后,这位宋女士被学校开除。

然而,只是开除就够了吗?

这样的人渣是如何混进高校教师队伍的?

而事发后,还有人还在替她喊冤?!

呜呼哀哉,锡安喷出一口老血!

在德、法等国,否认屠杀犹太人等言论将触碰刑法,属于变相侮辱受害者,构成“否认大屠杀罪”,最高可判处5 年有期徒刑。

是否值得借鉴和参考?

同年12月10日,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员高薇嘉,公然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言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劣迹艺人张哲瀚参拜靖国神社,被扒光、封杀后,可把我们这位“高老师”气坏了,多次为其摇旗、鸣冤。

甚至赤裸裸指出“精日艺人”张哲瀚的品风骨,全球都仰慕”。

还将自己这种叛国言行,自诩为“文人风骨”。

真是恶心她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

多次无耻言论,震惊了一众网友。

连基本是非观都没有的人,竟然可以在中国的高校任职?!还教书育人?!

再往前推,2018年12月10日,

江西宜春17岁的周某,在微博发表了20多条精日言论,一面否认南京大屠杀,另一面又说“屠刀之下无冤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因其丑化民族,已触犯法律,被抓捕归案。

@绵阳网警巡查执法 称:

对颠倒历史、数典忘祖、寡廉鲜耻的“精日分子”,必须严厉打击,严惩不贷,唯如此才能起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社会效果,才对得起80年前为国献身的几千万军民的忠烈英魂!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转发微博,并评论

“出现一个,打击一个,绝不姑息!”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2018年,甚至还出现了一个“认安倍当亲爹”的事件。

一个熊孩子,自取网名“司波达也太君”,多次在四川省绵阳网警的微博账号评论区下发布违法言论,一边恨自己生在中国,一边声称要认安倍当亲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笑过之后,便生悲凉。

多年的和平和安逸,

让多少子孙后代忘记了屈辱和伤痛?

小评

甲午战争赔款割地,南京大屠杀30万人化孤魂,731部队的毒气细菌活体实验等等……

说不尽的耻辱与仇恨,每一个华夏子孙都不该忘记。

可每一年,这样的一幕幕仍会上演

不断提醒着我们,爱国教育还需要再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屡禁不止的毒教材也让人义愤填膺。

一切的一切,彰显着我们教育上的不足。

学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是非观、国家观及大局观之所!

只有让青少年深入了解历史,了解那些曾给我们带来深重创伤的事件,他们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用一篇情感鸡汤唤起共鸣容易,

但需要多少的努力,才能让世界不忘“良知”二字的写法?

中国的孩子,祈愿您请将它刻进骨血,

永远严肃看待,永远心怀悲痛,

子子孙孙,千秋万代,永世不会忘记。

爱国不仅是底线,更是红线。

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精日分子,建议赶紧送他们出境认亲,别待在这片土地上恶心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