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婷 胡晓雪 潍坊报道

一边是功能性升级,一边是持续性拆除,报刊亭的去与留,始终是城市发展中颇受关注的话题。

在数字信息无孔不入的今天,纸质阅读似乎已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街头那一抹抹曾经承载知识与文化的报刊亭亦逐渐消失。然而,在这片数字化的海洋中,潍坊以一种创新的姿态,为城市的文化脉络注入了一股清流,多功能公益阅报亭的建成,将阅报亭与城市驿站相结合,不仅守护了城市的文化记忆,更为市民生活带来了便利。此举赢得了广泛赞誉。

曾几何时,遍布街头的报刊亭作为城市的“书香符号”,发挥着满足群众阅读需求、助力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报刊亭并不仅仅满足市场阅读需求,还是城市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然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传统的街头报刊亭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近年来,有关报刊亭的存废之争持续发酵,也曾多次引发报刊亭与城市文化关系的讨论。有的地方表示,报刊亭充当着市民精神食粮的“补给站”,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扇窗口,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当下,应将报刊亭保留下来;有的地方则认为,报刊亭大都占道经营、影响交通,甚至成了“杂货亭”,应该取缔。

城市文化建设中到底还需不需要报刊亭?放眼全国,一些城市拆除了大部分报刊亭;也有一些城市通过数字化改造和功能拓展,努力使报刊亭变成惠民便民的文化地标。

如此背景下,6月初,潍坊首个公益阅报亭于市人民广场落成并向市民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落成的公益阅报亭,不再是单一的报纸借阅点,而是融合了文化休闲与公共服务的多功能平台,是对过往“书香符号”的革新。在这里,不仅有多家主流媒体的报纸,更是与时俱进,增设了手机充电、食品加热、急救服务等现代生活所需的多项功能。这种将文化享受与生活便利巧妙结合的举措,不仅为阅读爱好者保留了一方净土,更展示了城市公共服务的人性化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项举措不仅着眼当前,更规划长远。潍坊市城管局计划短期内在中心城区公园、广场、车站等适宜区域新建19处公益阅报亭,其中部分阅报亭由原本的人民城市驿站合并改造而成。这不仅是对公共空间资源的高效整合,更是对城市文化建设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如今,构建“书香社会”已成共识,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需要布点更为密集、灵活、便利的报刊亭等设施作为补充,传播文化信息、延伸服务手臂。在如此背景下,公益阅报亭的设立,无疑是为“全民阅读”工程增添了一块重要拼图。在这个电子设备泛滥的时代,阅报亭不仅保留了纸质阅读的独特魅力,更可能以其实用性和便捷性,激发市民的阅读兴趣,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带来了一丝文化慰藉。

潍坊市公益阅报亭的设立,不仅是一项文化传承的实践,更是对城市公共文化建设模式的一次创新探索。它不仅让传统阅读在数字时代得以延续,更以其独特的公共服务模式,成为了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生动例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