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 —— 唐 王绩《石竹咏》

简译

石竹枝叶茂盛,郁郁葱葱,开满了鲜艳夺目的花朵。

常常担心露冷霜寒,无法保全石竹花那美好的生命。

怜惜石竹,也思考自身,此生真是我希望的那样吗?

在我还未降临人世的时候,究竟是谁令我萌生的呢?

何必纠结这些,顺其自然就好,有什么可惊恐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赏析

石竹也称洛阳花,多年生草木植物,丛生有节,花色艳丽,如果温度适宜,四时都能开花。

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石竹不仅花期长耐寒暑,还具有药用价值,花叶皆可入药。

所以,石竹花深得世人喜爱,王绩是名医王通之弟,精通医理,不恋仕宦,唯以医药济世。

相较于旁人,王绩对石竹除了了解,更多了一份怜惜之情,只愿好花常开,不被风霜欺零。

而这就是此诗前四句要表达的情感,“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晔晔”指美丽繁盛。

彼时正是石竹生命力最旺盛之时,枝繁叶茂,花开似锦,可霜露降临,石竹就会凋零殆尽。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想到此,诗人心中又是不舍和怜惜,还有深深的忧患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中间四句承上,由对石竹的叹惋怜惜,引申到对生命和自我的深刻思索,有彷徨也有苦闷。

花开有期,一年一会,岁岁年年,皆是如此,可人就不同了,韶华似水,时光匆匆催人老。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这是自然规律,没有谁青春永驻,长生不老,可是,来也并非我意。

人生短暂,自己又能留下什么呢?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王绩虽心念仕途,却又难有作为。

王绩天资聪颖,博闻强记,15岁时就被誉为“神仙童子”,20岁应孝廉举,被授秘书正字。

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王绩才华超众,自视甚高,有理想抱负,也期待才得其所。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隋唐之际的乱世,他的旷达不羁,总是很难立足朝堂。

一方面,他厌烦俗世,另一方面,又想建功立业,故他纠结也矛盾,才有了对生命的思索。

但他又是旷达的,能很快释然,“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过往不究,顺其自然就好。

而这也是全诗的主旨和情感的升华,由惜花到怜己,再到豁然开朗,足见王绩的旷怀高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记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隋末唐初诗人、医生,绛州人,出身世宦之家,王勃的叔祖父。

王绩生性简傲,旷达不羁,嗜酒如命,不愿在朝供职,地方为官,又常因嗜酒误事遭弹劾。

他在隋唐两朝都有出仕,但三仕三隐,总在出世与入世间纠结,怕难以显达又怕辜负人生。

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这是其自我总结。

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几番起落总不平,最终王绩还是弃官归乡,隐于山水田园。

酒诗自娱,撰《酒经》,写《酒谱》,改编琴曲《山水操》,著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虽仕途失意,但王绩旷达疏放,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参考文献

《新唐书 王绩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