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6月13日讯(记者 曹卢杰)6月13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17年开始,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以县域为单元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目前已有88%的县(市、区)全面完成调查任务,调查发现物种数更新至8842种,较2022年增加1939种,增长率超28%。

“江苏以全国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6%以上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以上的经济总量,国土空间开发强度高,资源环境负荷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尹荣尧介绍,多年来,江苏努力寻求高强度开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平衡,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路径。如今,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连续五年达到90%以上,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江苏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产品。

“一方面是陆生生物调查增长多,另一方面珍稀濒危物种大量出现。”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陆嘉昂介绍,对比2022年公布数据,陆生昆虫、陆生维管植物、陆生脊椎动物增幅分别为52%、40%、16%,共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76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物种132种。

陆生维管植物2800种,相较于2022年共增加801种。新增记录到荷叶铁线蕨、独花兰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长势良好,且种群有不断扩大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生脊椎动物521种,相较于2022年共增加72种。新增记录到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包括小灵猫、中华秋沙鸭等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鹰雕、白腹山雕等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陆生昆虫2933种,相较于2022年共增加1015种。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虎凤蝶、拉步甲和硕步甲3种,其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发现蕈(xùn)步甲和方胸青步甲等多个物种,不断打破历史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淡水水生生物2588种,相较于2022年共增加51种。随着长江大保护全面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长江江苏段鱼类及江豚数量明显增加。中华鲟、胭脂鱼、粗梗水蕨、水禾等珍稀濒危物种被记录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苏“物种宝库”不断扩容,且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出现,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调查范围进一步扩大,江苏基本完成了长江沿线、环太湖地区、宜溧山区等重点区域的调查任务,以及江苏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等生态工程产生积极效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物种栖息生境不断恢复,生动展现了“天上有鸟、水中有鱼、林中有兽”的美好画面。

据悉,江苏下一步将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主流化长效机制,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立法进程,推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全覆盖”,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水平,科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让社会公众更加切身感受到“山美水美生物美,风清月明生态和”的“美丽江苏”。

校对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