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中国唯一的女皇帝,生前生后都倍受争议。

武则天墓,同它的主人一样特别,从建成之时就成了唯一的代名词。唯一夫妻都是皇帝的合葬陵,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朝帝王陵,唯一用40万人都挖不动的陵,唯一被大炮炸过的陵……

为什么武则天墓可以至今独善其身、无人敢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风水师选址奇好,是盗墓者技术不行,还是墓葬本身设计精妙?让我们回顾历史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位大师选址,默契选中同一宝地

武则天墓位于陕西乾县北边的梁山上,名为乾陵。关于陵墓选址,还有一段广泛传颂的故事。

李治和武则天统治着天下,住在气势恢宏的大明宫里,享受着无上的权力和奢靡的生活。但他俩不满足于生前的荣耀,还想要死后的富贵荣华。

于是,他俩命令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分头去找寻建造陵寝的宝地。

袁天罡从长安出发,一直南下,遍寻陕西、四川等地,始终都找不到一块合适的地方。寻找数月无果后,他踏上了归程,希望能在归途中碰到漏网宝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袁天罡走到咸阳一带时,夜观星象,一颗彗星闪过,彗星所在方向有山峰耸立,黎明时山峰间紫气东来,宛若一名女子躺卧,三座山峰就像双乳和肚脐。

袁天罡认为这就是他要寻找的风水宝地,拿出身上仅有的一枚铜钱,埋在了宝地气运的正中心。

回到皇宫,袁天罡向李治和武则天汇报了宝地位置和风水情况。汇报后,李治和武则天惊讶的发现,袁天罡确定的地点与李淳风寻找的地点一模一样,都是乾县梁山。

与袁天罡不同的是,李淳风将一根金针插入了宝地气运正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治和武则天马上派人去寻找这根金针,当士兵将金针旁边的黄土揭开后,金针正好插入一枚铜钱的方孔中。这枚铜钱,正是袁天罡所埋。

最终武则天决定把陵寝建在此处,武则天死后,将国库三分之一的财宝带进陵墓里,后人估计有700吨。

这么多财宝,觊觎者自然前赴后继。

三波大盗挖掘,手段用尽无功而返

千百年来,无数盗墓者尝试找到乾陵的入口,但无论动用多少人员、手段如何精湛、工具如何变化,依旧难以动之分毫,全都望洋兴叹、无功而返。

其中,最出名的大盗有三波,一波动用人员最多,一波盗墓技术最牛,还有一波使用手段最暴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波大盗是黄巢率领的40万大军。唐末黄巢起义后,率领40万大军来到乾陵,想挖了李治和武则天的陵墓,得到里边的陪葬,以补充起义所需的钱财。

可是,艰难地挖了两个多月,挖出又长又宽又深的“黄巢沟”,仍旧没有找到地宫入口,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第二波大盗是盗圣温韬率领的数万人。温韬可是唐朝李家的噩梦,此人先后盗取了唐朝17座陵墓,把李家祖祖辈辈都扒了个精光。但唯独乾陵,成了温韬职业生涯的绊脚石。

在他们挖掘的过程中,屡出怪事。一个是只要上山,就会雷电交加、狂风暴雨袭来,但一下山天气又恢复正常。另一个是深挖到大石,撬开大石,冒出一股黑烟,数十人当场毙命,只好就此作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波大盗是民国时期的军阀部队。他们用上了先进且猛烈的武器,大炮轰、雷管炸,即便如此,还是没有找到进入墓穴的办法和途径,只能草草收场。

从古至今,前赴后继,无数人探索武则天墓,全部以失败告终,甚至连一砖一石都没找到。而一次意外,却向世人揭开了谜团。

四点精妙设计,保证陵墓安然无恙

1958年,乾县地区修公路,两个工人去梁山开采石头,雷管一响,意外炸出了一根长石条。长石条是人工打磨,还刻有花纹,显然是古代遗迹。

武则天墓的入口找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考古人员的深入研究,武则天墓修建的方法和工艺逐渐真相大白,有四点特征,是墓穴难以发现和挖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