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忻州网讯(梁春霞)6月12日,由忻州文化研究院新编的大型二人台现代戏《雁门关下》首演研讨会在忻州举行。该剧作为忻州文化研究院重点创作剧目,受到业内高度关注。多位专家对该剧特色、风貌及其在当下的意义和影响,进行深度剖析,并为该剧在艺术水准上更上层楼建言献策。来自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艺术研究院、省京剧院、省文联等领域的文化艺术专家,忻州市文化旅游、戏曲界有关领导和专家及《雁门关下》主创团队20余人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长级)张志仁,忻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贾玲香等出席。

大型二人台现代戏《雁门关下》日前在忻州剧院成功首演。该剧讲述了忻州雁门关下代州黄酒酿造企业坚守与传承的故事。全剧共五场,涵盖回乡救厂、家庭风波、黄酒情深、转型发展和滹沱水长等情节,展现了黄酒企业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故事。剧中反映了黄酒企业的困境与希望,两代人对酿酒技艺的不同理解,家庭矛盾与共济,百姓的艰难与温暖,乡村振兴的观念碰撞和美好生活期望,以及新一代企业家的时代思考与奋斗。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雁门关下》给予了高度赞誉。认为该剧将现实题材与地方文艺特色紧密结合,立意深远,主题鲜明,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旋律,并契合乡村振兴战略,展现了忻州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演员团队表演生动立体,风格清新自然,能触动人心。音乐方面,该剧凸显二人台特色,融合多样化音乐元素,传承中不断创新。舞蹈设计行云流水,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体现了二人台舞台艺术的独特美。此外,该剧在剧种传承上固本创新,是忻州二人台小剧种排大戏的有益探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专家们认为,《雁门关下》已经具备成为“好戏”的条件,具有巨大的潜力,建议进一步打磨提升,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并全力冲击省级乃至全国的艺术奖项。

专家们还就这部大戏的剧本、人物塑造、音乐表现、二人台元素等艺术细节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就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二人台稀有剧种进行了深入探讨。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长级)张志仁讲话

张志仁指出,忻州二人台小剧种成功演绎了一场大戏,这不仅是对二人台传统戏曲形式的宝贵探索,更是意义深远的创新。为了确保小剧种的持续生存与发展,需要在发展中坚守传统,固本创新,推出更多新颖而优秀的剧目,在保留自身精华的同时进行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忻州市二人台剧团在资金紧张、人才短缺的困境下,仍然勇敢挑战,成功上演了这场大戏,展现了极高的勇气与决心。《雁门关下》已经具备了“冲好戏”的基础,应当持续打磨与完善,让其成为精品,走出忻州,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忻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贾玲香讲话

贾玲香强调,打造这样一台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戏,市文化研究院和二人台剧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的成果实属不易。她希望创作团队能够虚心接受专家的建议,妥善平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持续改进和提升作品质量,为这部戏走出忻州、迈向更广阔的舞台而不懈努力。同时要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打通文艺项目与产业支持的连接点,共同为保护和传承二人台非遗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路向东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忻州文化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刘燕萍主持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一级导演李慧琴代表剧创团队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会领导及专家

与会领导及专家

与会专家及演职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讨会现场

来源:忻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