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0年7月8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发布了一篇文章,文章中称成都生物所的丁利和陈勤研究团队在与日本京都大学的课题组合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在2017年时发现了一种新蛇种!

这种蛇是在四川的雅安市发现的,由于和九龙颈槽蛇长相极其相似,所以之前一直被当作九龙颈槽蛇研究,但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大家发现它的外观和一些器官看上去和九龙颈槽蛇似乎又有所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龙颈槽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研究团队的工作人员们采集了它的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种蛇的基因确实与以往已经定性的蛇有所不同,于是决定将它但立出来成为一个新品种。

经过一系列的商讨,它们决定这种蛇命名为“螭吻”,全名“螭吻颈槽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螭吻颈槽蛇

什么,螭吻?对中国的龙文化有了解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螭吻”是龙的第九个孩子,它拥有龙头鱼身,还喜欢“吞火”,当然,它也能喷水降雨。

那么给这种蛇命名为“螭吻”,是因为它又什么地方的属性或者习性和传说中的螭吻比较相似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食火”的“螭吻颈槽蛇”·】—»

螭吻颈槽蛇属于颈槽蛇属爬行动物,这个属的蛇都是一些构造很特别的“大佬”,它们脖子的地方多数都长着两列微微有凸起的腺体,两侧还有比较明显的凹槽。

这腺体平时就是储存毒液用的,属于颈槽蛇属蛇类的“独门绝技”,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将自己的脖子立起来,然后低下脑袋把可以分泌出毒液的脖子顶向对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毒液有很强的渗透力,可以随着皮肤的黏膜和血液进入动物的内循环系统,麻痹敌人或使其失去意识。

不得不说这种攻击方式也是非常特别的,因为一般情况下有毒蛇会直接通过咬人或者喷射毒液的方式进行攻击,不会想要与对方“亲密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斑槽颈蛇

这个属的蛇有一些本身是无毒的,但它们会通过捕食某种有毒猎物并将其本身的毒素储存起来“备用”,比如虎斑槽颈蛇就是非常出名的“练毒大师”之一。

虎斑槽颈蛇本身是无毒的,它的牙对人类的伤害也是微乎其微的,但它可以在进食的时候将蟾蜍的毒素储存到“毒腺”之中,然后对这些毒素进行一定的处理,转化为自己可以利用的毒素,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挤压肌肉将它释放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斑槽颈蛇

看样子这个属的“天花板”蛇都拥有很多人们意想不到的“两把刷子”,那么螭吻颈槽蛇有没有某种出神入化的技能呢?

由于人们对螭吻颈槽蛇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它的“技能”可能只有“使用萤火虫炼毒”这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螭吻颈槽蛇

研究人员发现螭吻颈槽蛇酷爱吃萤火虫这种屁股发光的小虫子,这和传说中螭吻酷爱“食火”的特征有点类似,萤火中的英文名叫做“firefly”,意为“燃烧着的虫子”。

虽然次“火”非彼“火”,但这种食性也比较特殊,所以研究团队才给它命名“螭吻颈槽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螭吻颈槽蛇吃萤火虫

大多数人对萤火虫的印象就是它经常在夏天的晚上亮着它屁股上的小灯飞来飞去的,种群集中的时候就像星光掉落了人间,十分漂亮。

但这种梦幻又美丽的虫子是有毒的,它的毒液是非常高效的麻醉剂,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猎物失去知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美丽的萤火虫实际上是一种肉食性的虫子,它平时喜欢吃蜗牛和一些田螺等生物,找到猎物之后,就会用自己的嘴巴在这些“晚餐”身上扎几下,顺便将毒素注射进去。

然后这些猎物就会被麻醉陷入昏迷的状态,接下来萤火虫会给猎物们注射一种可怕的消化酶,这种消化酶能将猎物变成肉汁,然后萤火虫就可以开始享用自己的“晚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提一嘴,萤火虫的毒液对人类是没多大危害的,因为它太小了,如果被咬了用风油精涂一涂就可以了。

螭吻颈槽蛇在长期抓捕萤火虫来吃的时候也发现了萤火虫本身竟然带毒,于是干脆就将萤火虫变成了自己的“主食”,顺便从萤火虫的体内提炼一些毒素供自己“防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螭吻颈槽蛇

而之前经常吃的蛤蟆在它眼里似乎也不太香了,毕竟蛤蟆对它来说体型不小,并没有吃萤火虫来的方便。

就这样,螭吻颈槽蛇把自己硬生生的变成了一种“毒蛇”,虽然对于这种本身不产生毒素、靠炼毒本领成为毒蛇的蛇类动物,业内对其究竟属不属于毒蛇还有所争议,但它们使用毒液确实也是一种“生理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斑槽颈蛇

不过这些用毒腺来毒倒猎物的蛇虽然也有危险,但它本身的可怕性要远远低于自身会分泌毒液的毒蛇,因为它们“下毒”的方式并不像普通毒蛇那样简单粗暴,它没有办法通过咬这种常规操作毒死猎物。

所以人们在野外见到颈槽蛇属的毒蛇时,一般不会因为不小心招惹到它就命丧黄泉,只有抓住它摆弄或者伤口处皮肤黏膜碰到了它分泌毒素的位置,才有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斑槽颈蛇

如果只是被咬了一口或者接触到了它脖子之外的其他地方,大概率是没事的。

螭吻颈槽蛇本身也属于一种微毒蛇,除了毒液不是自己的之外,它的一次性排毒量也比较小,所以属于一种“温柔的毒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螭吻颈槽蛇

除“食火”之外,螭吻颈槽蛇有着非常低调奢华的配色,它通体以棕褐色为主,鳞片与鳞片之间还带着些灰蓝色的颜色,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锃光瓦亮的肚皮,对着光看颇有种彩虹映照在身上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螭吻颈槽蛇

神话传说中的螭吻浑身也披着流光溢彩的“战甲”,虽然它只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瑞兽,但一定程度上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当然,有可能是很多动物的拼拼凑凑。

螭吻颈槽蛇和王蛇不一样,王蛇的面孔看上去大多带着一种十分霸气的感觉,但螭吻颈槽蛇却拥有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看上去十分蠢萌,和螭吻的霸气倒是沾不上半点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螭吻颈槽蛇

俗话说“相由心生”,螭吻颈槽蛇长相有点蠢萌,生性也比较害羞,所以一般不会攻击人类。

而且平时除了吃萤火虫之外,螭吻颈槽蛇还喜欢加餐一点蚯蚓,当然,开心了下水抓条鱼也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螭吻颈槽蛇

螭吻颈槽蛇在蛇里面属于体型中等的个头,喜欢在附近生活,平时也不会喜欢出现在人类面前,再加上它的样貌看上去和其他颈槽蛇极其相似,所以过了一段“世外桃源”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经过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能发现更多基因不同或者形态不同的新蛇种,丰富我国蛇类的研究文献,让它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现颈槽蛇属一新种——螭吻颈槽蛇》2020-7-7
  • http://www.cib.ac.cn/xwdt/kydt/202007/t20200707_5619827.html
  • 红星新闻《专访“素贞环蛇”发现者:专业找蛇17年,曾多次被蛇咬伤,但最危险的是……》2021-3-28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454743370368201&wfr=spider&for=pc
  • 科学网《蛇类多样性研究新进展》2022-3-1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22/3/20223193952217052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