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据零食很忙集团披露,旗下品牌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全国门店总数已突破10000家,距去年11月份双品牌合并时的7000家,新增3000家,集团已正式变更为鸣鸣很忙集团(以下简称“鸣鸣很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随着零食量贩兴起,休闲零食行业激战正酣,率先达到万店或将巩固鸣鸣很忙在休闲零食市场中的头部地位,带动零食量贩细分赛道的供应链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有可能促使整个休闲零食行业陷入更加内卷的状态,价格战愈演愈烈注定带来对产品品质的压缩。

随着零食下游渠道长期向效率提升方向发展,跑出首个“万店”的零食连锁量贩还有多大增量空间?

[1]率先解锁“万店”里程碑

近年来,随着休闲零食市场逐步扩大,下游渠道展现出向效率提升方向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零食量贩门店快速兴起,由于其采取折扣零售的销售方式,相比于传统商超,其折扣价格更具有优势,符合当下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消费趋势,相比于品牌直营店,集合更多的零食种类又满足了下沉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成新零售时代的新增长点。

这其中,先后成立于2017年与2019年的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作为量贩零食细分赛道的跑领选手,于去年11月宣布战略合并,彼时二者在全国的合计门店数量已超过6500家。

差不多同期,另一布局零食零售板块的巨头万辰集团,先后整合了好想来零食工厂、来优品品牌零食、吖嘀吖嘀家庭零食、陆小馋量贩零食四大区域头部零食零售品牌,并将其统一命名为“好想来品牌零食”。官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好想来全国门店数量突破6000家,并正以平均每月新开门店数超500家的速度保持增长。

受此冲击下,传统休闲零食品牌也积极探索渠道变革。良品铺子在实施17年来最大规模的降价的同时,在湖北省开出超300家零食顽家新店型;盐津铺子则通过与头部量贩式零食店品牌深度合作,借此增强品牌影响力和渠道势能。

相关报告显示,2018年-2022年休闲食品市场规模从12323.1亿元增长到16715.8亿元,CAGR达到8.13%,而过去一年,零食量贩行业整体年增速突破114.6%,未来将达到千亿规模市场。

在今年的“万物伙伴生长大会”上,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公布2023年集团全国门店营业额达到200亿元。6月12日,双方正式变更为鸣鸣很忙集团,并宣布双品牌全国门店总数已突破10000家,距去年11月份双品牌合并时的7000家,新增3000家,预计年底前总门店数或将突破13000家。

[2]重量轻质式扩张后,还有多大增量空间

不过,鸣鸣很忙迅猛的发展势头,并不被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好。他在市场调研以及走访探店的过程中发现,鸣鸣很忙的扩张存在“只讲量但不重质”的问题,闭店率较高,部分城市的门店存在空有占地面积却撑不了半年就倒的情况,而由于相对缺乏质价比,消费者的回购率也不高,整体缺乏可持续盈利能力。

“据此来看,当行业步入一个高度内卷化的阶段,门店数量破万这一数据的含金量并不高。”朱丹蓬说。

而对整个零食行业来说,鸣鸣很忙率先达成“万店”成就带来的负面或许多于正面。在朱丹蓬看来,盲目扩张有可能会促使行业陷入更加内卷的状态,价格战也会愈演愈烈,反而对零食行业产业结构的改善、产品品质的提高、服务体系的升级以及客户粘性的增强,并没有太好的加持。“价格往下走,成本往上走,那就只能压缩品质的空间,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基于此,朱丹蓬表示,随着中国休闲零食市场在过去几年逐渐进入存量阶段,“虽有性价比但少质价比”的量贩零食未来增量空间不会太大,“应该还是趋稳,不会有大的涨幅”。

不过,身处其中的鸣鸣很忙不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开始通过尝试业态模式上的创新,如先后打造“超级零食很忙”、“零食很大”、“赵一鸣零食研究所”超级门店,以及聚焦产品品类细分开设了首家“纯辣”主题集合店,以此寻求打造在迈过万店门槛之后助推企业增量的第二曲线。

九派财经记者王芊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