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海峡青年论坛14日在厦门举行开幕式及主旨论坛,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精英、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人士共550人参与。会场内外,欢快的歌声、灿烂的笑容、年轻的脸庞……青春的身影来回穿梭,绘就了两岸融合大背景中的两岸青年群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到右依次为:杨于萱、张家诚、李亮颐、陈竹音

深耕已久VS初来乍到

杨于萱原本是台湾一位大学老师,为了鼓励学生们到大陆发展,她率先踏出这一步来厦门“探路”,成为一名社区营造师。当被问到如何将原本的中国古典文学专业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时,她兴奋地取下手腕上的一串文创香珠向大家展示。“这是纯中药磨成粉压制成的,是我们特地为厦门制作的清新香调,而它最开始其实是取自《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个性。”

杨于萱强调,我们周围的景观,平日里的饮食、穿着,其实都能在古典文学中有所体现,而这种文化与生活的联结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她说她觉得自己有时就像一个“挖宝人”,寻找出各个村落、社区的文化瑰宝,引导当地居民一起将生活的地方建设得更美好。

与已经在大陆耕耘多年的杨于萱不同,来自台南的大学生张家诚才到这里生活了一个多月。谈到这段时间吃到的大陆美食,他立刻表示自己最喜欢喝“蜜雪冰城”,有一次三天喝了5杯!

此次张家诚是以福建省海鲨棒球队运动员的身份参加海峡论坛的,而这支队伍,是第一支由闽台组建参加全国棒球赛的联队。张家诚说,福建的训练场地很大很漂亮,他与大陆队友们年龄相仿,语言相通,无论生活还是训练都没有不习惯的地方。之前他在台湾常玩一款棒球手游,队友们也很感兴趣,所以训练间隙大家也能一起休闲娱乐。

“新朋友”遇见“老朋友”

这是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学生李亮颐第一次参加海峡论坛,而今年4月,她曾随马英九访问大陆,感受不同城市的不同风情。“我今天特地起得很早,虽然因为云太多没等到日出,但我看到了厦门的海岸,跟台湾的风景很相似。”李亮颐说,她的外公祖籍就在福建,而厦门带给她的熟悉感,让她有了寻根的念头。

李亮颐表示,这次参加青年论坛主要是想来见一见之前在大陆结识的老朋友,也借这个平台倾听两岸青年的故事。因为这些经验平时在网络上不一定搜寻得到,自己也面临毕业就业,想要多方了解大陆的情况。她觉得,年轻人不用给自己太多的限制,大陆的优势在于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政策跟规划,台湾青年如果多去了解,或许就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地方。

台湾武打演员陈竹音则是海峡青年论坛的老朋友,如今她已经在厦门注册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她提到,国家越来越重视内容的输出与创作,而厦门不仅是两岸交流的先锋,也是影视文化行业的领跑者,比如金鸡百花也在厦门举办。

陈竹音表示,影视行业需很多配套,大陆拥有资源丰富、广阔且多元的舞台。对于内容创作有梦想和才华的年轻人,如果在台湾感觉到发展困境时,可以勇敢来大陆看一看,也许能得到不同的解答。

据了解,本届海峡青年论坛还有6个主题平行论坛以及“海峡金融论坛·台企发展峰会”等活动。6月15日起,部分台湾嘉宾将参加由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天津、四川以及福建各地市组织开展的两岸青年研学交流。(海峡导报记者 林静娴/文 俞舒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