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楚辞》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还是东方植物美学的集大成者。特邀请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灿撰写“楚辞里的植物”专栏。

湖南有“芙蓉国里”的美誉。它来源于唐代谭用之的诗:“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其实,谭用之暗用了一个典故,即《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要表达的意思是,在水里采薜荔,在树梢摘荷花,这类事情完全是徒劳无益的。因而这里的“芙蓉”,并非木芙蓉,而是水芙蓉,即荷花。

同理,另外两句诗,“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蹇裳而濡足”“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芙蓉”也是荷花。关于“芙蓉”一词的出处,我们找不到比《楚辞》更早的文献了。

成都简称“蓉城”,这里的“蓉”,确实是木芙蓉。其来源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说,五代蜀国的皇帝孟昶为了讨好爱妃花蕊夫人,命令百姓在城中种满木芙蓉。芙蓉也成了成都的市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史博览·人物》2024年第5期 《两种“芙蓉”花》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写晴雯去世,宝玉写了一篇《芙蓉女儿诔》来祭奠。这事发生在农历八月中旬,园中池上芙蓉正开;诔文写完之后,又悬挂在芙蓉枝上。这些说明,曹雪芹写的是木芙蓉。

从命名上来看,先有芙蓉,然后有木芙蓉,表明先有芙蓉之名的,是荷花。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夏天盛开,色香皆备。木芙蓉是陆生木本植物,秋天开放,一花多色,有色无香。

荷,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也是被先民最早栽培的食用植物之一。先秦时期,在汉字数量还只有几千个的时候,就对荷花各个部位进行了详细分类,创造了专属汉字予以命名。汉初时的《尔雅》总结说,荷花即芙蕖,水面上的茎为“茄”,叶子为“蕸”,茎在泥里的白色部分为“蔤”,花为“菡萏”,果实为“莲”,根为“藕”,莲子整体为“菂”,去掉果皮则为“薏”。

魏晋至唐,几乎所有著名诗人的笔下都出现过“芙蓉”。联系上下文就会发现,所指的基本上也都是荷花。唐以后,“芙蓉”一直可以指代两种植物,至于到底是哪一种,要放在具体语境中来看。大概这个名字太好听了,文人舍不得给某一种花专用。

今天的汉语中,如果没有特别所指,“芙蓉”就是木芙蓉。占据了此芳名两千多年的荷花,已经让位了。这对荷花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毕竟,它还有那么多雅称呢:莲花、芙蕖、水芝、水芸、水目、泽芝、水华、水旦草、玉环、六月春、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宫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红蕖、溪客、碧环、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静客、翠钱、红衣、宫莲、佛座须等。古人写诗填词的时候,可以根据韵脚、平仄、对仗的要求,灵活选择。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荷花又带上了宗教烙印。在佛经中,荷花分白、青、红、紫、黄五色,是为“五种天华”。其中,白者梵文音译为“芬陀利”,青者梵文音译为“优钵罗”。荷花从淤泥中生出,而不被污染,表喻佛或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又从中解脱,所以荷花是报身佛所居的“净土”。

文 | 吴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