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听昆曲十番,包一个长长的粽子、看一台生动的木偶戏……近日,浙江省遂昌县非遗中心结合端午假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有趣、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

“探非遗·承技艺·识民俗”——非遗体验闯关打卡活动设置了7个关卡。在赏昆曲十番、品昆曲茶艺环节,大家不仅了解了昆曲文化,还感受到了特色茶艺的独有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木偶戏。遂昌县非遗中心供图

木偶戏是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这个环节, 形象的道具、活泼的剧情、让小朋友们不仅认真地观看演出,还对老师提出的木偶戏知识问题对答如流。

茶园武术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大家从学习武术礼仪开始,再到亲身体验棍法等动作,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端午包长粽是遂昌的传统习俗,包长粽技艺也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卷粽叶、放糯米、加馅料、用力捆,粽叶在手中上下翻舞。6月8日至6月10日,遂昌长粽“龙”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长粽“龙”以箬叶包裹为龙身,全长10米,取传统龙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遂昌长粽“龙”展览。遂昌县非遗中心供图

遂昌长粽不仅是特色美食,还是遂昌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粽子包得越长,表达的情意越深重。当地小孩在10岁生日那年的端午节,外婆家要送长粽,粽子越长,寓意小孩长得高、长得壮、寿命长;高中状元的吉祥物是粽子,所以遇上孩子高考的,家人也会包粽子图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长粽体验。遂昌县非遗中心供图

遂昌县非遗中心还举办了“摊”玩集市·触摸非遗——非遗走进遂昌西部乡村活动。非遗传承人在展示之余,手把手地教游客体验和认识畲族彩带、遂昌黑陶、蔡和脸谱等非遗项目。黄米粿、发糕、玉米饼、麻糍等遂昌美食,也吸引游客驻足品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遗走进遂昌西部乡村。遂昌县非遗中心供图

接下来,遂昌县非遗中心将持续做好非遗项目的挖掘和推广,让文化“活”起来,着力推动非遗传承与遂昌金矿、乡村旅游等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