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美丽心灵》围绕着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传奇一生展开,剧情十分有看点,可以说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真实再现。

作为数学家,纳什有着天才般的头脑,但同时,他患有精神分裂症,也有着疯子般的一面,而且这一疯就是三十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纳什因为孤独,在脑海中分裂出了浪子室友来鼓励他,支持他,后来又有了小侄女玛西,再后来因为对更高层次的追求,又分裂出了帕彻

这是他孤独生命里的光,是支撑他走过孤独的求学路,探索路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最后仍用自己的理性,压制住了这些幻觉,最让人感动的是,纳什的病从来没有好起来过,他只是用他强大到可怕的理性压制住了自己,因为现实的艾丽西亚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虚幻与孤独的“残酷”之美

天才的故事开始于人才济济的校园之中,看起来沉静而和谐的校园中实际上压力重重,充满着挑战的气息。

纳什作为一个性格孤僻的数学天才,在人际关系与交往中却屡屡碰壁,很难与周围的人很好地交流,更难以融合在人群中,这也成为他后来精神孤独的源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中的纳什没有朋友,更没有女孩儿愿意和他交往,于是他变成了人群中那个总是独来独往时而还会被嘲笑的人,他的世界中只有数学,充满了数字的奇迹。

后来,他的生活中突然来了一位和他“志趣相投”的室友,他们一起谈论数学,一起喝啤酒聊人生,成了彼此信任的挚友,也似乎只有这位朋友才能真正走进纳什的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次和同学们在酒吧里谈论女人的时候,纳什意外地产生了博弈论的灵感,这个伟大的发现让他赢得了别人的认可,有机会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

与此同时,在纳什的课堂上,他结识了日后和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终身伴侣,他美丽聪明的妻子艾丽西亚

这一切看起来都如日中天的背后,却危机四伏,总是有着晴天霹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纳什被任命造五角大楼和在麻省理工学院做教授,事业上蒸蒸日上,他甚至出现在了《财富》杂志的封面上。

同时和自己那个知心室友的关系也愈来愈好,他总能在他最需要安慰时出现,给予陪伴,而有一天,一个神秘人物的出现让纳什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纳什像往常一样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时候,一个自称是国防部官员,名字叫做威廉·帕彻的黑衣人把纳什拦住,并声称想让纳什帮助他完成任务。

由于纳什具有超出一般人的对数字的感知能力,所以这项重要的秘密任务一定要让他来完成,那就是解读一些重要情报中的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要想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和家人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影片在这处埋了一个小小的伏笔,细心的观众在影片的最后才能发现各种玄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帕彻关切地问纳什为何没有亲密的家人和关心他的朋友?

纳什略带失望地解释了自己的性格孤僻,不愿意和人打交道的特点,所以人们不愿意和他交往,甚至嘲笑他,没有人喜欢他欣赏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帕彻说了一句:“你显然在和人们沟通上有所欠缺。”纳什也并没有否认,其实这是纳什自己内心同自己的一段对话。

后来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纳什被帕彻领入了一幢白色大楼里边。

在那里纳什同一群和他一样被分配了重要任务的人一起做秘密工作,随着任务量的加大,在妻子看来纳什变得越来越不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纳什自己也因为这一重要任务感到压力巨大,更加难以和外界交往,这一不正常的行为被妻子发现之后,妻子便意识到了什么。

最终发现了纳什已经患上了精神分裂,他看到的挚友以及挚友可爱的小侄女、那个穿黑衣的警察官,都是纳什自己幻想出来的并不存在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音少,弦断有谁在听?

人作为一种群体动物,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脱离社会群体的人就如同离群的孤雁一样,情感上势必有难以弥补的空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在社会之中,就会需要被朋友关爱,需要被认定被认可。

而纳什却无疑是社会的一个离群者,被社会所排斥,每日与孤独为伍,发自心底的寂寞难以摆脱,根深蒂固,曲高和寡,他数学上的天才更加使得他和社会不能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天才的幸运和不幸在于,自己的内心丰富到有一片海,却很难有人可以走进他心里,成为知己。

而纳什心中对朋友的渴望、希望被人认可的愿望却变得越来越清晰,在现实中却一直被压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这一愿望便在梦想或者是幻觉中被表现了出来,在纳什的那个虚拟的美好的世界里,有挚友、挚友的小侄女以及警察局官员,都是纳什内心缺失的不同的表现形式。

那个挚友陪纳什讨论橱窗艺术,和他聊人生,在他需要的时候总能出来给他鼓励和支持,同时他又无所不能,可以实现纳什永远无法办到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体现了纳什在现实中不被人理解,缺少朋友和知己,同时对现实的各种羁绊难以解决,通过幻想的“万能”室友来实现。

那个可爱的小女孩的出现,则展现了纳什完全真实本质的自己,那个善良,寂寞,渴望别人关爱的自己,是真实自我在思想里的幻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警察官的出现,给纳什安排了重要的任务,暗示了他对社会对自我认可的需求和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实现。

这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最基本最强烈的方式,同时也体现出了纳什内心的英雄情结,希望自己可以拯救世界,为后来获得诺贝尔奖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纳什逃出了现实羁绊重重的生活,走进了一个他幻想的美好的内心能够表达的虚幻世界,却找不到理性的归途。

这一切的源头,则是来源于现实的孤独。

即便最后纳什意识到了自己看到的美好都是不真实的,从内心的深处却还是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纳什无比清醒而痛苦地注视着自己的那些个病态,那些他听得见、看得着的和他说话的室友、小侄女,还有警察官。

那些鲜活地存在于他的世界中,无时无刻不给他带来快乐的朋友,就那样存在着、参与着他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纳什又不得不从自己的感官世界中脱离出来,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其实都不存在,尽管美好,尽管和现实世界的冰冷有着强烈的反差,却依旧不是真实的。

而和势利残酷的现实世界相比,纳什想象中的好友之间的情感是那样的真挚而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设置也是影片对“孤独”最有力的阐述和表达,对这一永恒主题的探寻与最极致的显现,在美好的幻觉和残酷的现实之间纠缠,在微弱的理智下苦苦寻找着重返心灵的归途。

既矛盾而痛苦,又充斥着无奈。

那种幻想的世界确实比现实好得多,但它并不存在,不真实,人也只有活在真实的世界中才不会走向毁灭,很多时候最真实的东西不在脑子里,而在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妻子不离不弃的“真爱之美”

这个世界上,能够战胜一切,引领人们走出黑暗与迷茫,在迷雾中点亮人心的,只有

即便孤独那么深刻,那么难以战胜,爱却能驱散人们黑暗的内心,融化冰封千年的冰雪,并引领人们走向回归心灵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在和病魔斗争的过程中难以分辨真实和虚拟,在精神世界里用微弱的理智和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对弈,在爱的平衡下,理性和幻觉在思想中同时存在。

但无论怎样,纳什仍旧能感受到妻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不离不弃的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西方对爱情神话般的描绘无不体现在了艾丽西亚身上。

这个美丽聪颖的女人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什么是“无论贫穷,疾病,年老或是悲伤,困境,我都将爱你,直到永远”的誓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纳什活在自己的世界,不能从中解脱,甚至有可能做出伤害妻子的事情,艾丽西亚却依然选择不离不弃,陪伴在他身边同病魔作斗争。

最终在一场大雨的洗礼之下,纳什的头脑和心灵都被洗净,也终于在妻子即将离开时觉醒,天才也在最后一刻被天才的头脑所拯救,并认识到了自己的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艾丽西亚最后望着纳什的眼睛说道:“只有你,我,还有我的心,这才是真实的,能让你从梦中醒来的东西不在你脑子里,而在心中。”

也正是在妻子爱的引导下,理智占据了上风,在其后和病魔进行的长达十几年的博弈里最终取得了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最后纳什仍旧能看见那几个虚拟的人,但是他们离他越来越远,再也不会过来和他说话,更不会走进他的生活,因为他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关爱,已经没有他们的位置。

纳什妻子的爱将理智重新引领回到纳什的心目中,使他获得了心灵完整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纳什在妻子的规劝下回到了学校上课,从异想世界中回归到真实生活,对人生也有了重新的领悟和认识。

同时通过和更多的人接触,学会了人际交往的方式,大脑和心灵的博弈中获得了平衡的方式与技巧,也像其他的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一样获得了别人的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尊敬的方式,更是大家对于纳什贡献的认可以及克服病魔的毅力和韧性发自心底的崇敬。

当然,这部电影中美丽心灵侧重强调的更是纳什妻子艾丽西亚的人性之美。

她让人们为之折服的不仅仅是其外在的美丽和内心的聪慧,更是其从头到尾对爱情坚贞的守护和在丈夫陷于病魔时的不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丽西亚自己曾这样说过:“有时,我觉得这是一种义务,有时也曾因为自己想离开他而感到愧疚,但是当我的眼睛注视他的时候,我觉得,他就变了,变成了我所深爱着的人。”

而纳什在最后的颁奖典礼上也这样说道:

“You are the reason I am,you are all my reason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人们对电影的评论,在很多情况下是对人性的感悟与体察,之所以讨论人性,是因为人性的本源都有光辉的一面,都有令人感动的部分。

电影中那些被人物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以及生命和客观世界无法挑剔的碰撞,使得人性成为被表现的重点和亮点,也是情感的一大重要突破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命与客观世界之间有着难以改变的或是纠正的羁绊,也正是这种羁绊,让情感和生命在此得以表达和升华,这亦是电影的精髓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