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如果说过去一个时期,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多依靠法律、标准和行政这类约束性手段,那么,北京可持续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更多要依靠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更加主动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说:“ESG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

《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日印发实施。该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强化信息披露为核心,以ESG生态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评级体系高水平特色化发展为支撑,以丰富和深化ESG实践为动力,以试点示范为引领,以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为保障。

环境社会治理(ESG),是一种充分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等非财务因素的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实践,目前已成为国际国内主流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框架体系。国家层面出台的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也指出,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

来现余表示,加强ESG体系建设对推动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其生态体系涉及金融、咨询、评级、鉴证、标准、信息等多种服务业类型,ESG关联的服务业是北京市新型服务业重要发展方向。推动ESG体系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北京市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动能。

事实上,北京作为各类生态资源最为完备的地区,ESG发展具有良好基础。据专业机构统计评估,截至2023年年底,在京上市公司(包括A股和H股)独立ESG报告披露数量达到363家,独立ESG报告披露率达56%,披露数量和质量均处全国领先水平。

北京旨在建成ESG发展全国高地和国际代表性城市,这是其2035年的目标。到那时,北京ESG体系高质量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ESG体系建设更加完备。而到2027年,北京ESG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生态体系加快形成,在京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力争达到70%左右,这是当前的第一阶段目标。考虑到自然增长和一系列政策出台后的促进作用,专家均表示有较大的信心。

核心是强化信息披露

在《实施方案》所列的主要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强化信息披露。

今年以来,有关ESG披露的一系列标准相继出台。2024年5月1日,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实施。5月27日,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明确推进中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规范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

在安永可持续发展服务合伙人李菁看来,前者意味着A股首个统一、标准、实用的ESG披露标准正式落地;后者这则征求意见稿,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统一可持续披露准则时代。

不久前,上海面向涉外企业、苏州针对工业园区也出台ESG相关行动方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副院长王凯表示,在此背景下,北京市率先制定出台综合性的《实施方案》,对于北京市在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北京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企业,在国际性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首都高质量发展要求,自主制定一批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将逐步推动在京上市公司按照交易所要求披露ESG信息,积极推动营业额、总资产或员工人数超过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率先披露。

北京将开展两大试点。一是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展ESG创新发展试点,支持企业开展ESG评价、ESG咨询等服务,支持ESG表现优秀的企业参与城市副中心政府投资、政府采购项目;二是支持北京市丰台区发展ESG服务生态试点,积极吸引一批律师事务所、ESG评级机构和鉴证机构等国内外ESG专业服务机构,完善ESG披露、鉴证、战略、法务等生态服务链。此外,还将促进京津冀ESG协同发展。

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国际可比

根据《实施方案》,北京的ESG评级体系将体现“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国际可比”三大特点。

“把国际标准和本国特色兼收并蓄,是各国监管机构和资本市场在制定ESG政策时都会遵循的国际惯例。”李菁表示。

她介绍,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2023年6月发布相关准则,旨在打造一套全球各国资市场在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基础数据,也被认为是“基础线”。但是各国的产业结构、资本市场当中主流的企业发展水平和阶段不尽相同,像新加坡、欧盟以及金砖国家巴西等,它们在落地这一基础线政策时都融入了本国特色和相关要求。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资环处处长方明成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以乡村振兴为例,这是中国发展到目前的一个新的需要着力推动的领域。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可能已经完成这个任务,有的欠发达国家还未达到这一阶段。将这一指标纳入体系,既体现中国特色,也是旨在鼓励企业参与乡村振兴。

同理,北京特色也反映了北京当前发展阶段需要企业关注和支持的领域,比如反食品浪费。方明成说,北京餐饮消费数量庞大,许多粮食、蔬菜通过外部来保障,北京还专门出台相关条例,反食品浪费对北京这样的城市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披露就意味着关注,也意味着企业会采取措施不断改进”。

反食品浪费也被纳入信息披露专题中。《实施方案》提到,加大重点领域信息披露力度。积极推动重点碳排放单位,以及重点用能、用水、用塑料等能源资源消耗单位、餐饮和食品经营单位在现行相关报告制度基础上,大力探索开展能源资源节约、反食品浪费等专题信息披露。

ESG评级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王凯认为,企业未来的方向是,既能够与国际标准对接,同时要讲好中国故事。

多措杜绝“漂绿”现象

当前,市场上已有一些企业进行ESG披露时出现“漂绿”行为,即表面宣示自身对环境友好,实际反其道而行,营造“环保”假象。

“一旦企业被发现‘漂绿’,那么企业将来被投资的价值,被社会、被行业认可的程度就会打折扣。”方明成说。

针对企业披露假数据或数据披露不足的情况,王凯表示,《实施方案》提出相应策略,比如,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的制定。企业按照框架披露,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漂绿”。此外,建立信息披露鉴证制度,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均能发挥作用。

除了鉴证制度这种“外生力”之外,李菁还建议企业提升自身的“内生力”。她观察到,有的企业“想披没法披”,数据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充分。这就要求企业提升ESG内部管理水平,充分夯实ESG管理架构,将环境社会治理当中可量化的数据,由专人、专岗、专部门收集整理,同时实时监控ESG的潜在风险。

“ESG 这个工具,不是只给大企业用,中小企业有积极性的,也无需花很大的代价。”方明成提到,北京绿色交易所具有一部分绿色公益服务的职能,可为愿意参与ESG披露的中小企业提供轻量化的ESG披露平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