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网文很“热”。

日前,2024阅文新晋白金大神、新晋大神作家名单出炉,成都网文作家金色茉莉花摘得“大神荣誉”;12日,2024阅文创作大会在安徽黄山举行,数百位网文作家、漫画家、动画及短剧创作者、影视行业从业人员“顶峰相见”,探讨当下网文行业的新模式;13日,第五届“金熊猫”网络文学颁奖活动在成都举行,涌现多个反映巴蜀文明的优秀网文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顾国内网文产业,从阅读市场到IP市场,网文总产值已突破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如今,网文出海之势渐成规模、传播半径不断延伸、覆盖范围持续扩展。

作为“网文重镇”的成都,在全国作者数量和作品影响力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琅琊榜》等口碑与质量俱佳的网络文学作品,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庆余年》等网文影视化现象级作品,都昭示着这座千年古都丰厚的文学家底。

成都网络文学如何以天府文化为题,推出精品力作?如何在网文产业上下游“直挂云帆”,加速网文IP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文按下“出海”加速键

2011年底,在成都一家出版社工作的袁野将QQ昵称“爱潜水的乌贼”当作笔名,加入了网文创作队伍。“内心积攒了很多想法和故事”,在想象力加持下,他书写了一部又一部的网文佳品。其作品《诡秘之主》融汇了西方奇幻元素与蒸汽朋克结合,2020年完结至今持续受到国内外读者热烈追捧。

在中国网文“出海”之旅上,爱潜水的乌贼的出现,无疑让“出海”按下了“加速键”。连载期间创造了全球网络文学订阅纪录,总阅读量高达2500万次,被外媒称为“属于所有地球人”的作品。

在爱潜水的乌贼看来,网文“出海”是一种必然,高质量作品愈来愈多,加上翻译水平的提高,中国网文就更容易“被看见”。

成都创作品类繁多

纵观网文里的成都创作,作品覆盖科幻、仙侠、玄幻、游戏等品类,正是网络文学类型流派百花齐放创新发展的缩影。

在第五届“金熊猫”网络文学奖获奖名单中,记者观察到,与以往相比,本届网文获奖者作品中地域特色浓厚,反映巴蜀文明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荣获“文化传承 烟火成都”主题创作单元金奖的《橙子大侠历险记之穿越成都三千年》,便是以穿越探险的形式,将成都三千年的历史脉络在主线故事中一一呈现。

“自蚕丛氏建立古蜀以来,三千余年的成都历史精彩纷呈。成都厚重的历史文化就如题材的宝库一般,给与创作者养分。对古蜀文明的深入挖掘,让我笔下的故事既有神秘之趣味又有文化之意趣。”其作者陈国忠如是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的,近日跃升为阅文“大神”作家的金色茉莉花,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历史迷。他的代表性作品《我本无意成仙》,便是以四川非遗技艺为主题,以历史人物为素材,开掘了传统文化之美。他告诉记者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正是他的作品讨论热度很高的地方。在他看来,当下,许多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所以对网文作家来说,以网文为载体,去焕新表达传统文化也十分具有成就感。

成都放大网文IP势能

成都对于网络文学的大力扶持由来已久。早在2019年,第五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暨首届四川网络文学周已在成都召开,并决定在成都打造西部地区首个网络文学产业园。同年,“文墨蓉城·悦游天府”全国知名网络文学平台成都宣传寻访活动也圆满举行,多名全国知名网文平台负责人和成都网络文学联盟作家与会。

连续举办五届的“金熊猫”网络文学奖已在全国范围内积累起相当的行业影响力,有效挖掘出一批极具潜力的网络作家及作品,激发了网络文学创作活力,涌现出《孤城记》等佳作。

网文产业发展不止IP前置,还需要打通上下游,加速IP转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影视、动漫、微短剧等赛道正成为网文产业的重要增量。

近年来,成都高度重视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据统计,成都市目前有影视企业接近2000家,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相继涌现出《哪吒之魔童降世》《十万个冷笑话》等一批现象级文创IP和《故乡,别来无恙》《再见,李可乐》等优秀作品,2023年全年超50个影视作品剧组来蓉取景拍摄,大大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吸引力,同时孵化出一大批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剪辑等专业人才,为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孵化提供了强劲支撑。

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成都八角沃克公司是成都最早一批介入微短剧赛道的公司,总经理杨琼告诉记者,成都的网文资源可以与微短剧产生“化学反应”。他们很早就在经营网络文学作家的短剧剧本改编,推出了好几款爆款短剧,保持每月五部的产量,提升网络文学IP的生产效率。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泽登旺姆 图据主办方 本报资料图责任编辑罗皓编辑王钟婧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