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馅饼,免费领礼物还组织旅游

“看了你们的报道后,我更担心了。”宋女士告诉记者,本以为很理性的婆婆没想到也掉进了保健品诈骗的陷阱。宋女士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家楼下开了一家羊奶店,店开了之后也不像正常超市那样卖羊奶粉,反而是一群老头老太太排着队领小礼品。

“本来也没有当回事,今年以来,我发现婆婆往家里拿一些鸡蛋、挂面之类的小礼品,我就问她,这些东西哪里来的,这才知道,是从楼下一个羊奶店领的。”宋女士说,注册一下成为会员之后每天签到就可以领一些小礼品,老人们很高兴。

后来,宋女士了解到,注册成为会员的老人会在手机上听所谓的营养专家讲课,每天还能领红包。“会推销这款羊奶粉多么的好,老人们听直播回答问题会发放优惠券等等,一些老人就买了,后来不买的老人就逐渐被踢出群。”宋女士的婆婆买了两罐羊奶粉,“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啥,老人喝着说很好,我们也不敢再说啥,免得惹老人不高兴。”

宋女士告诉记者,最近,这家奶粉店要组织会员们免费旅游。“我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担心,不想让婆婆去,但是婆婆就是不听,说是跟几个阿姨都说好了,一起去体验体验,反正是免费的。”

跟宋女士遇到情况十分相似,市民孙女士也碰到了类似养老诈骗的情况。“我爸今年70多岁了,前一阵被邻居拉去体验一款理疗产品,后来买了一个,我了解到这一个理疗产品2万元左右,不过老人没有拿回家,老人说如果他能拉到别人来体验并且购买,他每个月会有200元钱的分红,现在我就担心这个店跑了。”

说起送礼品、讲课,市民刘女士反映她遇到的一件事。“有一天我坐公交车回家,下车时几个业务员就加了我的微信,告诉我一元钱能买15个鸡蛋,我就买了,之后她把我拉进一个直播团购群。”刘女士说,群里全是老年人,有人在群里发直播链接,他们每天看健康直播就会有红包领。“每天2.46元,连续看两天直播,第三天就可以再去店里领15个鸡蛋,工作人员会进行统计。很多老人去领,并且谁去领群里的工作人员会通知,如果不通知你你就来了,是不会给你鸡蛋的。领完这15个鸡蛋后,工作人员就开始讲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领取礼品的超市

刘女士说的这家店就在金水路宜川路路口东侧,名为某某润甄选超市。14日下午,记者来到了这家名为某某润甄选超市的店,此时店里并没有老人听课,门头上打着平价超市的“超市”并不像其他超市一样销售商品,记者进去询问,甚至连一瓶水都不卖。

“在直播链接里,健康养生专家说得非常具有鼓动性,最近他们又开始卖一种叫海参肽饮的东西,说是什么病都能治,‘你们现在就是亚健康状态!’‘这个海参肽饮原料是从冰岛运来的’等等,我感觉就是个骗子。”刘女士说,由于这个店在公交站旁边,不少老人坐公交车过来听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留言:老人被骗方式五花八门

“现在好多专门骗老年人买保健品的,打着秒杀、一元团购的超市牌子,说是超市实际上就是卖保健品的店,执法人员应加大管理筛查。子女也多注意一下自己老人,老人年纪大了心软,很多是那种年轻人阿姨叔叔叫着,就被忽悠了。”大街小巷突然冒出的各种老年人排队领礼品的店同样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在半岛都市报官方微信一篇阅读量超10万的稿子《青岛一老人突然去世,家属整理遗物时发现…顿时气炸!》留言区,众多网友纷纷留言,讲述自己身边的老人遭遇养老诈骗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马路不让60岁以下进去购物的超市,前半截是超市,后半截洗脑。都回去问问自己家的老人吧。”“俺家老公公前几年,今个买个洗脸盆几千说治病,洗洗能给身体内的毒排出来,洗洗水都是黑的说明有毒,后来又要买什么汗蒸被还是啥,也是几千,咋劝都不行,最后找人买了个几百的,没几天又要花一万买床垫,花几千装了个净水器根本就不会用。”“我妈也是,天天有邻居大姨来喊我妈,美其名曰去听课领鸡蛋,结果花了4000多买回来一些钙片,还非让孩子们也吃,一顿批评教育,还被我妈凶了一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留言中,不少网友希望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消除养老诈骗滋生的土壤。网友@Winter表示,“我们老人也是这样,怎么劝都不听,彻底被洗脑了。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周边很多邻居老人都是这样。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切实加强监管,多查查市面上的健康理疗店,保住老人的养老钱!”网友@李薇佳表示,“管不住长辈,一说就翻脸,连问都不敢问,那个仪器宣传的,瘫了都能重新让你站起来。真希望市场监管能出台相应政策,好好管管这些虚假宣传骗老人钱的违法商家!”

实际上,披着各种外衣紧盯老年人钱包的养老诈骗分子也有不少受到法律制裁的。据媒体报道,几年前梧州警方就打掉了一个披着羊奶店外衣诈骗老人钱财的团伙。该团伙以“畅某优”羊奶店为依托,通过开讲座、赠礼物、免费旅游、付款返现等方式忽悠老年人交钱成为店铺的会员,诈骗了80多名老年人,涉案金额达4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统计的老人观看直播视频的时间长短。

手法:直播讲课推销产品,线下现金交易不留痕迹

记者了解到,保健品类养老诈骗常用的手法就是线上讲课推荐、线下现金购买的方式。“在线上讲课大多数不会通过大的平台,一般会在群里发一个链接,因为群里的人员都是一对一拉进来的,在发送链接的直播间里讲得天花乱坠,讲课结束也没有回放,因此即使他们虚假宣传,老人发现上当受骗后也没有任何证据。”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一些专骗老年人的店都很有经验,你看好了直播间里宣传的产品,他们会让你联系跟你对接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会跟你沟通,付钱也是通过现金的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好像什么都说了,但是你又找不到他们说过或者虚假宣传、付款的证据。这一招实在是太狠了。”李先生说,他的父亲之前买了一个养生床垫,最后去维权,找了市场监管局,什么证据也提供不出来,“只能吃哑巴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老保健品走入直播间,让老人们更容易被忽悠,治理直播带货乱象迫在眉睫。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禁止利用互联网发布处方药广告,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办法》要求,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广告,应当在发布前由广告审查机关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起草的《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也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直播带货从业人员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保健食品广告,也不得以“全网最低价”等不实表述误导消费者。除了直播带货人员要遵守相关规范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虚拟形象也要参照合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