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油价的讨论热度一天不如一天,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件好事儿。

乘联会预估,5月份电动化产品的销量占比要达到47%左右,如果算上一部分“蓝牌混动”,那么这个市场格局将会呈现出50%的撕裂式格局。

也就是说,5月份,买纯燃油车的人,只剩下50%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50%的消费者,不是选择的纯电动车,就是油+电的混合动力产品,所以,关心油价的人就比之前少了很多。

为什么?

虽然在绝对保有量上,燃油车依然是主导位,但电动化疯狂的增速,已经在市场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议题:选择新能源还是选择油车,已经成为了一个新时代的讨论方向。

也就是说,对于很多人来说,讨论电动化带来的全新生活场景,要比讨论油价从7块2涨到7块6,更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我们之前也分析过,油价涨一块钱,其实对于用户来说并不会造成太多干扰,无非就是油价高了少开车,或者油门踩轻一点,更多的是开车时收敛情绪。

算算账就知道了。

一台百公里8L的油车,一年跑一万公里,每年就要消耗800L燃油,每升燃油涨价一块钱,一年也就要多花800块钱。

我相信这800块钱的油价上涨成本,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会有太大的经济压力,最多只能算是一个额外支出,毕竟日常浪费的花销远比这个要多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来越多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再去关心油价涨跌带来的直接影响,因为本身也没有直接影响。

更何况在如今的电动化时代中,油价更不重要了,在50%的电动化消费者中,有大量的消费者买的是纯电动车,也就是现在后入局的消费者,这25%的消费者可以彻底和加油站说再见了。

另外25%则是混合动力车型,百公里油耗只有4L左右,前100km还可以使用纯电行驶,燃油消耗量,每年一万公里能达到300L就已经很不错了,相比于传统燃油车,节省率在6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油价高不高,自然就不重要了。

目前的乘用车发展,是向着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如何把一台车做的更方便,更舒服,更智能,更安全,比之前的传统燃油车更加具有吸引力。

尤其是95后、00后消费者开始入局,他们的世界里是智能、科技,一台传统意义上的油车,显然不能吸引他们,这也是最近半年,电动化、智能化渗透率突飞猛进的核心关键,新派消费者入局,老一派的内燃机+变速箱动力结构,无法满足用户的核心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油价其实是在聊最近的诉求,但目前的消费诉求已经转变,更多人关心的是这台车是否可以提供更好的娱乐化感受。

企业也在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转型,新产品的油耗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