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国企集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总部位于省城,在各县区均设有二级分公司。我所在的二级公司就在县城,三级基层单位都分布在乡村。

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苦于没关系没背景,也没赏识我的贵人相助,只能把青春扎根在这片大地上。所以,有些人讴歌知识分子扎根一线,乐于奉献,其实,谁乐意奉献呀?扎根一线,不是没办法嘛!

我在一线单位扎根几年后,熟悉基层、精通业务,平时喜欢写一些稿子。因为在一次征文中荣获一等奖,无意被二级分公司张副总发现,把我借调到机关部门写材料。

借调是体系内的“普遍现象”,机关人满为患、人浮于事,但永远“缺人”!不是“缺老爷”,而是“缺苦力”。机关部门养着一群“关系户”,谁也不敢得罪,他们十指不沾阳春水,苦活累活就抽调基层年轻人来借调干活,拿捏的就是基层人员想调到机关的心态,白用谁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基层人员,当然知道借调就是“出苦力”。我还是愿意被借调,不就是为了抓住一次“留下”的机遇嘛!在基层一线太苦了,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上面一句话,基层跑断腿。关键是工资低,医疗教育条件差,自己可以把“根”留住,但总不能让老婆孩子也永远扎根在偏远乡镇吧?

二级分公司的机关里,真的符合二八定律,20%的老实人干了80%的工作量,80%的“关系户”只盯着那20%既轻松又有油水的工作。尤其是这种写材料的工作,好汉子不愿意干,孬汉子干不了,但凡家里有关系,谁会写材料啊!

我来借调时就“同情”张副总了,别看张副总贵为领导,其实他也抓不到用得趁手的干将,他手下的一群下属,几乎没有一个“能打”的,他只能把我借调过来。接手之后,我才知道我这是掉入了“深渊”,这个工作太苦了,而且特别憋屈。

我们体系内的人经常嘲笑那些“笔杆子”:掉头发、尿黄尿、省老婆、费灯泡。写材料的苦,这是我自己的苦,但没人配合才是更大的苦。写材料,需要各方面的素材。他们要么不给你提供,要么提供的素材你根本用不上,让我苦不堪言。

另外一个方面,因为我是借调的,大概率也留不下来,所以,同事都是势利眼,没人正眼瞧我。我每催材料总是催不上来。没有素材怎么写大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进度。

幸好我遇到了一位善解人意、温厚温润的好领导。张副总非常了解机关的生态文化,体谅我的难处。知道我是一个认真负责、出手麻利的人,工作滞后肯定不是我的问题,一般都是那些“老爷”不配合。所以,他从不批评我,还帮我摆平一些“刺头”。我庆幸遇到了这样一位好领导,否则,我早被“夹板气”给气死了。

张副总年富力强,眼界开阔,为人正派,公正厚道,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副职领导,大家都传他能接班升任正职,巴结他的人不少,在集团后备队伍里他可谓炙手可热。张副总的父母居住县城郊区,平时来看望老人的人络绎不绝,逢年过节更是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副总有点“光芒万丈”了,不可避免地引起分公司“一把手”苟总的嫉妒。尽管张副总非常尊重苟总,但苟总就是看不得副职抢了他的风头。张副总的风评越高,苟总就越不舒服。这个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张副总坚持原则,挡了苟总谋取私利的路子。

苟总在民企里有一个“小圈子”,那些狐朋狗友就是苟总的“白手套”,包揽了公司比较肥的项目,张副总分管项目工作,审查一丝不苟、不苟私情,让苟总恨得牙痒痒。苟总给自己的靠山——集团林总输送了巨大利益,他们已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联手把张副总给挤兑调走了,而且是“发配”到偏远的亏损单位任书记,一点实权都没有。

张副总刚被排挤调走,人走茶凉效应特别明显,现在的人心浮躁,很多人都是势利眼,张副总没有利用价值了,父母家里马上变得门前冷落鞍马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那些势利小人翻脸比翻书还快。

张副总对我有知遇之恩,当他炙手可热的时候,求他办事的人踏破他父母的门槛,根本轮不到我上门。张副总调走后,只有一个人悄悄送他,他明白自己被边缘化了,非常精通人性,对我嘱咐了一句话:我离父母太远了,老人家里有事,麻烦你关照一下。当然了,千万不要让苟总他们知道,以免牵连到你!我说,你放心吧,我是知恩图报的人!

张副总调走之后,他父母家非常冷清,周末我会悄悄去老人家里做客,帮老人收拾一下院子,陪老人说一说话。

有一天晚上,张副总突然给我打电话,焦急地说,母亲突发急症,找不到车,给单位办公室主任打电话,这小子始终都没有接!我正在往回赶,你能不能开车帮我把老妈送去医院?我只说了一句话,您路上开车注意安全,然后,二话不说,立马驱车赶往老人家,把老太太送去医院。

老太太抢救过来时,张副总也驱车赶到,啥话都没说,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使劲地摇了一摇,就去陪母亲了。天已经亮了,我给他们买了早餐,立即驱车去上班。昨晚的事情,单位没人知道,再说了,早就没人关心他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光如白驹过隙,眨眼就是几年过去了。我已经被苟总打上了“张副总”的标签,张副总用过的人不主动表态站队的基本都被收拾了,我是为数不多的“硬骨头”,不愿意违背良心说张副总的坏话,我虽然没被退回一线,但被“放逐”到“清水衙门”的档案室里工作。

我还是保持了过去的习惯,没事就去老人家里坐一坐。我从来没有“炒冷饭、烧冷香”的想法,更没有押宝张副总的念头,并不是我帮助老人,而是我已经离不开老人了。我的父母家远在外省,我在这里没亲人,把老人当亲人,老人待我像“干儿子”。

其实,我就是觉得张副总对我有恩,他嘱咐我关照他的父母,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再说了,也不知道是我在关照老人,还是老人在关照我,在老人那里能让我找到回家的感觉。实事求是地讲,不是给老人带来温暖,而是老人给我带来温暖。

几年过去了,听说张书记虽然在亏损单位当“二把手”,但是展示出他高超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协助“一把手”总经理抓好发展,打赢了扭亏为盈的翻身仗。总经理在退休时,力荐张书记接班,现在已经改制为董事长兼书记,地地道道的“一把手”。

由于张书记的突出贡献和高超的管理艺术,被集团公司提拔为组织部长(兼人力资源部长)。我得知这个喜讯之后,心里为他感到高兴,同时也知道他拼搏的不容易,在这个复杂的体系内职场,能逆势翻盘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多数被打入冷宫,基本就“歇菜”,哪怕是新领导上任也弃之不用,以免招惹过去的陈年烂账,还不如不管不问。张部长能逆势翻盘,简直就是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部长深得新来董事长的信任,协助他牢牢把握用人大权,配合他扭转集团的用人风气。前不久,张部长来我们单位调研,因为要调阅一些档案资料,我也有幸列席了会议。会议结束后,苟总带领班子要请张部长吃饭,说是在五星级大酒店已经安排了隆重的接风宴。

张部长被苟总忽悠要去酒店,皱着眉头说,现在集团严禁搞内部宴请,三令五申的,你们怎么还搞这一套?你们赶紧退掉包间吧,我是不会顶风而上的。张部长拉着我往外走,班子跟着,问张部长去哪里吃饭?张部长当着班子的面说,晚上我们回家吃饭!

苟总和班子成员都愣了,张部长这句话“一语双关”,含义很深,但又没表现出什么,让苟总也抓不住把柄。张部长这句随意的话,传递出太多的信号,但似乎又什么也没说。晚上我们回家吃饭!看似一句家常话,其实,表露出张部长拿我当兄弟,回父母家吃饭就像兄弟俩回家一样!这句话一语双关、意味深长,目的就是让苟总他们猜!

果然,没过一个月,公司提拔了一批干部,本来没抱希望的我也在名单之上,而且还是实权部门的副职。苟总私下问我跟张部长的关系,为什么那天对你如此亲密?我只是嘿嘿一笑,什么话也没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多说任何一句话都是多余的,再说,我也不会让苟总抓住张部长的一丝一毫的把柄。(职场小故事,弘扬正能量)

PS:此长文原创首发头条号职场火锅,三天限制后发公众号,此前在公号上发过微缩版,均为职场火锅原创,请抄袭、洗稿者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