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想要的,中方不会给,沉默半个月,日本威胁对华发起制裁。那么,对于日方请求解除的水产禁令,中方为何没有松口?对于日方的制裁威胁,中方又是如何表态的?

据环球网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在6月13日至15日期间举行的G7峰会上,公布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措施。据悉,日方是以“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材料和零部件”为由,对中国企业发起制裁,这也是日本政府首次借乌克兰问题对中企实施制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分析指出,岸田政府之所以对中国企业出手,极有可能与中方拒绝了日方的请求有关。在上个月月底,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韩国首尔举行了会晤。会谈期间,岸田文雄趁机向中方高层提出请求,希望中方能够解除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限制,不过中方并未应允。

实际上,中方拒绝岸田文雄的请求完全在意料之中。要知道,中国商务部对日本水产品实施禁令,是在日本福岛核电站大肆排放核污水入海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众所周知,核污水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其中蕴含的放射性物质,会污染海洋中的鱼类、贝类等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方站在自身海洋权益、食品安全和民众生命健康的角度考虑,限制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本就无可厚非。更何况,日方对于严重污染海洋环境和生态安全的行为,并没有清醒的认知和担负起责任,一直在这个问题上推卸责任,给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因此,只要日本政府不改变不负责任的态度,中方不会在水产禁令上松口。

事实上,这一次岸田文雄借题发挥,试图以“对俄军援”为由制裁中企,从而威胁中方对日妥协,解除对日本的海产品禁令的企图,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首先,所谓的“对俄军援”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与美国此前对华抹黑的理由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此前已经明确表态,强调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中立立场,阐述中方在军事装备出口上严格管控的一贯原则,说明中俄双方只是进行正常的经贸往来,并指责美方一边给乌克兰提供巨额军援,一边“贼喊捉贼”的虚伪行径。如今,这样的批评放在日本这里也照样适用。

要知道,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就是亚洲地区第一个发声“挺乌”,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国家。而且,在俄乌冲突持续的两年多时间里,日本对乌克兰的援助行为一直没有停止,至今援助总量已经超过100亿美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在本周为期三天的G7峰会期间,有消息称岸田文雄计划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双方将签署一份为期10年的援助协议,其中包括向乌克兰提供安全和防务援助。由此可见,日方或许是想要借此机会,向乌克兰输出军事人员或武器装备,以打破二战后自身的军事枷锁。然而,日方需要认识到,只要日方不承认历史罪行,改正其犯下的错误,日本在军事上的“松绑”,只会加速将自己送入万劫不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