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真是我吃过的最贵的一条鱼!”

躺在病床上的付婆婆(化名)心有余悸

没想到餐桌上一条常见的罗非鱼

竟然让她直接躺进了医院

更夸张的是

如果再晚一点送医可能就要被截肢了

甚至有生命危险

究竟是什么鱼威力这么大?

洗鱼时被刺伤

手肿成了“大馒头”

一周前,付婆婆从菜场买了一条罗非鱼,清洗的时候,左手不小心被刺伤。对于常常烧鱼的她来说,这不算什么事,当时不怎么疼也几乎没有出血,就没有在意。

然而当天晚上,她的左手开始肿胀,痛到无法睡觉,还发起了高烧,体温直接冲上39.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深圳卫健委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早上,付婆婆赶紧咨询了家里一位当医生的亲戚,凭着医生的敏感,结合之前洗鱼的经历,亲戚告诉她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很有可能已经发生感染,最好马上去医院检查。

付婆婆立即前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她被安排住院治疗,这时付婆婆的左手已经又红又肿,如馒头一般。皮肤科副主任卜璋于团队详细询问了病史,并马上为她安排了入院体格检查和化验,最终血液培养的结果是创伤弧菌感染。

染上这种细菌

截肢率和死亡率双高

创伤弧菌是一种生存在海岸环境中的细菌,多在3-11月间活跃,尤其是夏季。

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一带的海产品中,经常能发现创伤弧菌。

划 重 点

●日常生活中,创伤弧菌常见的感染途径有2个:

①生食海鲜:生吃携带创伤弧菌的海产品;

②伤口接触:肢体破损创口接触带菌海水,或被带菌的海产品刺伤等都容易被感染。

●创伤弧菌毒性极强,伤口一旦感染往往导致脓毒症和肢体坏死、坏疽等,致死、致残率极高。今年4月,广东疾控发布提醒,警惕创伤弧菌感染>>

●而且感染后起病急、进展快,超过半数的患者在48小时内会进展为脓毒症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50-70%。如果超过72小时都未经有效治疗,死亡率能接近100%。

问题来了,创伤弧菌此前只在海产品上发现过,而付婆婆买的罗非鱼属于淡水鱼。为什么也能感染创伤弧菌?

“淡水鱼类也携带创伤弧菌,这一发现完全颠覆了大家的认知。由于创伤弧菌感染危害性极大,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多注意。”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创面修复科主任 黄跃生

由于付婆婆在感染的20小时内就送医并得到及时的治疗,她的病情仅仅局限于左手背感染,经过几天的治疗后,病情得到了基本控制,保住了左手,并顺利康复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院供图

这些人最易中招!

碰海鲜的时候,记得戴手套

一般来说,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是不容易经口感染的。普通人群需要警惕的是经伤口感染。

而那些平时喜欢生食海鲜、长期接触海水的、有肝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则需要特别注意——

1.肝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酗酒者,切忌生食海鲜。

2.下海游玩最好不要赤足,不要光脚在贝类多的沙滩漫步,伤口部位应避免接触海水或海产品。

3.宰杀或清洗海鲜、淡水鱼的过程中,最好佩戴较厚的橡胶手套,可有效防止刺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切勿生食或半生食海鲜,尽量将海产品煮熟透后食用。

不小心被扎伤咋办?

如果不慎被海鲜刺伤,千万不要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正确处理方法如下:

  • 如果伤口较浅,及时将表面血液挤出,流动水下冲洗伤口5分钟,消毒伤口;

  • 如果伤口较深,经过基础的处理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现这些情况速就医

① 伤口里有鱼刺等异物

被海鲜弄伤,海鲜身上的钳、刺等异物可能留在伤口内,一定要去医院及时取出,否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② 皮肤伤口又窄又深

被蟹钳、鱼鳍刺伤后所形成的伤口往往都有一个特点:创口大多比较深、比较窄。

这种深而窄的创口很容易形成一个少氧甚至无氧的环境,特别适合一些厌氧菌的繁殖和生长,特别是破伤风杆菌。

一旦被感染,破伤风杆菌就会释放毒素,引起全身肌肉痉挛,甚至死亡。对这类伤口,大家可以先用清水冲洗消毒后到医院做清创处理。医生一般会建议打破伤风抗毒血清,以防感染。

③ 伤口剧烈疼痛、红肿、局部现红斑,伴有高热、畏寒

这可能是被海洋创伤弧菌感染的症状,此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及时治疗。只要及时来医院就诊,抢救成活率在70%以上。

转发提醒身边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 | 潮新闻、钱江晚报、深圳卫健委、广东疾控、广州广播电视台

编辑 | 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