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上位后,暗戳戳违反了很多雍正的规矩,反而处处模仿自己的爷爷康熙。

这是因为乾隆能感觉到,雍正不怎么喜欢他。但是雍正并不是不喜欢,而是理智的认为,自己的所有儿子都不够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雍正是从九子夺嫡的血海中走出来的,康熙本人文武双全,他的九个儿子个个出色。

虽然八王爷是雍正的政敌,但是雍正也多次说他才华不凡,只是用心不正。亲弟弟十四是大将军王,骁勇善战,十三弟更是老四的左膀右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培养出如此多高质量的皇子,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经历过的雍正眼光很高,所以他曾经对着大臣叹息,自己所有的孩子都“资质平平”。

雍正并没有偏爱其他人,或者讨厌乾隆,他只是用大局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孩子,认为他们中并没有特别出色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每个人都天生的觉得自己的后代好。能理智的评判孩子的才能,不被感情主导,雍正很厉害。

而康熙就是他的反面教材,因为康熙感情用事,把自己的太子教育的一塌糊涂,更是多次废太子,又立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不愿意重复这样的悲剧,他认为既然康熙指定了乾隆那就选他吧。他的母亲也是钮祜禄,各方面合适,更重要的是并没有其他更优秀的皇子。

康熙十分宠爱乾隆。无论是在书房授课、还是在御园巡游,弘历只要一露面,总能获得祖皇的宠爱和亲昵相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雍正对乾隆的态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疏而不亲"。雍正在各方面从不对他特殊对待,跟其他皇子一样。这对心高气傲的弘历来说,就是侮辱。

所以他上位后,连自己的堂弟都要整治一番,只因为十三王爷的孩子被雍正宠爱。乾隆能在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中脱颖而出,靠的是他天生就占据了一些不可忽视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的母亲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嫔之一,赫赫有名的钮祜禄氏。而乾隆其他的妃子都是汉人。原配皇后生的孩子夭折,自己最宠爱的年妃四个儿子也全部夭折。

说实话,乾隆面前能跟他竞争的对手,除了他,其他人都活不到长大。正是因为如此,他从小就认为皇位非自己莫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乾隆对权力的渴望是极度强烈的。一旦登基执政,他就立刻展现出了极端的权力欲望。

有一次钮祜禄太后问及一件国事,乾隆大为恼火,狠狠训斥了太后身边的太监。从此钮祜禄彻底失去了问政的机会。可见乾隆是何等重视对权力的把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兄弟整日无所事事,花天酒地,对朝政不闻不问。一旦惹上什么麻烦,他便会恳求乾隆出面相救。

乾隆对弘昼的这种态度勉强容忍,因为他深知弘昼根本无心争权夺位。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让弘昼几十年来安全地度过了乾隆的铁腕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乾隆这种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很大程度上源自雍正当年肃清异己的血腥教训。雍正为了坐稳皇位,不惜屠戮亲弟,乾隆年纪尚小便亲眼目睹了一切。

即便乾隆个人存在着重重缺陷,但就他收付新疆西藏的功劳,却是实至名归、无可指摘的。从统治思路到具体措施,乾隆一直在延续和效仿他最景仰的祖父康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为了不超过爷爷在位的时间,还提前禅位,当起了太上皇。就是乾隆的"六下江南"巡视,堪称是摹仿康熙微服私访的翻版。

不过乾隆拿着雍正攒下来的钱,生活过的奢侈了很多,雍正舍不得的,他都用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游览规模极其浩大,往往需要千军万马开道,大兴土木。随行的官吏也是数以万计,吃喝用度全由沿途百姓承担,根本做不到像康熙那样的隐姓埋名,体察民情。

"十全武功"其实质量参差不齐,根本无法同康熙剿平了三大汗国、收复台湾的战功相提并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景不长,乾隆执政后期,王朝腐败横行,政治僵化的隐患也开始暴露。就连康熙、雍正两朝遗留下来的养廉制度也开始失去作用,吏治日渐腐败,统治基础岌岌可危。

乾隆去世四十年后,清朝就彻底衰落了。作为一代盛世的缔造者,乾隆无疑应该为自己的一些错误决策负起责任。